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高校革命文化实践教育入脑入心
2020-05-25高慧
摘 要:网络信息化的普及,使得师生角色定位、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树立起来。推动革命文化实践教育入脑入心,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深层次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在主动探索过程中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同。为此,我们需要更新教学策略,在真实充分的学情分析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反思总结。
关键词:以学习者为中心;革命文化实践教育;建构主义;教学策略
革命文化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于中国年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伟大事业、取得伟大胜利都具有现实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新时代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文化资源。近年来,高校广泛探索将革命文化融入教学活动、制度建设、校园文化等各方面的实现途径[1],因其数量多、分布广、价值高,革命文化实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成为高校德育首选的实践教学内容,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局面。
一、革命文化实践教育常见路径及问题
一般来讲,革命文化实践教育有以下形式:
(一)建立革命文化教育基地,开展校外实践教学
建立实训、实践基地,是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革命文化遍布全国各地,革命遗址遗迹俯拾皆是,便于实践教学的开展,现场参观走访调研能够增强学生的临场感,真实的体验更具有说服力。但是囿于经费、安全等因素的考虑、受教师人数、精力所限,往往只有学生干部、相关社团成员、部分班级学生有机会参与其中,覆盖率较低。
(二)融入校园文化,开展校内实践教学
校园文化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阵地,更贴近学生生活,具有传递、渗透正确价值观得天独厚的优势。将革命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使革命文化更具生活性、活泼性,更容易深入学生内心。但是校园文化活动往往由多部门、多层面组织开展,难以持续、系统、深入推进,学生能够捕捉到革命文化元素而难以产生共鸣。
(三)依托信息化平台,开展网路实践教学
智慧教室、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在学校普及,革命文化实践教育依托新媒体新平台,创新学习领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视听体验资源,促进网络实践教学的开展。这是学生很喜爱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能够实现全员参与,有助于普及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的覆盖率。但是学生要获得真切体验,对网络平台设备、主题情境设计要求较高,学校之间因设备、师资差异,实施效果良莠不齐。
随着革命文化实践教育的广泛开展,学生对革命文化形态已经很熟悉,但是往往是只知皮毛不知深层内涵,能够参与活动却难以升华情感。究其原因,主要是注重活动数量、形式,而忽视学生需要,导致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看起来轰轰烈烈,实则没有入脑入心。因此,要使革命文化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最关键的是要真正抓住学生这个主体要素,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实践教学。
二、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
(一)网络信息化推动教学理念的更迭
工业革命以来,规模化的教学模式得到普及和发展,突出表现为固化死板的师生关系和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满足了工业时代规模化人才培养的需求,然而单向传递与顺从接受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遭遇极大挑战,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形成与发展。
第一,科技革命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逐渐扩展到教育领域,信息化学习平台、移动可穿戴设备、各种资源信息库服务于学生学习交流,促使教学场所、知识传播路径、学习者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衍生出多种学习新形态。张海生总结这些学习新形态主要呈现出混合式、泛在化、个性化、社群型、沉浸式和休闲性等特征,异于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学习方式。[2]多元的学习新形态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目的,运用多种网络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创造应用情境,但其核心本质都在于贯彻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习者的个体学习体验。
第二,学习者主体特征倒逼教学理念的更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学生的成长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化学习平台、人工智能具有知识传授功能,教师不再是掌握知识的唯一权威专家,学校不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场所,学生也不再满足知识的被动接受,他们乐于、习惯于使用网络获取资源、传递信息、交流互动,更加渴望参与、互动、创新的学习新体验,这就需要教学主体转变观念、创新方法,确立满足学习者需要的现代教学理念。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倡导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创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使革命文化实践教学成为人人都可参与、人人乐于参与的情感认知体验活动。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革命文化实践教学应确立以學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师生角色定位,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注重情感与认知共同投入,给予学生信任与支持,引导学生真正学会对自己实践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反思。
第一,明确师生角色定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革命文化实践教学,师生是共同参与、共同学习与共同成长的教学共同体,学生是实践的主体,教师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引导者、支持者,在研究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实践内容与方法,促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实践过程。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形成自我认知。革命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品质,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优质德育资源。要使学生真正领悟、学习、实践、宣传革命精神,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讲授灌输方式,摈弃简单的游览参观形式,而要创新方法,引导学生全身心设计、参与整个实践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学生的选择能力和意愿,提升学生参与革命文化实践的兴趣。
第二,注重情感与认知共同投入。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包括革命遗迹遗物、革命理论与精神等。革命文化实践教学要依托遗迹遗物,通过实践体验汲取革命理论与精神养分,注重情感与认知的共同投入。目前很多革命文化实践教学要么注重游览参观而流于形式,要么在游览参观的过程中生硬地加入理论、精神传授而空洞无趣。革命文化要得到青年学生的真正认同,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不是教师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而是融入个体情感与体悟的、真切且全新的有意义的材料,成为其人格结构的一部分,促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精神境界都会发生变化。学生一旦获知这种真实、崇高的情感体验,会自觉与其生活、学习实际联系、融合,会自觉将这种实践活动定义为有意义的学习,这将成为学生激发内在学习兴趣的动力。
第三,给予足够的信任与支持。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和态度要有足够的信心,积极为学生提供帮助。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充分的沟通、合作和支持是学生获得前进的动力。学习实践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时间和耐心,但不是完全放手,而是与学生共同设计制定方案,跟进实践过程,及时调整个体促进方案,必要时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四,设置深层次学习目标。革命文化实践教学是要通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而理解革命文化的本真,产生精神共鸣,形成全新的意义建构。因此实践教学的目标绝非革命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被深层次理解和认同。为了达成这样的深层次学习目标,首先,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建实践教学。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设置知识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组织有效的协作与会话,对其过程进行跟进与引导。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师生共同设置有意义、探索性强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发现与研究的兴趣;实践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要求学生通过协作与会话主动探索完成问题假设与验证;实践探索之后要求学生联系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对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形成情感体验的完整表达。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身实际体验、联系与思考,认识逐渐深化,对革命文化的认同发自内心而更加深刻。
三、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策略
深入推进革命文化实践教育入脑入心,应在以学习者为中心实践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学策略。在真实充分的学情分析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并根据实施情况反思总结。
(一)真实充分的学情分析
革命文化实践教学的选题与实施首先是建立在真实充分的学情分析基础之上。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包括学习方式和方法、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及问题,如课堂教学情况及课外学习情况。调查学生的期望与诉求,根据学生自身的需要与对知识的渴求方面确定主题,选择和使用信息化手段。
(二)混合式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
混合学习“是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而有别于单一的学习方式。”[3]它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而推广应用,网上网下结合,强调构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师生一体的新型师生关系网络。[4]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普及,为拓展革命文化實践教学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撑,推动学习环境的重构、教学模式的变革与评价方式的重塑,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全新的实践体验令师生耳目一新。网络实践教学契合“互联网+”时代学生需求,有助于整合革命文化资源,创新实践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率。然而,革命文化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社会性,实践对象的真实性是学生获得认知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能用网络实践教学弱化、取代现场实践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学习,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革命文化实践教学覆盖率与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三)有效的教学方案的设计
革命文化实践教学设计应根据学生实际遴选革命文化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进而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
首先,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教”服务、促进于学。教学设计在学情调研的基础上,确立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资源设计、场域资源设计。紧紧围绕学生认知规律和教学实际,合理选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促进充分有效地呈现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其次,学习主题体现出高阶性、创新性和一定的挑战度。革命文化实践教学同样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了解史实、学习理论,进而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这是高阶性。教学内容要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这是创新性。主题探究要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即具有挑战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有裨益,对老师备课和学生课下准备有较高要求。
最后,教学过程真实有效,切实促进革命文化入脑入心。一是教学过程与教案内容相匹配,教学活动安排必要、合理、衔接自然,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以实际需要为准则积极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教练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重难点问题的解决。二是对学生进行区分和整合,分析个体学习水平,调整个体激励方案,体现个性化教学。三是针对教学过程的信息采集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适时搭建支架。以学生乐学、会学、学会为目的,使革命文化的种子默默地渗透在学生心中,滋养哺育他们成长成才。需要注意的是,切忌生硬地灌输教学,而要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空间、时间和耐心,注重渗透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树立正确的认知,自觉坚定革命理想信念。
(四)基于实施情况的反思诊改
学生的获得感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标尺,革命文化实践教学尤其要增进学生的认同感,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创新提炼评价方法,及时反思诊改促进提高。更新理念,运用新技术,采用多种方法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注意检查学习情况是否与目标设计、重难点化解相呼应。根据教学过程与实效,反思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诊改措施,并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检验提高。
参考文献:
[1]朱志明.革命文化融入立德树人实践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8(5):127.
[2]张海生.“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新形态:主要类型、共性特征与有效实现[J].中国远程教育,2018(10):24.
[3]汉书.混合学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4(1):1.
[4]徐晶晶.“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新型师生关系:内涵、嬗变及形成机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5):30.
作者简介:高慧(1984-),女,陕西延川人,硕士研究生,讲师,思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