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博物馆与青少年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
2020-05-26陈文静
陈文静
摘 要:现如今,青少年儿童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单一的以书本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儿童教育的需求,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和社会在教育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而博物馆教育工作作为社会教育中的一环,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中应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博物馆教育功能
1 基层博物馆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现状
1.1 对博物馆理解认识不足
重视教育,必须要有一个人财物的支持体系,在基层博物馆中,存在大量的问题,从业人员不足,质量不高,重行政工作而轻业务工作,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来,即便来了也无法长期留存。公众对博物馆认知的局限性和偏见,导致基层博物馆受重视程度极低,经费严重不足,基本展览都受限,更不用说是建设专门的教育空间。没有经费进行展览的更替,以及推进教育的功能,导致展览长期的单一性,使得公众对其失去兴趣,固化和局限了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使博物馆在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中的功能逐渐被淡化,因此基层博物馆更加不受重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但是深究其原因,确是评价体系和待遇上存在的偏差。这样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地域上和层级上的不均衡。
1.2 基层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理念陈旧
很多地市级、县级基层博物馆对博物馆的教育理念认识不充分,对青少年儿童的博物馆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很多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博物馆教育的理念依然停留在“展出”二字上,缺乏主动探索开发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动力和创新意识,仅仅只是将馆藏品罗列展陈。有些基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甚至几年如一日,从未更新,有些基层博物馆展厅陈列比较单一化,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难于理解,使得参观犹如走马观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1.3 基层博物馆青少年儿童教育专业性不强
很多地市级、县级等基层博物馆人力有限,讲解和服务人员少,更不用说专业的青少年儿童教育人员。由于不熟悉青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需求和成长特点,很多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讲解过程中,运用大量的专业词汇,成人化讲解,形成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以至于很多青少年儿童不愿听,听不懂。
1.4 基层博物馆教育未能很好的发挥功能
目前,我国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优秀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省会等地区,在地级市、县等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而重分数轻能力的社会思想,导致基层地区的学校和家长为了提升青少年儿童的分数,从而忽略社会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重活动而轻学识,参观学习走马观花仅限于表面,导致参观质量不高, 青少年儿童的相关文化知识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失去了博物馆教育的意义。
2 基层博物馆在青少年儿童教育中的反思
2.1 做好人员增选工作,提高公众的认知,加大宣传力度
重视博物馆教育功能,首先要做好基层博物馆人员增选工作,重视基层博物馆人才发展空间,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从而才能提升基层博物馆的展览策划能力和业务能力等。
另外,需要加大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横向拓展博物馆教育理念,加大基层博物馆建设在地区建设规划中的地位,从根源上解决基层博物馆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
2.2 创新陈列手段,融入科技电子元素,加强互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2.2.1 围绕展览这一中心,进行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拓展
展览是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却不是唯一的,从青少年教育角度出发,展览这种单一的形式,已经不能满足青少年的教育需求,观众进馆的目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单一参观展览,也可能是听一次讲座,或者差一个资料,甚至仅仅只是为购买一个文创商品。因此,博物馆在办好展览的同时,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生活服务,譬如研讨会、讲座、庆典、各种临展、学术沙龙、纪念活动、文创制作、学生课后活动、竞赛、现场表演等。在一些大城市的博物馆中,每周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演讲或者免费放送有关展览的电影和录像等。
2.2.2 互动和体验在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发展中,抽象的知识永远没有实际触摸到的实物令他们印象深刻,想象是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上的,空泛的课本知识,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博物馆教育的活动中,藏品导向逐渐转为观众导向,在发达地区的博物馆中,设置有各种互动体验区,可以满足青少年儿童的探索欲望,通过手动、耳听、眼看、鼻闻甚至口尝等各种方式,增加了博物馆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以及对青少年儿童的吸引力,令青少年儿童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记忆下各种知识点,这样的方式符合当下教育理念中寓教于乐的观念。
2.2.3 可以开展青少年儿童志愿者活动,加大志愿者的培训工作
对基层博物馆而言,培训志愿者能够缓解工作人员不足的困扰,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对观众而言,能够得到更周到的服务。而青少年儿童作为志愿者参与到博物馆工作当中,也能够成为博物馆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加大对青少年儿童志愿者队伍的培训,培养他们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讲解员,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来博物馆展厅参与讲解工作,既增长了他们的博物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让更多的青少年儿童能享受博物馆,爱上博物馆,真正让博物馆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2.3 加强培训,提高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青少年儿童教育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深厚的知识沉淀,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的研究思考,以及不断钻研的精神。在了解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以及教育特点的基础上,谙熟儿童在语言、社会、藝术等方面的特点,再施以教育。正因为博物馆开展青少年儿童教育所需的条件如此之高,更加突出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因此,基层博物馆除了有专业的研究人员、陈列设计人员、保管人员以外,还应有包括活动策划者、讲解员在内的专职宣讲教育人员,以及热爱博物馆教育事业的志愿者。
基层博物馆工作人员应主动钻研开发适合青少年儿童的讲解方式,用更加简单明了、生动有趣的话语吸引青少年儿童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在注重知识灌输的同时,引导青少年儿童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让青少年儿童喜欢听、听得懂。
2.4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系
2015年12月,国家文物局、教育部联合发表了《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关于加强文教结合、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博物馆教育要坚持“均等便利”的原则,教育项目实施要做到广覆盖,保障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的文化鉴赏权益。”因此,在基层博物馆中,可以尝试建立博物馆与学校长期、稳定、多元的合作机制。博物馆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建构与学校老师之间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和持续互动关系,将课堂请进博物馆中来,发展出连续性、整合性的教育活动。同时,基层博物馆还需要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共同开展共建教育,吸引和带动更多青少年儿童参与到博物馆教育中,切实将博物馆打造成为综合性教育实践基地和学生们的第二课堂。
作为公益性的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儿童人文教育的理想场所,基层博物馆在青少年儿童的教育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创新,拓展基层博物馆教育的功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社会公众需求,将博物馆应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马自树.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重要参照—简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J].中国博物馆.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