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拐角”素材运用指导
2020-05-25夏年凤
夏年凤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试题】
在邂逅到你之前,世界是一片荒芜。因了你,一个拐角,却呈现出了一叶清波、一茎花苞、一朵云彩、一个身影、一曲动人的清音、一方灵魂的栖息地……面对无限的未来,因了拐角的存在,我拥有了整个世界的乐园。
请以“拐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名师题解】
拐角,顾名思义,就是人生的转折点。题目中的这个“拐角”该如何理解呢?当然不是浅层次的路途中的转弯处,而应是比喻性的说法,即生命中遭遇的转折点,比如曲折、坎坷、挫折、困难、转变等。比如,黑暗中的一盏灯得以明亮,暴风雨中的一间茅屋能够庇身,寂寞荒原中的驼铃声带来的希望,精神荒芜时的一泓清泉,这些,都可以理解成人生的拐角。
由此可知,命题者是想通过这次写作检验,进一步培养考生战胜逆境、学会坚强的良好心理品质,真正做到了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构思文章,要写出拐角出现前的情景,再写拐角出现的契机,以及柳暗花明的转机场面,这样,才能将拐角的内涵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来;或者将自己在出现拐角之前遭遇的境况写出,然后再写出拐角出现后的转变,巧妙运用前后对比映衬的手法,将最终的收获或涅槃的境遇写出来;或者将对于新时代的某一现象、某一热点的理解,历经跨越的过程,写出走过拐角后的透彻领悟。
由于拐角的内涵比较大,可写的范围也比较宽,所以在写作时我们要遵循“小而深”的原则进行写作。选择那些生活中比较细小而富有表现力的素材,比如,“我”总嫌弃奶奶唠叨,有一天收拾衣柜时,发现了好多她珍藏的“我”小时候的毛衣,这些毛衣都是奶奶一针一线亲手织就的,那时候,“我”对奶奶是那么依赖,每当奶奶织好了一件毛衣,“我”就迫不及待地穿去学校,大家都夸奶奶手巧。想到这里,“我”不禁重新审视自己和奶奶现在的关系,她的唠叨其实也是关爱的一种表现,想到这里,“我”终于走出了心灵的拐角,走出了亲子之间代沟的拐角,重新和奶奶拥抱在一起。这样的素材,虽然事情小,但感情很真挚,加上细节的描绘,很容易打动人心。
【推荐素材】
素材一:所有拥挤的街道/寂寞的拐角/平平淡淡的一秒有你的微笑/所有温暖的相遇陌生的美好/点点滴滴的微光/阳光的舞蹈/所有的暖都有光/所有的爱都芬芳/所有风筝都向往/更远的梦想/所有的暖都有光/所有的爱都芬芳/所有的心都期待/更近的拥抱/更美好
——歌曲《城市的微光》
素材点拨:真实生活中,拐角的出现,因着事情的转机而诞生:由落寞到欣喜,由失败到成功,由起步到终点等。运用这类素材,可以将文章的主题归结为“拐角创造奇迹,给予温暖”“拐角的幸福”“拐角,期待更美好”等;可以将文章的主题总结到“拐角将自己的认知推向另一个顶点”“拐角让思想、精神得以成熟蜕变”等。
素材二:纽约市民莉姿·茉芮,有一对嗜毒双亲。家庭失能,莉姿从13岁起,就逃离学校。就算偶尔上学,她一身脏衣服与长满头虱的乱发,总是被同学取笑。15岁那一年,她一个人流落街头,白天在垃圾桶中找食物,整夜搭乘地铁,就睡在车厢内。更不幸的是,莉姿的母亲死于艾滋病。之后莉姿做了一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重新掌握命运,重回高中上课。即便无家可归,她也每天在地铁站的走廊写作业,一丝丝昏黄灯光,成了她学习的唯一依赖。如此拼命的结果就是,她两年就读完了高中课程,每门学科的成绩都在A以上。17岁时,她的经历、她的真诚、她的论文,深深打动了《纽约时报》的评委,他们决定给她一万美元的纽约时报奖学金。从此,她的人生步上坦途,并且成功申请进入哈佛大学就读。从美国白宫计划组织领到楷模典范奖,美国电视节目著名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颁赠无所畏惧奖时,这个8岁就在路边乞讨的小女孩哭了。她的眼泪,是为了最初的、最简单的、却不容易执行的选择。
素材点拨:这则素材运用到文章时,可以将文章主题引到“面对拐角,需要勇气及时转向”“面对拐角,用心对待,才会有新的机遇出现”“人生的拐角,常常为我们创造新的契机”这些方面来;可以将文章主题投注到“拐角常常有欣喜”“拐角处的奇景,我们会邂逅自己的奇遇”“青春,需要勇气”等。
素材三:16岁,正值人生花季,但对于江苏昆山少年蔡志豪来说,16岁却是终点。2018年6月11日,他因肾血管炎不幸去世。就在他去世的两个月前,他做出一个令人感动的决定:请父母在他去世后,捐出他的眼角膜。6月20日,蔡志豪的眼角膜已经成功移植到了两个2岁孩子的眼睛里,代替这个花季少年继续去看这美好的世界。
素材点拨:这是身边的温暖的故事。拐角处,离去与留下是对奉献者的一曲赞歌,同样,也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这类素材,可运用到“生命的拐角,有着奉献的永在”“给予的价值,比拐角的价值更大”“勇敢,才能超脱人生的价值”等主題上来。
【佳作示例】
拐 角
江苏省如皋市初级中学 朱文涵
温润地倾尽碧空中的阳光,角落里的那盆绿萝卷起了细细的角,像是无声地折叠了谁的一段倾城时光。
这里是鲁镇——鲁迅笔下那个心心念念的地方,亦是故事开始的地方。
这儿是鲁迅故居。古朴的屋内,人影零落,昏黄的灯光像一尾轻灵的鱼缓缓地在呼吸间游走,生怕惊扰了这美丽易碎的梦。不同于屋外的车来车往,人声鼎沸,这里有的只是岁月积淀下来的沉重的气息。隔着一道墙,便已是隔了一个世界啊!
屋内泛着丝丝的潮气,像是一尾因离河太久而哭泣的鱼,那气息或许就是它的眼泪。要不是屋内偶尔闪现的闪光灯,我会误以为回到了一百年前的鲁镇,听到了单四嫂子在空虚寂静的夜里呼唤宝儿的哭声,嗅到了华老栓买来的人血馒头被火焰舔舐过而散发出的奇怪香味,看到了祥林嫂被主人呵斥后放下烛台的凄凉的眼神……
这才是鲁镇啊,这才是鲁迅笔下的地方啊。
不是由屋外恼人的车鸣,勾心斗角的小贩,巧舌如簧的导游所构成的世界,那个世界太虚幻,太浮夸,经不起推敲,只需要一个清醒着的人轻轻一推便可倒塌,只是这样的人太少太少,就像现在屋内的这般,虽然有,也不过是一个个由虚假的躯壳所包裹着的“人”罢了。
一瞬间,恍若失神。
我不知道,假若鲁迅穿越历史的风尘来到现在的鲁镇,是否会再拿起笔小心翼翼地描绘他的鲁镇,还是会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开。毕竟这早已不是当年的鲁镇,他已没有了故事,就算是酒,也不过是批量生产后的所谓的黄酒,再也不复当年的醇厚。
心里的悲痛无限蔓延,像是有一把无形的手撕扯着我的心,它叫嚣着,欢呼着,一点点把我拖入深渊。
我想起迈入这屋子时门口的那位老人的目光,浑浊的眼眸倏地发出清亮的光,像是雨后晶莹的露珠,晶莹剔透。我终于理解了他心酸的等待,心酸的希望。他像是一个固执的守望者,守护在这里,默默地散发着独特色彩的光。
我想,待我走出去的时候,我会驻足,握住那位老人的手,双手紧握间蕴藏着希望。我会和那位老人说:“我来了。”我会和他说:“对不起。”我能猜想到他的笑会是多么灿烂,我也是。
一瞬间,我突然感到身上沉甸甸的,我知道那是责任。而我不会退缩,不会畏惧,我会带着这份信念一直走下去,尽管远方太远,迷雾重重,辗转千里,我也会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的鲁镇,我们的鲁迅先生,我们的文化,一定会回家。
世界在角落悄悄转弯……
【教师评点】
现实生活中的鲁镇:是导游口中虚幻的、浮夸的,经不起推敲的鲁迅故居;而鲁迅笔下的鲁镇却凝聚着时代的缩影,虽承担历史的沉重,却满载着鲁迅以及当时人们的希望。当社会的发展抵达一个高度,面临拐角,不仅是名人故居的存在,连同我们的大师,我们的文化,都需要将遗失的精神以及遗失的文化找回来,并将其发扬光大。
文章的视角独特而新颖,不仅将自己的笔墨触及到社会的现实中来,更将读者的思绪引领到对社会现象的沉思与叩问中去,也许,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和名人,更需要对待他们的一颗纯粹而澄澈的心!这才是文章的写作目的之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