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6选3”模式下的教学评价
2020-05-25赖宗虎
赖宗虎
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反之则挫伤教师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新高考“6选3”或“3+1+2”模式除了对学校管理带来挑战外,对教师评价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原有的評价方式在教学绩效方面已经不适应新高考模式下的教学绩效评价了。面对新问题,我们课题组通过研究资料、多次计算、比对,参考浙江、山东部分学校的评价方法提出了适应我校的教学绩效评价方法——增量评价法。
我们提出的增量评价法有三种,一是名次增量评价;二是标准分增量评价;三是等级增量评价。
一、名次增量评价法。
此种方法主要用于年级对教师的粗略评价。以分班前某次大型考试(某某市高一下期末统考)学科年级排名为基础,作为该生的初始排名,把选科走班后的某次考试的学科年级排名与初始排名进行比较,名次的升降则是该生进步或退步的情况。
(1)统计教学班进步或退步人数,可进行年级同学科班级间的比较。
(2)统计教学班进步(正)退步(负)学生名次的总和然后求该班平均值,平均值大于或等于0则给予表扬或肯定,反之则需要提醒和督促。
二、标准分增量评价法。
此种评价方法浮略了科间差异,浮略分值不同造成的比较困难,实际上是反映考生的位次情况,且每次阅卷后都生成的有标准分,降低了教务员工作的难度,有利于教学评价。
以分班前某次大型考试(某某市高一下期末统考)年级该生学科标准分为基础,作为该生的初始分,把选科走班后的某次考试的年级该生学科标准分与初始分进行比较,标准分的升降则是该生进步或退步的情况。
由于标准分反映的位次需要样本容量一致才便于比较,而走班学种人数往往不同,因此这种方法只适宜同一学科间的比较,不能反映多学科间的情况。
三、等级增量评价。
新高考采用等级赋分制,赋分的关键在于你选考的分数在全部考生(同一科目)中的排名。根据这个排名确定考生的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赋以对应的分数,计入总成绩,再按20种组合分别确定各位考生的等级。
等级赋分评价法需要大数据作依托,以选科走班后某次大型考试(某某市高二上期末统考)学科成绩全市排名,划定各等级分的位次,并按学校分学科重新排名作为该生的初始等级,把选科走班后的每次考试的学科年级等级与初始等级比较,等级的升降则是该生进步或退步的情况。
根据统考成绩全市排名划定的各学科等级人数下达学科指标,以高考等级赋分方法计算总分后的位次下达各组合班级指标。有了学科指标和总成绩等级指标,无论是月考还是期末考试都可以考核了。
考核时要确定各等级的权重。例如:A,30%;B,30%;C,20%;D,15%;E,5%。此权重可根据学校要求来设定,与生源、目标、学校发展的侧重有关。
(一)学科等级增量分计算办法。
如果某等级初始目标为0则该等级的权重加至下一个等级(或上一等级)计算。如果上一个等级(A)目标为0,但该等级(A)又有完成数则按目标数为0等级(A)人数*(1+2*等级(A)权重)+下一等级(B)人数作为下一个等级(B)人数。如果最后一个等级(E)目标为0,则该等级(E)权重上移等级(D),该等级(E)人数是无效人数,不参与计算。
如果某等级人数超过该等级初始目标人数,则该等级超目标数*(权重)另计入该等级人数。本次等级人数=本次等级实际人数+本等级目标数*权重
如果本等级有目标任务但本等级实际完成人数为0,则该等级为0分。如果本级有目标任务而完成人数不足则从下一等级人数中补助后计算下一级等级分。本次等级(B)人数=累积至该等级人数-累积至上一等级(A)目标不足人数。例如:教学8班本次(C)等级人数=25-(13-10)=22人。
(三)每月教师的教学绩效分=学科等级增量分+班级等级增量分。
总之,三种评价方式各有优劣,我们课题组对三种方式都作了研究,但能比较客观反映教师教学绩效的算法是等级增量评价法,但这种评价方法需要得到市教育局的支持和配合才能真正实施。希望市教育局每学期都能组织全市统考,这样才便于教师的真实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