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及对策
2020-05-26李生民
李生民
[摘要]行为习惯不仅能影响个人的生活,还能引导整个社会结构的心理机制的改变。因此,教师和家长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好的习惯能够陪伴孩子终身,助其成长。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关键词]学生;行为习惯;德育
《中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习惯方面普遍存在一些偏差。
一、学生行为习惯问题分析
(一)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表现
1.生活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淡薄。中国父母,可谓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活得开开心心,觉得如果让孩子累着,是很心疼的。所以,诸如打扫卫生、整理书包、洗衣、做饭等家务活,几乎是家长全包。许多孩子长大了,上大学了,还要把自己的脏衣服、脏床单、脏被套千里迢迢从学校带回家让父母洗。
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基本能力缺失。生长在城市的学生,因为家务活被父母包办,除此再没有劳动的机会;出生在农村的孩子,也由于家长宠着,怕弄脏了衣服而很少参加必要的劳动,甚至觉得劳动是一件没有出息的事情而不愿参加。
2.社会服务意识淡薄,缺少合作意识。社会公德方面主要表现在不爱护公共设施,比如践踏绿地草坪、毁坏浇水设施;随意破坏路灯等照明设施;在公共建筑物上乱写乱刻。在公共场合购物、上车、打饭没有谦让意识,一哄而上。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少,和其他孩子共同活动、交流少,造成许多孩子自私自利,自己的文具、玩具、用具不愿与他人分享;在生活学习中,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耍脾气,使性子,缺少关爱他人、与人合作的意识。
3.家庭教育欠缺。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孝敬父母意识薄弱,只知道一味索取。由于父母一味呵护,全方位代劳、包办,致使许多孩子觉得父母为他们付出是理所当然,坦然受之。长久以来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导致他们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不懂得感恩。
(二)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表现
1.应试教育氛围浓厚。应试教育氛围浓厚,唯分数论学生好坏。高中升学选拔还是以考试分数为主,所以,家庭、社会、学校都以学习成绩高低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尺度,淹没了学生身上的其他闪光点。
2.学习兴趣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学习是“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加之常年的疲劳战术、题海战术,学生学习靠家长看、教师盯,学习兴趣不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3.缺乏创造性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创新思维能力,为了获取高分,学习过程缺乏探讨,多数情况下是灌输式教学,提高成绩主要靠死记硬背,做大量试卷,学生思维僵化,缺乏创新的过程培养,缺乏创新的环境和动力。
4.缺少系统的学习计划
学生不能做好学习计划来科学安排学习时间,抄袭作业。由于一切由家长做主,孩子自身不能做出计划,或没有形成制订计划的习惯,不能科学利用时间,或者为了完成家长安排,磨洋工,蹭时间,完不成作业就靠抄袭。
二、学生行为习惯对策研究
(一)生活习惯方面的对策
1.培养学生独立能力。教师和家长要去除学生依赖性,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依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培养学生必备的自理能力。如幼儿园阶段,主要鼓励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小学阶段,主要培养孩子自己洗脸刷牙,整理房间,整理书包,清洗自己衣物,做一些简单的饭菜和家务活;中学阶段,除了做家务活,做到生活自理外,还要让学生参加适当的劳动,如养殖、种植活动,利用假期进行社会服务活动,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以便适应社会生活。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曾几何时,我们以安全为借口,几乎全面废除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权利,不让学生参加春游,不参加夏令营,不让学生单独外出,一些社会服务活动,怕耽误学习,一些正常的体育活动,也被限制。作为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制订好计划,让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张弛有度,学习效率才更高。
3.加强劳动光荣的意识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不管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踏实认真努力,不管在哪个行业,都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只有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理念,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锻炼成长,才能破除学生长大后除了读书,其他什么也不会的现象。
4.家长的示范作用。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这样,孩子才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要想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家长必须控制好自己,不要自己一有空闲时间就玩个不停,否则要求孩子少玩手机、少看电视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学习方面的对策
1.培养认真学习的习惯。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一件事不做完,绝不允许干其他事情,也要讲究效率,防止拖拉,半小时干完的,绝不允许拖四十分钟,做事要养成先计划,完成后认真检查、反思的习惯。制订好计划,既有重点,又不偏废,按计划监督学生完成,持之以恒,形成習惯。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是做事认真的表现,要从小抓起,坚持不懈,在完成作业时要严格要求书写,在课余时间,可以安排学生欣赏书法艺术,临摹作品受到美的熏陶。收集学生各个年龄段的作品,适当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鼓励上进。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要让学生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学生因年龄不同,学习的目的不同,小时候,可能是为了得到老师、家长的好评,年龄增大了,学生就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增强学习的自身动力,而不是一味靠强迫,不要为学生得了90分而不是100分,让学生无休止地做重复性作业和习题。
4.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学会读书,热爱读书。一个人亲身经历的活动毕竟有限,在读书的过程中,才能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增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并在读书过程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家长可以为学生购买书籍,也可以定期带孩子到社区,到图书馆去读书。家长也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陪孩子一起阅读,等形成了习惯,孩子自己就会主动去找书,去读书。
5.亲子教育培养。陪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培养坚毅的品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要陪伴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寻找解决的办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时间久了,学生就会明白,原来有些问题自己可以查阅、探索就能解决。学生千万不能养成遇到困难就退缩等待的习惯,只有遇到困难不妥协,坚韧不拔,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