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潼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2020-05-25米小林

今日财富 2020年15期
关键词:潼南服务体系设施

米小林

近年来,区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中央和市、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关要求,研究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潼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改革体制,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规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区委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潼南撤县设区之际,整合相关行政资源设立文化委,成立了区级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区级相继出台《中共重庆市潼南区委办公室、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重庆市潼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潼南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1+4”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推动了全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二)强化管理,公共文化指导更加有力

一是积极培育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力量。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积极引导我区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探索融合“互联网+”等新概念,多模式经营相结合,通过召开产业座谈会、专家培训会、放宽审批门槛、简化审批手续等多项措施,做大一批新型的文化企业,做活公共文化服务产业,做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力量。二是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从2014年6月开始,已连续开展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在政府采购公共文化演出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探索与实践,全面实施政府购买艺术培训公益服务、网吧公益服务、传统文化服务、品牌演出服务四个项目。

(三)加大投入,公共文化设施更加完善

近年来,为大力支持区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的发展,市财政和区财政加强经费保障,累计投入资金30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地方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建设、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等项目,以及我区广播电影、三馆一站、体育场馆等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文化事业、体育事业的大力发展。

二、潼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与中央和市、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和需求有错位

一是设施总量不足。我区缺乏大型文体设施,特别是图书馆的标准化率不高,我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500多平米,还未达到《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规定的地级市、区一级图书馆建筑面积规定的下限7000平方米,与周边区县公共图书馆相比处于中下水平。璧山公共图书馆25000多平方米,铜梁、荣昌、大足、合川公共图书馆也都是10000多平方米。二是设施分布不均。公共文体设施布局不均衡,农村30分钟文化服务圈尚未全覆盖。场地设置不便民,目前我区文化站多是与镇政府合建在一起,而不是单独设在文化广场附近,群众到文化站开展文化活动多有不便,出现群众参与度低的情况。公共文体服务产品供给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公共文体服务率有待进一步优化提升。三是设施作用发挥不好。公共文化设施“重建设、轻服务”,农家书屋与群众需求不匹配,藏书不够,更新不及时,对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妇女和儿童重视不够。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效能和动能有欠缺

一是现有从业人员年龄老化,水平和专业性还不够高。我区文化队伍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整体不高,镇(街)、村(社区)文化人才缺乏。文化名人效应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发挥,缺乏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本土文化人才。全区公共文化从业人员仍存在优秀人才和图书馆学、文化艺术等相关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全区公共文化系统专职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副高职称以上人员占比均不足。二是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存在“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任”“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现象。目前,我区多数乡镇(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超过了国家指导标准规定,但普遍存在混编、混岗和外借现象。工作被动应付,难以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长期稳定发展。

(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和保持有难度

一是财政投入总量不足。近年来,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全面保障了文化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与教育、卫生等其他社会事业相比显得偏少;人均文化事业费在公共文化财政保障中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二是存在全民阅读经费、购书经费等不足。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从强调推动全民阅读以来,国家有关部委制定了《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但我区无全民阅读专项经费。农家书屋普遍依靠国家补助的专项资金续配出版物。村级服务中心和农家书屋的运转费用全部依靠每年每村的打包经费。

(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有差距

一是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还不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原则,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进一步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但配套政策措施还不完善,落实不好,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多。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和途径不多。政府購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化管理经营等方式刚刚起步,仍缺乏成熟经验。

三、进一步推动潼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强化保障机制,加大公共文化投入

一是保障基本财政投入。建立稳定增长的公共文化财政投入机制,逐步提高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在保证公共文化建设项目资金的同时,补足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管理经费缺乏的短板,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为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公共文化服务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和运转提供财力保障。二是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突出重点,进一步集中财力,将有限的财政投入用在刀刃上,加强公共文化设施运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产品供给,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向基层和农村倾斜,合理配置城乡公共设施布局。注重监督和评估重大文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三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制定并落实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管理、项目外包、税收优惠、鼓励捐赠等形式,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努力形成多元互补、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促进标准化、均等化发展。

(二)强化协调配合,整合公共文化资源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资源统筹整合。统筹推进各部门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加大对公共文化设施的整合力度,有效整合工会、妇联、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群团组织的已有设施,用于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各类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发挥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的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共建共享公共文化服务。

(三)强化需求导向,提升公共文化品质

一是加强服务内容建设,强化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严格落实我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关于读书看报、设施开放等基本服务项目的要求,加大公共图书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藏书量,每年按要求新增图书,面向群众充分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和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文化文物资金的导向作用,扩大资助范围,丰富资助门类,突出资助重点,增强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发展动力。二是对接群众需求,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点单式”服务,积极适应社会生活新变化和基层群众的新要求,结合区域特色,针对农民工、残疾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精准识别需求,把“政府配送”变成“群众选择”,以多元化的服务供给,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吸引力。三是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渠道和方式,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新媒体城乡传播平台,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农家书屋等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推动互联网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可及性。四是以效能为导向,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将人才引进、活动开展、社会效益、服务效能等列入考评内容。加快建立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设施使用效能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和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

(四)强化长远意识,培养公共文化人才

一是优化文化人才政策。加大全区文化人才引进的政策扶持和倾斜力度,建立健全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发现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机制;文化系统内部合理调剂编制余缺,用好用足现有编制,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招录图书馆学、文化艺术等专业人才。增加用人单位选人用人自主权,不拘一格,招聘适合基层实际需求的文化人才,对急需型文化人才实施“绿色通道”,吸引具有相应专业或经历的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提高招录人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加强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管理。根据实际需要,通過招录、聘用等多种方式为公益性文化单位配足工作人员;严格落实“每个村(社区)至少应购买1个公益性文化岗位”的要求,提高基层专职人员比例;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培养和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专注度。三是广泛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完善文化志愿者注册招募、服务记录、管理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民间团体参与公益性文化服务,逐步构建起一支以专职文化岗位人员为主、文化志愿者为辅、专职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作者单位:中共重庆潼南区委党校 )

猜你喜欢

潼南服务体系设施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潼南:城乡融合花绽放 高质量发展路通畅
人才的“新家”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说好潼南话 干好潼南事 做好潼南人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