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2020-05-25张小飞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张小飞

摘  要: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良好的教育。遗憾的是,在我们中小学,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学生学科知识掌握得很熟练很牢固,解题能力也很强,但是你跟他相处,马上就会感受到他身上缺了什么东西,这东西就是素养!学科教学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知识丰富、思维深刻、人性善良、品格正直、心灵自由的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小学作为高中发展的基础,在其核心素养的结构与内涵上应该保持了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只是层次深浅的不同而已。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目前教学改革的核心。

一、突显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恰当处理好学材,注意整合

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牢牢抓住“语言学习”。要在教学中去关注语言现象,学习语言构成,发现语言规律,积累语言知识,创新语言表达等。且要在学习语言运用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形成学习品质。就如人一样,思想是人的灵魂,学科思维是学科的灵魂。要努力在语言学习中帮助学生形成学科思想,要从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科思想本位。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对所用的学材进行合理、适当的处理。薄弱的要增加,繁冗的要删减。学材不要局限于单篇文章,要扩展、丰富到能使学材形成主题化、专题化、项目化,要保障学生的充足地学与练。

二、学习要在发展区逐步走向深度化

学习的效能往往取决于学习所在的层次。教学的最高目的不是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而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见解和观点。核心素养的形成就是在最根本上去触发学生的原动力。让学生本原的思想与本原的动力得到生长。深度学习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学材,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切入点。制定的学习目标要符合学情,过浅学生没有兴趣或易疲劳,过难让学生有畏惧感,会对所学失去信心,要在学生的发展区上去逐步设计,让学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深度学习需要把探寻与握住知识背后的思想与规律,不能只停留在学材表现的结论和表达形式上。深度学习要充分展示学科本身语言的魅力,在少而精的任务学习中去通透,去分析、比较、批判、创新。

三、要树立整体、阶段、螺旋式培养的思想意识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实现的。文化知识也是在语言活动中获得,从而实现文化认同,实现“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养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存在于人之中的要素。失去人,失去知识学习的媒介,它也就失去了意义。要在学习活动中找到各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点,把握住脉搏,让其协同发展。然后,各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反复中去丰富、在反复中去提升,在反复中实现阶段的跨越,在反复中实现阶段的稳固。

四、要让学生真正经历语言建构的过程

语言的建构既是认知过程,也是综合思维过程。面对语言文字,学习者要经历基本的认知过程,即整体的感知,形象的建构,对言语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从而再与自己的已知相结合,内化成新的图式,从而建构起新的言語认知,再运用这种新的认知进行言语实践。这一过程是周而复始,不断丰富,不断更新,以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增长,思想情感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也是直观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创新思维等不断交替运行,实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的途径。在教学中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发现、交流、表达,让学生真正经历言语学习与建构的过程。

五、要在丰富的情境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

语言的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不是靠说教就能建立起来的,要让学生真正经历言语的实践活动。语言的实践活动要给予学生丰富的情境,要唤醒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感观体验,问题意识;要在探究中去发现,要在鉴赏式的阅读中去了解、感受,要在交流中去触发,要在表达中去提升,要在梳理中去总结;要在这些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发展及学习品质的形成。

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激发探究、创新意识

第斯多惠说过,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自主性占关键地位。要让学生有兴趣,有责任,有方法,有能力,会反思地去学习。要把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与习惯和学科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并占课堂教学重要的比例。在此上,要充分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这是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也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与空间;要让他们敏锐的感受到语言的现象及内在的关系;要让学生有联想、对照、评判的意识;要让学生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语言学习活动中鼓励创新,要用创新的思维、方法真切、准确地去多表达和交流。

七、要努力构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课堂

教学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耳熟能详的理念。但局限于现行教学整体现状,教学的开放性还不够,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形态还没有很好的形成。要努力把学习转变到有意义的学习之中去,要实现并创新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样式,要把教学过程线性的推进转变成学习模块整体的推进,要让教学融入进现代信息的大环境中,突破学习的课堂界限,进入更广泛地、便捷地、深入地交流空间。

参考文献

[1]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 余文森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7.9.

[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猜你喜欢

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准确理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浅谈新课程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