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模式建构分析

2020-05-26贺玮

商情 2020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化残疾人模式

贺玮

【摘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建设是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要举措。应实现多元化康复服务资源的整合,形成针对性、多元化的康复服务模块,充分发挥“三社+”在推进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深入推进人与社区环境的良性互动。综合各项要素构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模式,促进精准康复服务社会性覆盖,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关键词】残疾人 精准康复 社会化 模式

康復服务作为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有效举措,其部署和落实深受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习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明确要求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随着各项细致化、人性化政策的落实,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大大改善了残疾人的生活体验。但放眼总体仍存在些许弊端,比如康复服务的社会化进程缓慢,模式不完善,服务实效不理想。在此背景下,针对构建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社会化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对于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提升公共领域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指导意义。

一、实现多元化康复服务资源的整合

众所周知,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建设作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面向全社会残疾人员的社会性事业,这就意味着,康复服务资源的提供主体也会是多元多样的。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均是促成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多样化的服务资源可为残疾人员的快速全面康复提供更为丰富、细致、精准的服务,对于改善残疾人员的诊疗环境,提升残疾人员的幸福指数,推动残疾人员的小康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政府、市场、社区、家庭间的协同运作尚不理想,导致服务资源分布或碎片分散,或重复叠加,在利用率上远不充分,极大地阻碍了多元化资源全方位服务功效的发挥和实现,这也是导致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进程缓慢的重要因素。针对此,在充分发挥各康复服务资源提供主体作用的同时,可对各主体进行职责分工:政府是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发布者,起着牵头引导的重要作用,因而在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建设中占主导地位;企业是康复服务资源的重要参与者、补充者;社区是残疾人员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实施康复服务的重要依托,应积极承担协同管理的职责;家庭是残疾人积极投身康复服务的力量源泉。由此,建立起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区协同管理、家庭助力的协同运作模式,提高多元化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多元化资源作用的最大化。

二、形成针对性、多元化的康复服务模块

在众多的残疾群体中,不同的个体,其年龄、性别、残疾类型、心理需求等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不同残疾人员的康复需求是各种各样的。比如,有些残疾人员侧重腿部肌肉的锻炼和康复,而有些侧重双臂及手部;有些残疾人员其需求主要集中于医疗诊治和康复,而有些由于受生理缺陷的影响,负面情绪严重,对心理疗愈的需要更为迫切。因此,要实现精准康复服务的社会性覆盖,就必须将教育、医疗、社区等联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员构建综合性、针对性的康复服务模块,使康复服务全面涵盖残疾人员身心需要的各个方面,为全社会的残疾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精准的康复服务,实现康复服务的多元化、精准化发展。

三、充分发挥“三社+”在推进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进程中的作用

“三社+”是社区、社会工作及社会组织的统称,在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性覆盖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输送性纽带作用。社区是残疾人日常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各项康复服务措施贯彻落实的底层“终端”,社区落实是否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全社会残疾人康复服务落实的成效。因此,社区在推动残疾人精准服务建设的过程中作用重大。“服务型”社会组织是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的运输载体,其协调运营是输送康复服务、实现康复服务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三社+”作用的充分发挥依赖于三者的协调整合,而社区工作是链接社区及社会组织的“纽带”。社会工作的沟通协调,有利于帮助康复服务组织将残疾人员根据其残疾类型、身心需要、生命阶段等进行精准划分,进而针对性地分布到不同的康复模块中去,使残疾人员得到更加精准化的康复服务。

四、深入推进人与社区环境的良性互动

环境是影响残疾人员康复服务体验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便于残疾人员接受康复服务,提升康复效率。因此,在构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模式时,在不断改善医疗条件的基础上,亦要切实消除环境障碍,注重营造良好环境,实现人与社区环境的良好互动,让残疾人员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并在良好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精准化康复服务,促进康复率的提升。

五、总结

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有利于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同时也是完善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研究意义。科学合理、多样有效的模式是促进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的关键。当前,社会化模式构建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仍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政府、市场、社区、家庭等多元化资源的协同运作不足,多元化康复模块尚未建立完善,“三社+”的作用仍未实现最大化发挥,社区环境未达到普遍性的良性互动等。在后续的社会化模式构建工作中,应继续深入探索完善措施和对策,修正弊端,尽快建立合理多样的运作模式,为实现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社会化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瑶.多元治理视角下残疾人社区康复模式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知识经济,2019(30):30-31.

[2]赵乙鸿,高双.积极社会福利视角下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问题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9(17):62.

[3]丁海瑶,张扬,麦琪.精准康复政策下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9(08):234-237.

[4]陶慧芬,江传曾,唐利娟.中国特色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道路探析[J].残疾人研究,2018(02):21-29.

猜你喜欢

社会化残疾人模式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我骄傲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
美国行刑社会化的历史解读与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