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推进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0-05-25刘庆静
摘 要:近年来,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新常态发展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实际,提出了新常态下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1 新常态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概念,这一概念准确的描述了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中高速增长、优化升级、创新驱动的趋势。在这种新常态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缓解日益严峻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矛盾的必由之路。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部署以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再次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国在新常态背景下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宿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近年来,宿迁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新常态发展要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紧紧围绕“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的目标,把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重要位置,积极实施“生态空间保护、经济绿色转型、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生活倡导、生态文化弘扬、绿色科技推动及生态制度创新”七大行动,扎实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2.1组织推进力度明显增强
宿迁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推行实施“1+1+N”制度,印发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目标任务书,对9个县区、22个市直部门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下达。同时,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会,对年度任务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印发年度生态文明建设工程重点任务清单,对各地、各部门重点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重点明确,快节奏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2.2生态空间保护切实加强
优化调整生态红线区域,调整后全市生态红线区域面积达2629.67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达30.73%。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启动宿豫区杉荷园、宿城区古黄河和成子湖、湖滨新区骆马湖等湿地公园建设。推进绿色宿迁建设,实施成片林营造、村庄绿化、道路河道绿化、农田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建设。实施中心城市园林绿化,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39.61%,42.62%,15.13平方米。
2.3经济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调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智能家电、绿色建材、功能材料、智能电网四大新兴产业,构建“双新一特”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重点项目,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不断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
2.4生態环境建设明显改善
全力以赴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扎实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开展跨界河流断面生态补偿,积极稳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深入细致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在市区和县城建成区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接续行动,全面整治薄弱地段环境脏乱差问题。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申报省级“康居村居”,创建省级美丽村庄。
2.5倡导生态生活、弘扬生态文化
强化健康生活保障,在乳制品、白酒和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建设电子追溯系统。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打造建筑节能示范区,古黄河绿色生态示范区、湖滨新城总部集聚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通过验收。倡导绿色出行,推行新能源交通工具。强化生态文明宣传,创作动漫《花国奇谭》、《绿色守望》,纪录片《洋河滩渔港》等一批文艺作品。开展“送戏下乡”、“广场文化节”等活动。
2.6生态文明制度不断创新
推行环境管理和环境执法全过程公开,实现“监测、监察、监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践行环境信息常态化公开。动真碰硬推进环境监管执法,对大气重点监管企业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建立环境信用评价体系,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建立健全环保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和环境违法犯罪案件联动办理工作机制,做到“部门同频共振、案件应移尽移”。
3 新常态下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压力较大
虽然,全市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工业用电量同比上升,但受用电量、工业总产值快速增长影响,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上升,未达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序时要求。三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仍然较低,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品质需要提升。工业企业绿色发展转型升级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2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各县、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缓慢,尚未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建设任务和推进措施,提出本辖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程安排时间表。同时,年度部分重点工程建设滞后。
3.3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
部分城市(县城)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覆盖范围还不广,污水处理的负荷率没有达到最大化,尾水再生利用率较低,未能充分发挥水污染物减排效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终端处理设施规划与建设相对滞后,乡镇垃圾中转站渗滤液全部没有处理,垃圾处置及长效管护存在薄弱环节。另外,公厕、餐厨垃圾处置场等设施建设也比较滞后。
3.4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不容乐观
大气污染防治达到省考合格目标还有差距。同时,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齐抓共管格局有待巩固,市区禁燃区和县区建成区建设需进一步统筹,全民大气污染防治氛围需进一步强化。受河流汇水区工业、生活、畜禽养殖、农业面源等污染,水污染防治考核断面达标率偏低。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3.5生态环境监管能力明显不足
乡镇网格化环境监管机构与人员队伍建设问题落实不到位,相关机制不健全。市、县(区)级生态环境执法力量不足,监管疲于应付,工作不够深入细致,大多处于“救火”状态;监察、监测硬件设施建设也不足,对一些重点区域、敏感地区异味扰民问题,不能第一时间查清来源,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废气靠闻、废水靠看、噪声靠听、废渣靠摸、执法靠说”的窘境,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的需要。
4 新常态下宿迁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
4.1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和重点事项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和任务清单要求,认真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对照清单、对账销号,尤其对进度滞后工程项目,要落实专人负责,明确施工进度表,同时开展督查考核,按计划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4.2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推进生态绿色发展
以监督考核为抓手,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考核纳入到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以及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以生态红线保护为抓手,落实管控措施,开展勘界、立桩,统一制作标牌标识,强化执法监管,严格项目建设和项目管理,防止发生建设项目挤占生态红线空间现象。以绿色发展评估为抓手,查找影响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存在不足,为属地党委、政府进行综合决策提供参考。
4.3突出抓好“四治”,切实提升环境质量
抓紧组织实施“大气、水、土壤和异味”治理行动方案,强势推进工作落实。大气治理上,抓好工业企业提升工程、燃煤锅炉治理工程、尾气治理工程等专项整治行动。水污染防治上,要因河施策,制定河流断面水质达标方案,针对性的开展控源、截污、治理、补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整治措施,强化船舶码头清理整顿,加强小流域环境治理,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水产养殖整治等。土壤污染治理上,重点做好以宿城区耿车镇为中心的废旧物资加工区域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区域土壤污染现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为后续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土壤修复提供依据。异味整治上,巩固洋河片区酒糟异味整治成果,防止反弹;另外,对畜禽养殖等其它味道也要高度警觉,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即刻查办处理到位。
4.4严格环境监管执法,确保企业稳定达标排放
实行监督管理全过程公开,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机制,并作为污染源日常监管的重要方式,坚决避免执法不平衡和选择性执法等问题。同时,狠抓行政处罚与协调联动,进一步完善环境司法联动机制,增强环保技术协助能力,坚决克服有案不移、有案难移等现象。
4.5着力强化宣传工作,提升公众生态文明意识
推进环保网站、微博微信、党委政务信息等全媒体互动,通过网站、公报、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主動宣传生态文明知识和理念。突出抓好信访调处,把环境信访问题解决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支持、发展和引导环保公益和志愿服务组织,让更多的人参与绿色环保活动,积极投身到生态保护实际行动中来。
参考文献:
[1] 宋潇蓉.经济新常态下山西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26期(9月)
[2] 周文华. 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年7月第13卷第3期.
[3] 程杨. 宿迁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J].科技展望.2016(35).
作者简介:
刘庆静(1989.11),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精确到市):江苏省宿迁市,当前职务:综合科科长,当前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从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