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随意走

2020-05-26牛泽红

翠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乌鸦

牛泽红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心中不自觉地吟诵出唐代诗人摩诘的诗句。点点滴滴、缠缠绵绵的雨丝坠落,泥土多了一份清爽的气息,空气总弥漫着青草的味儿,深吸一口,气流随着嗓子眼滑入五脏六腑,透彻、明净、纯洁。脚下是青石板的路面,抬头蔓延的绿,青砖黛瓦的柳舍民宿,便隐匿在层层的树荫中,淡雅别致,古风古韵。

“一个偷懒的地方”,大仇家的茶餐厅。静卧于苏州太湖园博园柳舍村,适合偷懒发呆的地方!何故来的什么大仇、大恨,估计很多人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会想为什么会取这么古怪,带有“敌意”的茶餐厅名字。其实没什么,很简单,老板姓仇(qiú)呗。泡一壶清茶,看一本闲书,温一盅小酒,听一首小曲。或你,或我,总想选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小镇,寻找内心的宁静,迷惘在慢调的生活里静静发呆!

这里正好。

缓步入,古朴简约的装饰,轻音乐在耳边扶摇。

老板也许是一个安静怀旧的之人,不知道从哪里淘来各式老物件、各类书籍,堆满窗户旁的置物架,透着厚重的文化气息。帅气的小哥脸上挂着微微的笑意,彬彬有礼,推荐着本店的特色咖啡。言语间流出柳舍人的热情、大方、质朴、儒雅,即使是外地人在此创业,然吴越文化的耳目濡染,亦会如此。一碟花生、一碟瓜子,免费送的,先嗑嗑瓜子、嚼嚼花生、聊聊天,男女之事、恩爱之情、工作之烦恼、生活之温馨……人不多,肆意无拘。拿铁,在这里喝咖啡,滋味截然不同。用小勺盛点,品,有些故装男人绅士风度。但看身边的几位女士,姿态不尽然那么优雅,自然就放开了。大口喝一下,触味蕾,滑滑的,汩汩地沁入心脾。苦涩依然,可浸在心底的是坦然、幽静、清澈、安逸。一杯咖啡,已喝到杯干见底;一首曲,已听到云淡风轻。此时,把心安顿好,与大仇家的茶餐厅挥手告别。茶餐厅内外的一草一木会记得我来过,心来过。城市的角角落落,无一处可以安放这样的心。与同事开玩笑,变卖掉城市的房子,来此地购买一地,开个民宿或茶馆,让心在明澈的柳林中涤荡。

院墙转角处,一户农家小院入目,驻足。

篱笆栅栏的院中几颗高大的枇杷树,浓绿的树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淡黄色的果子。几条小狗在院子里踱来踱去,自在。一只猫卧在房门前的台阶上,悠然。挨近院墙的一边,是一畦菜地,一垄垄,不同时令的蔬菜,茁壮、清脆、葱绿,真该美其名曰:农家菜。“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柳舍演绎着陶渊明笔下的生活。眼中满是甜津津诱人的枇杷和肥嘟都碧绿的青菜。蓦然转头,那人却在绿色掩映中,一位婀娜多姿的身影落入眼眸。上身着件金色的中国风女士唐装,下身是一条黑色的时髦的休闲灯笼裤,一块素色的方巾,将长发挽起,盘绕在头顶,亦如古代美人的发髻。只看见其背影,无法看清其真面目,有些遺憾。她在枇杷树下的方桌上练字,距离有点远,从桌子旁斜落下的宣纸,隐约看到清新秀气的毛笔字,或正楷,或行书,或隶书……笔法娴熟,一呼一吸,一吐一纳之间,在感受自然的韵律。聆听自然,别成景致,领悟书法之意,雕琢合度。浓缩自然美景的大手笔,着意境纯粹居所,还原、品味生活。

“漂亮的字。”嘴边不由冒出几个字,声音不大,但还是惊到了那位女子。她嫣然回首,四目相对,来得太突然,我感到有点羞涩。没有遗憾了,白皙清瘦、文质静谧的脸庞,一览无余。无愁苦、无烦恼、无彷徨、无压抑的心态都呈现在脸上。转瞬间,她扭头,继续练字,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心境如止水。自己也喜欢练字,没事空闲的时候也会拿起笔,挥毫泼墨,只是兴起,不是修为,不达高深之境界。脚步不由得往前走,想近距离看看她笔触下的字,心还是犹豫了,毕竟从不认识,更不愿去打破这一幅和谐的画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树下练字的美女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树木、植被、篱笆、灯笼、砚台、石子、砂石和一泓清泉等构成的临湖庭院,是美学的精髓,传达着禅意与侘寂。那女子用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在磨砺与探索中,沉淀为一种洗练而气场强大的美学精神。

心还在翻涌,背影依然,脚未动。

人陶醉于眼前的景色,心沉醉于这绵绵的宁和安逸。“桑下春蔬绿满畦,菘心青嫩芥苔肥。”临湖人用淳朴和勤劳孕育了一块净土、一种新鲜的生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余晖下的柳舍朦朦胧胧,是梦幻与现实交织的理想乐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种超脱凡俗的心界,只有置身临湖,置身柳舍,才能真正明白佛教“禅意”的内涵—“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人有时不可以随意,但心可以随意。

人走过,心留下。

鹿·鸦漫谈

古人心目中“信而应礼”“恳诚发乎中”的“仁兽”,于远古时代,许多民族都崇拜鹿。佛教故事中,鹿乃正义、善良、吉祥的化身。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鹿还是权力的象征,如“逐鹿中原”。

古之祥瑞学说认为,君王仁孝圣明时,白鹿就会现世。如《符瑞志》称:“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有人称白鹿为“天鹿”或者干脆写成“天禄”。

然而在日本,鹿象征着神的使者,为人推崇。据说在公元710年,创建奈良春日神社之际,请从鹿岛而至神仙,骑鹿而来,遂称鹿为神的使者。后见于诸多动画片中,如宫崎骏的《幽灵公主》中的山神即为一只鹿。

在日本,逢年过节赠老人以鹿,寓意美好之祝福,以为鹿是精灵动物。奈良,一片自由的土地。

出地铁奈良站,欣然步行,见可爱之鹿群。鹿上的鹿角庞大,犹如树枝干。鹿不惧游客,在路上悠闲地走着,屁股扭动,一颠一颠儿地。

忽见旁边的日本人,遇鹿会鞠躬,且鹿也会弯下前腿,与人回礼。足见鹿在奈良人心中之神圣。

从友人手中接过购买的鹿饼,几只鹿闻香而来,以舌头舔我,以头蹭我,欲得食。觅食,则会鞠躬点头。不然,就抢夺,鹿角撞、撕咬衣物,俨然一“匪鹿”,惊煞游人。鹿鞠躬和点头乃礼貌之举,就会疑虑重重。点头许是进攻的另外方式,先礼后兵。

深入,鹿之多,三五成群,或慈眉善目,或四处顶撞,或悠闲漫步,或围追游客,得以物质的享受与精神的愉悦。遥望,窈窕淑女,悠悠委身,两颊带笑,双瞳剪水,轻贴鹿腮,纤纤玉手间,一鹿饼,舒缓地轻轻托起,送至鹿嘴边,温顺的鹿亲昵地送她一个吻,这个画面被许多人定格在相册里。

陡然忆起,高先森家的妹子创作网络小说《奈良有鹿》:和优吹了声口哨,房门处悄悄钻进一只四肢修长的小鹿,它有湿漉漉的蒙着水雾般的眸子,耳朵偶尔动一动,还不怕生地靠过来,舔了舔梨衣的手心。“要是我的腿好不起来了.这些年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梨衣擦了擦眼角,“真羡慕你啊,又蹦又跳。”小鹿用头拱了拱她的手,“你说我的腿会好吗?”小鹿眼睛眨啊眨,温柔地望着她。

人在鹿群中穿行,心在回想中游离。鹿被诗人写入诗词中,演绎为一种高雅脱俗之文化、精神、品质。

《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 ‘畏首畏尾, 身其余几?又曰: ‘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 德则其人也; 不德则其鹿也。”“鹿死不择音”典故出于此。

曹操之《短歌行》,引《小雅·鹿鸣》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若如四方贤才,光临舍下,吾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孟德求贤如渴之心,昭然天下。

宋代梅尧臣《鲁山山行》中“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小溪潺潺,鹿饮溪水悠然,野景、野情,野趣盎然,闲适恬静。

诗仙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树林深处,野鹿时隐时现, 以“时见鹿”反衬“不见人。《早秋山居》乃唐代溫庭筠之作,“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环境清幽,方乃本色。

中华之文化,源远流长。以鹿为寓意的成语众人皆可脱口而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鹿死谁手”出处:《晋书·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这是政权之间的你争我夺;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喻帝王之争,而百姓生灵涂炭,苦;“共挽鹿车”见《后汉书·鲍宣妻传》:“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着短布裳,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称赞夫妻同心,且安贫乐道然。

“呦呦鹿鸣”入耳,神志轻醒,“哑……哑……”几声乌鸦的惨叫,心智彻底明朗。抬头,枝丫上乌鸦落,游客纷至,处变不惊,无人驱赶之。在邻国日本,神社密林中,栖息着众多乌鸦,早上“呱呱”叫,掠过天空,自由觅食,与神为邻,可谓神鸦。

中国人心中,乌鸦乃不吉祥之物,为报凶信使者。人将有灾祸,乌鸦会栖息在门前之树;朝代将灭亡,乌鸦群集于华表之上聒噪。从科学角度讲,乌鸦能嗅出死亡或腐败之气味,预言人之死,却不可预知人的恶毒和诡计多端。

此迷信也,然而,真正迷信者永远是人,非动物。

将乌鸦视为神鸦,中国古代大有人在,宋人孙光宪就曾在一首《竹枝词》中写道:“商女经过江俗暮,散抛残食饲神鸦。”出土的汉简上一篇俗赋,名字就叫《神乌赋》。樱花之国的风俗,或许来自中国。中国最古老的浮雕上,乌鸦被描述为太阳中的动物,与之相对谓月中玉兔。正所谓“金乌玉兔”。传说,昔日太阳中有10只乌鸦,散发热能之大,几乎晒死人类。弓箭手后羿,射下9只,因此今太阳里只余一只乌鸦。相传,此红乌鸦三条腿,是西王母的信使,专司西王母取食之职,又乃周王朝的象征动物,周王朝以帝位如同太阳一样光辉而长久。

之后以文字记载中,还把乌鸦当作“孝鸟”。《春秋元命苞》就说,“乌,孝鸟也。”此为乌鸦反哺之故。理学家朱熹说:“乌,鸦,黑色,皆不祥之物,人所恶见者也。”(《诗集传·卷二》)

其实,乌鸦与被誉为“吉祥之鸟”的喜鹊,并无太大区别,何故厚此薄彼,非得将乌鸦打入“丑恶”一类?是乌鸦饶舌,讲真话吗,还是叫声凄凉,不寒而栗?弄不明白也。德国有句俗谚,一只乌鸦不会啄掉另一只乌鸦的眼睛。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动物行为学大师劳伦兹进一步指出,一只驯养了的乌鸦,非但不会啄之同类,更不会想到去碰你的眼睛,而需提防的恒为人。

由是,乌鸦并非不祥之物。古人一直用“乌纱帽”来代表仕途。胸怀远大、野心勃勃的男人,孰不想拥有此“帽子”呢?爱美之女,何曾不想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呢?然而,乌鸦不在乎你的误解,甚至可以继续误解乌鸦,对乌鸦的死继续吝惜你的同情。

鸦,在诗人眼中是生动的意象,借物抒情。清代王国维笔下的“月底栖鸦当叶看。”元代马致远写下的“枯藤老树昏鸦”。宋范成大《欲雪》句“乌鸦撩乱舞黄云,楼上飞花已唾人。”清代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昏鸦尽,小立恨因谁?”细细品来,诗人之意境幻化为千姿百态的风韵。对乌鸦的地位显赫,不再谓唾弃之鸟。

地上神鹿,枝头神鸦,此乃是中日文化的融合,绵绵悠长,恒久不衰。

此乃吾个人之见底,随笔而为,笔顿。呦呦鹿鸣,神鸦哇哇,心还在蔓延、蔓延……

猜你喜欢

乌鸦
小乌鸦
乌鸦喝水
乌鸦的“想”
呱呱叫的乌鸦村
猪和乌鸦的谅解
乌鸦反哺
快乐咕咕 可爱的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