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针灸临床特色优势多样化模块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讨
2020-05-25李莉王祖红易荣栾莎王梦晏为玮
李莉 王祖红 易荣 栾莎 王梦 晏为玮
[摘要] 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作为云南省针灸学继续医学教育基地,结合自身临床及学科特色优势,设立了针灸特色优势多样化模块教学。特色模块学时为4周,内容包括教学查房、针法实操、专题讲座、名医经验、跟师学习、病例讨论、经典晨读等,将实训式、问题式、体验式教学模式渗透到针灸特色模块教学中。目的是在加强学生针灸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兼顾其经典理论及实际操作的学习,为下一步真正进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针灸;特色优势;模块教学;教学模式;多样化
[Abstract] Th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of Kunm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base of acupuncture in Yunnan Province, combines its own clinical and disciplinary advantages, and establishes a variety of modules with acupun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The characteristic module is 4 weeks, including teaching rounds, acupuncture exercises, special lecture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learning with teachers, case discussions, classic morning reading, etc., infiltrating the practical, problem-based, and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s to acupuncture featured module teaching. The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acupuncture,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study of its classic theories and practical operations,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step into the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Acupuncture; Characteristic advantages; Modular teaching; Teaching mode; Diversification
針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专业中比较有特色的学科之一。创新教育理念下,针灸教学的革新,在促进针灸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效保障,随着针灸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的教学实践及临床要求。针灸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前期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针灸临床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是个难题,目前只有在临床实践中学生的针灸临床思维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培养。许多高等中医院校的专业针灸教学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侧重于经络、腧穴、刺灸法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运用及临床实际动手能力的学习培养,影响了实用型中医人才的成长。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学生由学校基础学习完成后到医院临床见习的衔接阶段,所以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更好地应用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则是针灸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开展教学和临床实践。随着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改革,在临床相关针灸知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心理角色转换,使其具有足够的专业认同感,为以后在临床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是医学专业高校教师的责任所在,也是临床带教老师的职责所在[1]。
昆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系国家中管局“十二·五”重点专科,云南省中医名科,汇聚了云南地区的名医大家,学术思想特色浓厚,临床经验丰富,科研实力雄厚,作为云南省针灸学科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针灸学基础理论,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针灸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结合自身临床及学科特色优势,将实训式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及体验式教学模式渗透到针灸特色模块教学中,让针灸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和熟悉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同时,又能提高自身的针灸实际操作能力,并进一步的学习、掌握名老中医经验。具体做法是以小组为单元临床带教,进行教学查房、针法实操、特色讲座、名医经验、跟师学习、病例讨论、经典晨读等,时间持续4周,整个模块教学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同学在巩固其针灸理论的同时,更好地学习科室的诊疗特色,并在临床中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主动学习的动机,又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 教育与教学相融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针灸科在临床带教中,不仅重视对学生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带教,更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心、奉献精神、“大医精诚”的仁心仁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利用针灸模型、针灸铜人等教学模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创新思维。带教老师如何将临床科研思维融入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补充,这也是临床带教的重要一环[2]。在理论教学方面,开设了名医经验和经典晨读充分将科室临床特色优势与理论相融合,名医经验的介绍,则系统讲解该科室及全省名家针灸经验及临床运用,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学派教育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相结合,更好地指导临床。主要课程包括:管氏特殊针法(包括舌针、蜂针疗法、过梁针、子午流注针法、热针等)、管氏经验穴介绍、管氏集合穴介绍、时空针灸疗法、张沛霖“脉诊”法的临床运用、赵永祥中药水针通络治疗。这样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注重传承了名老中医经验。针对学生对中医经典原文认知不够的突出问题,组织每天晨交班结束后进行经典晨读,晨读的领读者皆为学生,晨读的内容包括《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中医针灸经典文献,这样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经典古籍的再认识,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原来的被动输入转变为主动思考,改变过去被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带教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同时还能拓展中医临床思维,提高自身的中医内涵。专题讲座则是以科室历代名老中医专科的特色疗法为载体,结合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或疑难病例举行每周2次的讲座。主要讲座包括:九宫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天竺灸治疗耳鸣耳聋病、动针牵正法治疗面瘫、刺络拔罐疗法、蜂针疗法、时空针灸疗法等。
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查房、针法实操、病例讨论、跟师学习为特色模块教学。在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中引入问题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讨论。在针灸实操中采用实训式教学模式,以实际操作特殊针刺方法技术为主,跟师学习则以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2对1的师,学习名老中医各家的治疗特色和临床经验。
随着教学水平要求的不断推进,在临床带教老师的专业素养及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带教老师不仅优化了临床带教方案,更实现了自身知识结构及体系的更新,通过临床带教学生,年轻教师的临床教学能力同时也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结构。这种学习方式的创新,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达到了临床实习的目的。
2 多样教学模式的开展,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1 问题式教学模式
问题式教学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教学模式[3],问题式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要求以问题为基础,以病案为媒介,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极讨论。我科的针灸特色模块教学中便是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进行,具体做法是:在每周的教学查房时,以科室常见病例为载体,让学生针对常见病例进行问诊、体格检查、经络诊察、针刺取穴及其手法,并在教学查房后由每位同学进行汇报,其他成员则提出自我看法并对问题进行分析,制定解决方案,最后则由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病例讨论也采用问题式教学模式,每周针对一个特殊病例,由带教教师设计多个讨论问题,学生针对讨论的内容,积极发言。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同学的思维创造力,带教老师也可以通过参加学生讨论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案和进一步讲解,这种教学模式的设定,可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基本理论,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实训式教学模式
针灸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课程,在临床实践操作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病症,需要选择适合的针灸器具,并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方法进针,操作方法的正确性和进针的准确性决定了疗效与安全[4-7]。如何提高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也是日常针灸教学中关键的一环,为此制定了“以平台为中心,示范练习考评”的实训式教学模式,并制定各种刺灸技术统一操作评价标准,针对科室的特殊针法,如蜂针、舌针及天竺灸疗法,发挥多媒体教学这一平台优势,集文字、图像、动画、操作等,自行研制开发这一系列操作内容的课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真实感,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很直观地感受到各种特色针法的操作要点。然后通过教师进行操作示范,学生一对一以对方为模特进行实际的刺灸操作,操作完毕后则通过科室自行制作的刺灸技术统一操作评分表对学生进行考核。
2.3 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日常的带教工作中,教师体验式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及自我体验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这一教学手段在临床针灸教学方法中体现在跟师学习中。在针灸特色模块教学中安排4~5名同学跟1名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学习,学生在跟师过程中通过学习指导教师的学术特长及临床特色治疗方法,并完成相应数量的病历书写,撰写跟师心得,从临证思维等方向学习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并提高了对疑难杂症的论治能力,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指导教师的临床诊疗特色。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基于科室临床特色优势,结合教学查房、针灸实操、专题讲座、跟师学习等方式,充分发挥临床教学基地的辐射作用,特色与优势,使学生们更加系统的巩固针灸学的基础理论,掌握常见疾病的针灸治疗,传承名老中医的经验,既符合本科生教学大纲基本要求,又具有科室专科特色,还可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国家未来的高素质中医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保延.解放思想创新機制,筹划针灸大科学研究计划[J].中国针灸,2017,37(1):1.
[2] 吴珊,朱小平,尹思源,等.中医专业学位硕士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 15(10):34-36.
[3] Barrow Hs,Tamblyn RM.The Portable patient problem pack:a problem-based learning unit[J].J Med Educ,1977,52(120):1002-1004.
[4] 华金双.提高针灸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105-106.
[5] 吕少君.针灸临床教学体会[J].光明中医,2015,30(4):905-906.
[6] 洪嘉婧,李慧璟,李艳丽,等.“快速记忆挑战法”促进《经络腧穴学》教学效[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5):1062-1063.
[7] 张丽.针灸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方式分析[J].大家健康,2017,11(9中旬版):274-275.
(收稿日期:2019-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