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研究
2020-05-25曾春明蒋庆庆马觉史向萍周艳春李永恒
曾春明 蒋庆庆 马觉 史向萍 周艳春 李永恒
[摘要] 目的 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培育对策。方法 抽取全国637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道德品质特征、社会责任特征、成就行动特征、人际关系能力四方面得分。结果 性别、婚姻、科室对职业精神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工作年限、接受职业精神培训的频率对职业精神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工作年限、接受职业精神培训的频率这些因素建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
[关键词] 新医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培育;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professionalism of medical staff and study their cultivation strategies. Methods A total of 637 medical personnel were selected from the nation to conduct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analyze their moral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aracteristics, achievement a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personal ability.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effects of gender, marriage, and department on professionalism(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professionalism on age, education, graduation school, title, number of years of work, and frequency of professionalism training.(P<0.05). Conclusion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counter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ism of medical staff based on factors such as age, education, graduation college, professional title, number of years of work, and frequency of receiving professionalism training.
[Key words] New medical reform; Medical staff; Professional spirit; Cultivation; Countermeasures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新型医疗改革的开始,简称新医改[1]。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以人为本成为新医改的最大特点[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用“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高度概括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 对象与方法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理论[3],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3个维度,经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该研究设定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道德品质特征、社会责任特征、成就行动特征、人际关系能力,构建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评价体系。
采用随机抽样法进行问卷调查,医务人员职业精神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标准,1~5分分别对应“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采用匿名方式进行,共收集北京市、河北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浙江省、广西省、广东省8个地区医院的问卷637份,有效问卷637份,回收率为100%,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利用方差分析和LSD-t多重比较法分析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各个指标得分的差异。
2 结果
637名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量表得分具体见表1。
研究表明性别、婚姻、所在科室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学历、毕业院校、职称、接受职业精神培训的频率对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结果显示:①不同年龄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50岁及以上、29岁以下、30~39岁、40~49岁。②不同学历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硕士、本科、大专及以下、博士。③985、211院校毕业生职业精神得分低于一本、二本、三本院校毕业生。④中级职称人群职业精神得分低于初级、高级职称人群。⑤工作年限为5~10年的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得分最低。⑥职业精神培训的频率与其培育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
3 讨论
3.1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影响因素分析
该研究显示,年长的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较强,更注重践行职业精神;20~29岁的医务人员事业刚起步,工作热情高,外化为良好的职业精神,而30~49岁医务人员在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之下,职业倦怠严重。学历最高的博士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得分最低;毕业学校级别越高,职业精神得分越低。这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关,重科学轻人文,重医疗技术轻职业精神,导致学历越高、毕业学校级别越高的医务人员,更注重于医疗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忽略了职业精神的培育。中级职称、工作年限为5~10年的医务人员多为医院的技术骨干,临床与科研的双重负荷使其处于应激状态,工作与家庭压力均大,严重影响其职业精神的培育。接受职业精神培训的次数越多、强度越大,职业精神得分越高。可见职业精神的培训对提升医务人员职业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2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对策探索
3.2.1 加强培训,培育医务人员端正的职业态度 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应贯彻到学校教育与工作的始终。学校教育应改善课程设置,优化课程内容,契合社会的需要,促进医学技术和职业道德同步增长;医院应始终注重各个职称阶段员工职业精神的培训,创建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考核机制,端正医疗职业价值取向,同时,应以问题为导向,正确认识医疗市场中的利益关系,以不断应对新问题和新挑战的冲击,在工作中保持严格自律。无论年龄老少,学历高低,医务人员都应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杜绝一切个人主义和自私心理,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2.2 先进引领,树立医务人员崇高的职业理想 职业精神模范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由职业精神特定的本质与特征决定的。通过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可引导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形成行业标杆,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打造富于医学人文气息的医院文化。具体措施包括:积极学习先进代表人物事迹、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坚持每年选树一批优秀党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道德模范、安全标兵等先进典型进行表彰,督促职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3.2.3 创新管理,激发医务人员积极的职业动力 医院应根据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不僅要满足医务人员基本的生理、安全、社会的需要,更要注重高层次的需求,如尊重需要和价值观、创造力、责任感与引领性等自我实现的需求,适当减负,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和职业倦怠。要遵循冰山模型理论[4],运用均衡激励机制,既注重显性的如学术技能等的培养,更注重价值观、自我认知、成就动机等潜能的激励[5],让医务人员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拥有强大的职业动力,从而个人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4 结语
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培训、先进引领、创新管理,将职业精神内化为医务人员的职业动力,促进医疗事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Z].中发[2009]第12号.
[2] 王迪,王建敏,张国君,等.医改背景下医务人员职业精神建设思考与探讨[J].医院文化,2018,22(10):57-58.
[3] 徐秀,袁蕙芸.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上海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 29(2):195-198.
[4] 肖忠.素质冰山模型理论视域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中小学德育,2016(11):54-56.
[5] 高深甚,秦岚,陈海涛.新医改政策对医务人员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4):161-162,166.
(收稿日期: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