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的影响
2020-05-26陈立华康扬
陈立华 康扬
摘 要: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实现我国银行业长期可持续高效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应对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应该不断吸收国内国外金融机构的优秀经验,实施金融改革和创新。在当前国家对外资银行持股比例放开的政策下,充分利用外资银行入资中资银行的有利影响,针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不足进行优化改革。
关键词: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金融创新
在我国的本土银行体系中,国有银行居于主导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提供的数据可知,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四家国有银行所提供的信贷规模占据了我国信贷总规模的一半以上,这种过于集中的银行市场结构实质上造成了我国本土银行经营效率的普遍低下。而且随着商业银行的发展,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产品同质化,金融创新也面临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不断提速,2018年8月23日,中国银保监会颁布的《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中正式取消了中资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外资与内资适用同样规则,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中国银行业发展进入新局面。2019年5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了拟于近期推出的12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新措施。这12条措施中有6条涉及到确保外资银行能够平等参与我国的金融业,为在深化金融业改革中充分发挥外资银行的作用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向。
1 中资银行外资持股比例情况
中国银行业的开放是跟随改革开放的脚步展开的。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银行业进一步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举措,其中最具代表性事件为2004年汇丰银行通过购入交通银行19.9%的股份,成功入股交通银行。此后,许多外资银行也纷纷效仿,入股的对象也不再局限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2018年末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情况如表1所示)。
至2018年外资银行在中资银行的单一持股比例需不超过20%、综合持股比例需不超过25% 等限制都被取消,内、外资一致的股权比例方案被实施这些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正迈入新阶段。银保监会数据显示,1-10月,银保监会批准18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筹建申请,批准15项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开业申请。截至10月末,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了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4家母行直属分行和151家代表处,外资银行营业机构总数976家,资产总额3.37万亿元。
2 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现状
金融创新主要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虑,以追求利润,转移风险和降低成本为主要目标,将金融业当中各种要素进行重新组合,开发出新型的金融产品和工具,實现利润最大化。从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的经营现状和行业竞争情况来看,面临的问题仍然较严峻。产品同质化,资产安全性不足,盈利来源较单一。因此,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也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纵观整个银行业,金融创新业存在以下问题:
2.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意识不足
我国银行业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国有银行处于垄断地位,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提供的数据可知,自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四家国有银行所提供的信贷规模占据了我国信贷总规模的一半以上。而这种过于集中的银行市场结构实质上造成了我国本土银行经营效率的普遍低下。银行业的经营利润主要靠存贷利差,因此有关管理部门以考核存贷款的指标是否完成作为考核指标,导致银行业对员工的考核也关注于存贷款指标是否完成,以这种只以任务指标的完成为经营目标,造成银行的盈利的意识不强,经营风险也大大提高。缺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只注重眼前任务有没有完成,就更不会考虑金融创新。
2.2 经营管理体制不利于创新
一方面,我国银行业很长一段事件竞争压力小、市场化程度低,虽然后续有许多中小银行成立,但大多数也是由专业银行转化而来,经营方式跟传统银行的经营方式差异不大,银行业普遍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和针对性较弱。在职能部门的设置上,主要以职能或者产品为中心进行分工,较少与市场进行匹配。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资源得不到合理分配,且无法进行有效共享,导致整体银行内部的协作能力较低。也没有成立专门的业务拓展部门去创新,没有专门的业务创新人才,导致金融创新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是其市场化进展并未彻底,尤其是金融机构,政策的行政主导和干预较大,政策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控制较强,缺乏有效的空间去创新和发展。
2.3 金融创新技术较为落后,人才不足
从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的经验看,唯有实现金融技术的创新和提高,才能为金融创新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实现多种金融服务功能,满足业务拓展的需求。从我国的商业银行技术现状来看,技术基础落后,且后续发展的动力不足。首先,银行的业务数据分散存放,数据无法有效汇总集中,也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其次,没有有效的客户服务系统,业务范围较小,无法提供全球化的金融服务。在人才方面,一般业务人员需掌握我国的相关金融政策,并能够对国内外的金融产品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客户提供周到的金融服务。而开发人员则主要进行金融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确保产品具备较强的操作性和较大的盈利潜能。然而,我国的银行从业人员虽然招聘的人员学历和能力都很强,但仍普遍局限于通过对我国金融政策的了解向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然而对金融产品进行研究和开发的人员较少,无法满足金融创新的需求。
3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的影响
外资银行进入已经势不可挡,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发展质量和体系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
3.1 对经营效率的影响
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拥有较大的规模,较高的经营效率,但实际上技术进步发展较慢;相比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相对灵活的管理方式、高效的技术应用手段和较全面的技术创新能力。所以,外资入股与持股比例的放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大力推动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允许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使双方关系从纯粹竞争转变为合作与竞争,而取消中资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将进一步推动中资银行,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吸引外资注入,这将极大的促进整个银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外资合作更加紧密,外资银行将更快熟悉和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将先进的经营理念、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合理的发展战略带给其参股的中资银行,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吸引有能力的人才进入银行业,提升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高银行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后,中资银行为应对外资银行的进入而可能带来的挑战,促使整个行业市场化竞争,促进银行在经营管理和业务模式方面寻求突破,差异化政策引导银行业的改革和创新,同时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开发新的产品和业务,拓宽服务领域,推动经营效率的提升。
3.2 对发展质量的影响
随着外资银行入股中资银行比例不断提高,对银行发展质量是曲线向上的积极影响。因为在外资银行持股比例较低的阶段,外资银行基于成本收益角度或者因為我国银行监管体系的影响,外资银行并不倾向于过度干涉中资银行,中资银行可能还是按照自己的经营模式发展,但是因为引入外资后依旧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对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往往中资银行会更注重资产规模与扩张速度,资产的投入增多,不一定会提高经营效率,但资产风险却不断增加,这个时期的发展质量不是主要目标,往往可能造成资产质量保持不变或者一定程度上的恶化。在外资持股比例不断提高过程中,外资银行在董事会开始掌握一定话语权,为了继续扩大规模,外资银行通常希望中资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尝试开展新业务。此时往往会出现一些原有的盈利业务被放弃,而新业务还未能获得盈利的局面,对发展效率产生更大影响。在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不够完善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发展水平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距,这期间不断学习与发展的成本也可能造成效率暂时性下降,发展质量呈现下降态势。当中资银行的外资持股比例上升到一定区间时,外资银行为提高投资收益,往往会从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这两方面加强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与控制,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中资银行的日常管理。在这个阶段,中资银行可以充分发挥引入外资的作用,完善治理结构,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业务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资银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3.3 对银行业体系稳定的影响
银行体系稳定性指银行体系的整体偿付能力得到保障,商业银行能在长期内保持较高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形成良好稳定的银行间秩序,同时可以满足经济金融发展对资源配置的需求。近年来,中资银行体系由于产权制度不合理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包括不良贷款数额大、资本金补充渠道不畅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市场行为不合理等。外资对中资银行持股比例的提升,将有助于优化中资银行的产权结构,有效解决中资银行体系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从而改善中资银行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提高中资银行体系稳定性。
4 外资银行进入对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的借鉴意义
前面论述了我国银行金融创新的不足以及外资银行入资对中资银行的影响,可知,我国银行业要改变现状,应该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一方面可以从自身内部实现改革,这个往往需要整个行业所有参与者都积极配合,而且发展方向如何制定以及带来影响有多大也不可估;另一方面则可以引入外资银行,从外部破局,带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水平现代化的模式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4.1 深化中资、外资银行业务间合作
中资银行具有国内客户群体资源丰富和网点分布广泛的优势,外资银行则具有国际分支机构广泛、经营模式先进的优势,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中资银行可以利用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的机会,更大规模引入外资,充分利用双方在国内和国际的优势,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业务,增强发展动力。中资银行可以加强资金借贷合作,通过利用外资满足其国际业务方面的资金需求,并支持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资金需求。
4.2 发挥外资银行在业务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
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较晚,而且很多都是在借鉴国外的制度基础上内化的,有些东西能适应国内环境,但是在全球化时代,银行业务也遍布全球,仅仅依靠国内的那套模式不一定能适应。如果引入外资,在外资持股比例不断提高过程中,外资银行在董事会开始掌握一定话语权,外资银行为提高投资收益,往往会从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这两方面加强对中资银行的影响与控制,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积极参与中资银行的日常管理活动,为继续扩大规模,外资银行通常希望中资银行拓展业务范围,尝试开展新业务,此时对中资银行来说为金融创新创造了条件也不会有很大的经营风险,而且外资银行入资会给中资银行带来优秀的人才,与优秀的人一起共事,相互学习,银行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也会提高。
4.3 加强国际金融监管合作
外资银行的进入可能带来国际间风险传递,国内监管部门要深化同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关于行业准入,建议尽量推行本国与外资银行母国均赞同的准入规则,依法禁止那些母国监管制度存在缺陷或者不配合本国监管的外资银行进入和持有中资银行股权;关于信息共享,建议与外资银行母国监管机构开展平等的信息沟通,并推进制度合理化建设;关于危机应对,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处置小组中的活跃度,一旦遇到外资银行在我国出现倒闭情况,应当立即向小组和外资银行母国中央银行寻求帮助,从而切实有效控制风险。
4.4 审慎对待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外资持股
系统重要性银行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紧密相关,如果面临较大风险很可能给中国银行业体系带来危机。鉴于东南亚和拉美部分国家在金融方面的教训,要审慎对待外资银行对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控制权。当系统重要性银行申请外资银行入股时,有关部门要深入研究论证其持股比例。建议可以学习国外经验,依法设立特别股,行使一票否决权。对于其他中资银行,则可以完全放开外资持股比例,使中资银行在与外资银行的学习和竞争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少颖.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6,9(20).
[2]郑家炜.取消中资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与对策[J].商业银行,2019(12).
[3]王帆,汪峰,倪娟.外资银行进入_政府监管与银行风险_基于利率市场化环境的博弈[J].经济学家,2019(09).
[4]郭树清.近期拟推出12条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新措施 [DB/OL].(20190501)[20190615].http://finance.sina .com.cn /roll / 2019-05-01/doc-ihv hiqax6116398.shtml.
[5]王萍,杨万平,李政大.境外战略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中国上市银行发展质量[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8,38(10):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