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光影去远行
2020-05-26宗祖慈
宗祖慈
公路、旅行、探险,是电影中的常见主题。它们大多作为载体,去推进故事的发生,或以场景切换,来烘托主角内心的变化。这类影片赋予旅途新的诠释,重新定义了窗外遥远的世界。比如《末路狂花》里呼唤意识觉醒的逃亡之旅,或《伴我同行》中有关成长的流浪。在这之中,总有一个画面、一种情愫,在某一天,让你追随主人公的脚步踏上漫漫旅途。
藏民组成的朝圣队伍。(《冈仁波齐》剧照)
《冈仁波齐》
何为信仰
曾在藏地旅行时听闻过,藏族人会将毕生积蓄用来贡献佛堂。如果你看过这部《冈仁波齐》,便发现此言不虚。导演张杨领着摄制组,跟随一支由芒康前往冈仁波齐的藏民队伍,历时一年,经2000多公里路途,“旁观”了一场无声却浩大的朝圣。
镜头冷静地记录下这一切:11人的队伍里,有孕妇、酗酒的屠夫、身患残疾的少年、家中遭遇不幸的中年夫妇、年仅10多岁的小女孩等。一行人的装备,仅仅是出发前鞋店里买的二三十块一双的布鞋。他们打磨好跪拜用的手板,包了些藏包子,杀了只羊,作为路上餐食。还有一辆再简陋不过、用来运输补给的农用拖拉机。就这样,某个黎明,他们悄无声息地上路了。
三步一叩首,尘土覆面,神色平和。每到一个公路里程碑,他们便用石块垒一个玛尼堆。由春至夏到秋,画面中背景色调的变化,透露着途中时节切换。
两次突发事件——婴儿的出生、老人的去世都发生在路上,没有多余欢喜,也没有莫大悲痛,生死的平常如花开叶落。许是应着这样的气氛,全片无一处背景音乐。因而观众只不断听见藏语的呢喃、夜晚扎营后众人的诵经声,或是磕长头时,手板击打在路面的声音。
藏人一生,都在追随一个信仰。影片中,这个信仰的表象是神山冈仁波齐,但其深静之处,已融于他们的思维与处世中。在他们心疼同行的毛驴,愿在拉萨替它剪一缕毛发,放在经堂上时;当他们匍匐在地,只等一只蚂蚁从面前路过时;在被一辆自驾车撞坏了拖拉机,而丝毫不与人计较得失时;在抵达拉萨后,分头打工两个月只为筹集接下来的路费时……信仰,早已不再是一个说辞,一句叩问。
灵魂的通路
冈仁波齐,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苯教等多个宗教奉为“世界的中心”,因此有神山之王的美誉。藏族人笃信,到冈仁波齐朝圣转山,能洗净今生前世的罪孽、增添无量功德。而路途中的千辛万苦、肉体磨难,正是虔诚内心的一种表达。
对于徒步爱好者来说,这条朝圣线路,以其超长距离的跋涉和高海拔藏域风土,充满着无穷挑战及诱惑。跟随途中朝圣者的脚步,你也能来场远离喧器、洗涤身心的纯净之旅。
像影片中的藏人那样,从芒康出发,一路沿318 国道向西,途经左贡、邦达、八宿、然乌、波密、通麦、林芝、八一、工布江达、墨竹工卡,抵达圣城拉萨。稍作整顿后,出发再經曲水、日喀则、拉孜、昂仁、萨嘎、仲巴,最终到达冈仁波齐脚下。2400公里的路程,需至少200多天方能完成。
这是一条自4317米(芒康县)到3650米(拉萨),再升至5630米(卓玛拉山口)的高海拔之旅,沿路遍布雪山、湖泊、藏族色彩鲜明的经幡和佛塔等。可在波密买一双军绿色的解放鞋,再回到朝圣者的队伍中。于318国道上最易塌方的排龙天险,小心走一段险路。然后不远处,便会到达“藏地江南”林芝,别忘了在此停留一晚,观看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享用一餐鲜美浓郁石锅鸡。
接下来穿过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直抵拉萨。前往布达拉宫、大小昭寺,无论你是否信奉藏传佛教,不妨去了解那些与诸佛有关的传说,在千年不衰的香火中,聆听一次神性的启示。因为,之后去往阿里地区和冈仁波齐的路途,只会更加艰难曲折。
《冈仁波齐》的英文名中Paths一词,用得十分贴合。那不是一条漫无目的的路径,Path,意味着有起点,亦有终点。与其呼应的,是印度佛教中,形容因果轮回的词语Karma。如同一个闭合的环,首尾相连,由生至死,循环往复。这个有始有终的环形,是朝圣者们通往冈仁波齐之路,也是一个人一生必将走过的道路。
最佳旅行季节:朝圣之路遥远漫长,无论何时出发,都能欣赏到四季变迁。可于3~5月趁着川藏线的春日开启旅程。七八月雨季中,多路段会有塌方,需格外留意。
行前准备:高原地区紫外线强烈,备足防晒用品。且由于海拔高,昼夜温差大,除适合运动的外套,还需准备保暖里衣。保护性强的户外鞋也极为重要。
带上儿子的骨灰,老汤姆独自踏上西班牙朝圣之路。(《朝圣之路》剧照)
《朝圣之路》
缅怀,懂得,和解
汤姆第一次展开远足,已经是位71 岁的老头了。此前漫长岁月中,他甚至从未想过自己会踏上这样一条近800公里的徒步之旅。出发的起因是儿子丹尼尔在法国比利牛斯山遭遇暴风雨而不幸亡故,老汤姆前往当地领回儿子的遗体及遗物
或许是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无法释怀,老汤姆背上儿子的行李,决定走完这条由比利牛斯山,去往圣地亚哥(Santiago)德孔波斯特拉大教堂的朝圣之路。这场漫长的徒步,就是美国影片《朝圣之路》所讲述的故事。
在主人公汤姆身上,能看到很多工业文明发展以来“城市病人”的影子——富足却循规蹈矩的物质生活、安逸稳定的舒适圈、以高尔夫这类上流休闲运动为娱乐,年过七旬却很少出过远门。他期望儿子也成为一位精英,过这种他眼里“正常”的生活。而儿子丹尼尔却毅然放弃了攻读博士,只身前往法国旅行。
直到送儿子去机场,汤姆仍不明白儿子这么做的意义。他们争论起对生活的选择。丹尼尔回道:“生活不是选出来的,父亲,是活出来的。”
欧洲乡间小道古意盎然、况味悠长。失去亲人的悲伤并未充斥影片。相反,镜头更多诠释了一位古稀背包客,第一次肩背几公斤重的装备,第一次睡青年旅馆的床位,第一次同世界各地的旅人打交道……沿途困顿和与他人之间的摩擦,也消解在这一点一滴的异国奇遇里。
路上遇到来自各国的徒步者。(《朝圣之路》剧照)
前往世界尽头
Camino de Santiago西班牙朝圣之路,指一条穿越法国比利牛斯山再横跨西班牙北部,最終抵达西班牙西北方城市圣地亚哥的路线。所谓“朝圣”,是自中世纪起,天主教徒们便会由此前往朝拜圣·雅各(耶稣十二门徒之一)的灵柩。也因其古老历史,Camino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全世界仅有的两处“巡礼路”世界遗产之一。
实际上,朝圣之路并不单指一条线路,而是围绕着起点与终点,其间的无数条路线。正如数千年来圣徒们由四面八方汇集到圣地亚哥这唯一的方向上来。其中既有热门长线“法国之路”(Camino Frances),也有仅一百多公里的短线“英国之路”,徒步者可根据各自时间和能力自由选择。
《朝圣之路》影片所涉及的,正是“法国之路”。起点为法国南部小镇Saint Jean Pied de Port,穿过比利牛斯山,继而进入西班牙北部国境,再一路向西行至终点——西班牙西北部城市圣地亚哥。路线长达775公里,约需25天至一个月走完。
路途伊始,便是翻越比利牛斯山。从海拔200米攀升至1400米,山中气候多变,给刚上路的旅人设置了一个挑战。影片中,汤姆之子丹尼尔便丧生于此处的暴风雨。
途中风光是对谨慎前行的旅人最好的馈赠。如斗牛城附近一处名为宽恕之峰的山顶,透过著名的“朝圣者群像”,田园风光一览无余;路过潘普洛纳时,别忘了在著名的“奔牛之路”上散一回步,想象一年一度奔牛节的狂欢;在目的地圣地亚哥大教堂中,旁观一次庄重仪式,于此静思,为各自内心的“朝圣”,画上句点。
若继续向西,至Finisterre,你便来到了欧洲大陆的尽头,也被称为世界的尽头——那是一处180度环海的山崖,目之所及皆是蔚蓝无际的海平面。
也是在那里,影片中的父亲最终走完了儿子未完成的路,他懂得了他,并原谅了自己。
旅行季节:5月至9好住宿。10月至次年3月或会遇雪天,不建议上路。月为朝圣之路的旺季,需提前预订
行前准备:法国之路为最繁忙线路之一,途中补给点完善,大多物资均可在沿途购买。为避免过多负重,建议仅最多准备30~40升背包,并携带一些基本必需品,如徒步靴,少量可替换衣物,水壶、急救箱、洗漱用品等。
《摩托日记》
理想主义的诞生
1952年,23岁的切·格瓦拉和朋友阿尔贝托,跨上一辆快散架的Norton牌摩托车,开始了一场疯狂的、跨越拉丁美洲之旅。告别时,切让家人放心,表示自己会回来成为“众望所归的医生”。理应如此,中产阶级家庭出生,生活富裕,作为医学院的学生,有着众人眼中美好的前程。而《摩托日记》正讲述着是怎样一场旅途,让切成了不一样的切。
巴西著名导演沃尔特·赛勒斯伊遵从切格瓦拉原著的手法诠释了《摩托日记》,重现了日记里诸多经典桥段,如旅途最初时的糗事不断,翻车、摔进泥潭,切抱着小狗“归去来兮”去讨女友欢心,两人饥寒交迫露宿在火车站……这是属于人生最初的“穷游”,不假思索地上路,毫不设防地被周遭世界感染和影响着。
影片中的切,也如同现实中的切一样,有一双深邃、清澈的眼眸。他观察途中所遇的一切,去体会那些,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家中不曾触碰到的人和事物。
他们行至智利丘基卡马塔矿山时,遇见被资产家逼迫劳作的工人们,切忍不住替那些人打抱不平;在秘鲁库斯科,他耐心倾听被剥削的农民的苦难生活;在智利首都利马,他见到了在当地备受尊敬的雨果医生,后者给予了他关于革命理想最初的启迪。
切是单纯的、善良的、正直的,也正是这种种品质,使他拥有了一种跨越阶层的共情能力。
摩托车在未达智利前便已坏损,此后二人通过汽船、木筏、马、公交等工具继续旅行。9个月后,结束旅行的切在日记里写道:“我已不再是我,至少我的内心不再是从前的内心了。”
穿越热情大陆
虽然遥远的拉丁美洲常给人神秘的遐想,但如今越来越丰富的旅行资讯、安全可靠的导航设备,让一场重走切·格瓦拉摩托之旅的路途,成为可能。
切的路线,是一条长达8000公里、为期4个月的旅程。他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经巴塔哥尼亚到达智利,接着沿安第斯山脉行至马丘比丘。最终抵达委内瑞拉的瓜希拉半岛——南美大陆的最北端。
这一路的精华路段可分为阿根廷段、秘鲁段及智利段。
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享受完“南美小巴黎”的浪漫与探戈的热情后,向南穿越潘帕斯草原,品尝一杯马黛茶。在内格罗河乘上一艘渡轮,观赏两岸高耸的山脉。
智利,是常被人忽视的绝佳旅行地。除了如片中切和阿尔贝托那样,徒步一趟阿塔卡玛沙漠,体验一番地球上最极致的干燥。还可以走访切当时为工人打抱不平的矿山之地——如今那一带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露天铜矿供游客浏览。
除此以外,智利还以世上最摄人心魄的国家公园闻名。不妨前往智利南部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百内国家公园,来一场世界顶级的徒步。雪山、冰川、湖泊360度环绕四周,体验一种4D 梦幻布景般的极地风光。
当然,不要流连太久,前方有秘鲁的“天空之城”马丘比丘,2350米海拔之上的失落古城。来此触摸这失而复现的遗址,感叹古老文明昔日的辉煌。
《摩托日记》的结束,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切成了后来的切,作为异乡人而参加古巴革命的切,去到刚果支援游击武装而牺牲的切。如果说,只有30岁以下的人,才会“愚蠢”地坚持着革命理想主义,那么,切则永远是那个年轻的人。
最佳旅行季节:9月至11月为阿根廷春季,气候宜人。而秘鲁在5月至10月间不易有雨。智利的舒适气温范围则在10月至3月间。要计划一场跨越这三国的旅行,需关注各国间天气差异。
行前准备:依次合理安排各国签证时间。准备信用卡外的小额现金,拉丁美洲有些地方无法刷卡。高原地带,如秘鲁,早晚温差大,仍需备上外套、毛衣等。
初次踏上摩托车旅行的切·格瓦拉和其好友阿尔贝托。(《摩托日记》剧照)
《绝命海拔》
一场教科书级的灾难
山难电影不好拍,一来取决于非实景拍摄下,如何还原攀登场景,二来,编剧若非亲历,很容易使原本作为看点的高海拔奇观和相伴而生的凶险沦为失实的杜撰。从这两点来看,《绝命海拔》算是一份合格答卷。
排除全明星卡司、3D IMAX影像这些噱头,仅影片改编自1996年那场真实的珠峰攀登事故,便足以引发观众的好奇。1996年5月10日至11日,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遭遇强烈暴风雪丧生,被称为攀登史上最严重的山难。而本片部分情节,则来自于回忆那次事故的著名畅销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
影片的好看之处,主要在于对那次攀登过程尽可能真实地复刻。作为业余攀登队伍,队员们一步步靠近世界屋脊,也慢慢陷入绝境。清楚1996年那次登山事故原委的人,一定了解这并非单纯由自然因素酿成的灾难,种种微小的疏忽、人心的欲念、对自身能力的误判等,共同引发了这场人为事故。
不熟悉高海拔攀登或商业攀登的观众,甚至可以将这部片子作为一部入门片来看。其中即有如高海拔适应性训练、登顶最佳窗口期、关门时间等术语普知。最重要的,则是带來更多对极限攀登的思考:在人类满以为能冲破一切不可能时,一个小小的失误,便足以使自己万劫不复。
登山者们在攀登珠峰的途中。(《绝命海拔》剧照)
靠近巅峰
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攀登珠峰。不说体能上的限制,动辄百万的高昂费用也将绝大部分人拒之门外。
如何以徒步的方式,近距离纵览珠峰在内的一众世界最高海拔山峰? EBC(全称Everest Base Camp珠峰南坡大本营),就是这样一条让普通人也能近距离观赏巅峰的路线。
这条线路被誉为世界十大徒步线路之首,沿路集结了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洛子峰(海拔8516米)、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卓奥友峰(海拔8201米)这全世界14座8000米雪山中的4座。另外,沿线还能看到努子峰(海拔7879米)等几十座形状不一的梦幻高山。
以海拔2840米的卢卡拉镇为起点,一路爬升至海拔5364米的珠峰南坡大本营,继而折返,构成了EBC大环线,全程170公里,累积爬升超10000米。其中精华的爬升路段约为7 天。
第一天: 卢卡拉Lukala( 海拔2840米) — 帕克丁Phakding(海拔2610米)
由加德满都飞抵卢卡拉,无论攀登珠峰或EBC徒步的起点,卢卡拉都是起点。接着徒步前往帕克丁。
第二天:帕克丁—南池市场Namche Bazar(海拔3440米)
去往蒙佐的途中,会经过《绝命海拔》影片中出现的钢索桥。而在昆布地区最大村镇南池市场,可补充好徒步物资。
第三天:南池市场 — 天波切Tengboche(海拔3867米)沿途可见珠峰、洛子、阿玛达布朗群峰。下午抵达的天波切为昆布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所在地。
第四天:天波切Tengboche(海拔3867米)—丁波切Dingboche(海拔4350米)
进入森林峡谷向上攀升,沿途撞见阿玛达布朗峰AmaDablam(海拔6856米)耸立在Imjia Khola河谷正前方,画面美轮美奂。在丁波切观看洛子峰。
第五天:丁波切—罗布切Lobuche(海拔4930米)
徒步至山腰远眺洛子峰冰川,到山顶便可纵览珠峰、马卡鲁、卓奥友、洛子峰南壁等。到达昆布山区海拔第二高的村落罗波切,在此可观看到普莫日Pumori(海拔7165米)、林特伦Lingtren(海拔6749米)、昆布切Khumbutse 海拔(6665米)、努子峰Nuptse(海拔7861米)这四座著名山峰。
EBC徒步路线上的风景。摄影/ 燃烧的麦田 / 图虫创意
第六天:罗布切—戈瑞克·夏普Gorakshep(海拔5180米)
翻过5110米的Lobuche Pass垭口,在山顶可见壮观的昆布冰川。
第七天:戈瑞克· 夏普—EBC(珠峰南坡大本营海拔5364米)
沿昆布冰川边缘徒步至珠峰南坡大本营(海拔5364米),大本营在尼泊尔珠峰南坡萨加玛塔国家公园内,昆布冰川延伸出的冰塔林旁,在此可近距离观赏这座巨型冰川。
最佳旅行季节:10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为旺季,气温宜人,景色绝佳,但注意因游客增多而造成的住宿紧张。3~5月也可前往,即每年珠峰的攀登季,降雨少,天气转暖。
行前准备:可携带一些治疗高反的药物。行前增加心肺功能训练很有必要。另外,带上资深徒步爱好者的一系列标配吧,登山包、登山杖、头灯、睡袋、一双品质优异的高帮户外鞋,都是让你“走上”巅峰的关键。
一段好的与影像有关的旅程,是从别人的叙事,走进属于自己的故事里。或许不同目的、不同心情,也终于见到了那般风景。它曾隔着荧幕,而今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