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借鉴
2020-05-25肖锋
肖锋
摘 要: 本文以宾州州立大学为例,通过借鉴其职业生涯服务中心的建设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发展理念为核心,构建就业服务体系;以专业水平提升为基础,打造就业服务队伍;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提高就业服务水平;以协同育人为载体,提升就业服务效能;以大就业工作格局为保障,提升就业服务水平。通过本研究的具体探讨,以期有助于提升我国高校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关键词: 就业服务 美国高校 研究 借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它与个人的前途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就业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一个根本性的社會问题。高校就业管理服务部门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市场信息和便捷的就业服务,更要通过完善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充分把握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提高面向多变未来的就业竞争力,从而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一、就业指导的起源与发展
“就业指导”这一概念起源于美国,它的奠基人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弗兰克·帕森斯(Frank Parsons)教授。二十世纪初,随着美国工业化社会的迅猛发展,大批移民和农业人口开始进入美国城市寻求就业的机会。为了促进社会就业,帕森斯于1901年创办了波士顿职业局,并在实践基础之上,于1909年撰写了《职业的选择》一书,第一次提出了“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这一术语。其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影响,这一理论从关注人职匹配的职业指导初级阶段,发展为关注全人发展和终生发展的职业生涯指导阶段。
早在十九世纪初,美国用两个30年(1911—1941、1941—1970)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5%到15%、50%的飞跃,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阶段的国家,大众化时间比英、法、德等发达国家早30到40年,普及化时间早25年左右。基于多年来的就业指导工作实践经验,以及高等教育和现代就业指导理论的发展,美国高校已建立起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在促进学生成功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集服务、管理、教学和研究于一体,注重开发大学生的潜能,帮助他们规划职业生涯,并基于职业指导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大学生开设相关的课程,提供了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二、宾州州立大学的基本情况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扩大,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为社会普遍关注。据教育部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网络视频会议内容,该届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预计达到820万人。如何实现应届毕业生的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正是就业工作者们深深思考的问题。2017年下半年,笔者受单位委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职业生涯服务中心(Career Services Center)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正是紧紧围绕这一问题开展工作的。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以下简称“宾州州立”)是一所顶尖研究型大学。学校除了主校区(University Park)之外,还有23个联合校区,遍布全州。主校区包括14个学院,提供超过160个学士学位课程和160个研究生学位课程。2017年在校生97494人(其中主校区46848人)。目前健在校友64.5万余人,据统计,美国每50名工程师中,就有1人是宾州州立的校友,这一庞大的校友网,在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工业、农业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宾州州立被誉为美国“公立常青藤”,学校办有全美最大的校园招聘会,其就业工作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全美前10名,与雇主的合作关系在“2018年世界大学QS毕业生就业力排行”排名世界第20名。
三、宾州州立大学就业服务体系的特点
(一)就业服务观念人本化。
1953年,萨帕(Super)在继承前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首次把“发展”的观点引入职业指导中。目前,美国高校已经形成了“发展式”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该模式以“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人才观为基础。(杨怀详,2010)宾州州立在这一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人本化的生涯指导服务理念。该理念以“发展式”为特点,将职业辅导融入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之中,认为职业辅导不仅要为学生便捷的就业服务,更要通过完善的职业生涯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需求,把握自己的优势与特长,科学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新时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服务理念的提升正是体现在人本化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发展观和教育人才观基础之上。基于这一理念,高校职业生涯服务过程更加科学,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样,进而充分发挥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就业服务队伍专业化。
宾州州立主校区的职业生涯服务中心设有39个职员岗位,2017-2018学年度共有31名职员,8个岗位空缺。其中,中心主任及其助理共2人,其他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分属5个部门,分别是招聘与雇主参与(Recruiting & Employer Engagement)9人,负责招聘会和校园招聘、市场开发、与雇主联络;职业咨询(Career Counseling)6人,负责职业咨询与辅导;战略管理与规划(Strategic Management & Programming)5人,负责战略规划、工作坊开发、资源开发、市场营销与传播、对外联络;校园与学院一体化与及专业发展(Campus & College Integration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4人,负责整合与专业发展、校区协调、世界校园计划;校友职业服务(Alumni Career Services)5人,负责校友服务和职业咨询。
除了专职工作人员外,中心常年邀请本校在读的咨询教育专业博士参与学生职业咨询。在职业辅导课的组织中,宾州州立充分利用了校内外丰富的人力资源。任课教师之中包括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心工作人员、咨询教育专业博士,还包括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各学院专业教授和校外职场人士。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经验,同时熟悉学生就业的行业和领域,能够从专业和实践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讲授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三)就业服务内容个性化。
美国高校的职业咨询和职业辅导具有自主选择性,学校只对有需求的学生提供服务,职业咨询和职业辅导课程的选择是学生的自主行为。宾州州立的职业生涯服务富于灵活性,注重个体需求,尊重多样性。以职业辅导课为例,考虑到学生们的需求千差万别,课程设置更加精准而富有区别,学校不仅设有必修课、选修课,有针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的课程,还有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甚至不同族裔开设的课程。职业辅导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和必须具备的能力,即强调学生个体意识、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又如以职业咨询为例。宾州州立的职业咨询根據不同需求和辅导深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上门和单独的职业咨询”,可随时进行,不限专业和年级,主题包括:简历和简历封面修改等;第二类是“上门咨询”,需要预约,时长10—15分钟,不限专业和年级,主题包括:专业与职业选择、职业信息、人脉链接和鼓励拓展个人的交际圈、面试、薪酬谈判、需求评估等;第三类是“个人职业咨询”,需要预约且已完成第二类咨询1次以上(含完成职业倾向测试),时长为50分钟的深入交流,主题包括:学术和职业发展,每学年最多可预约10次。
(四)就业服务工作全程化。
就业服务工作被视为美国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生涯辅导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校期间,宾州州立的职业生涯服务中心会帮助学生认知和发展自己的职业目标。以2017—2018学年度为例,中心全年计划举办373场职业辅导工作坊,其中夏季学期17场,秋季学期221场,春季学期135场。学校的职业服务中心提供学生个人咨询及种类繁多的培训课程和座谈会,帮助学生准备步入职场;学校丰富的相关项目和活动更深入地支持学生通过实习机会获得工作经验,最终准备工作面试。
除了从入学第一年到毕业分年级、分层次的职业规划课程外,宾州州立将就业服务工作视为一体化的过程,包括“在校——就业前——就业后”等多个不同阶段;它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在校学生,还包括毕业校友。因此,毕业校友可以随时返回学校接受各种职业辅导和培训,获得学校持续不断的职业生涯服务。当然,学校的职业辅导仅仅为学生提供建议和信息,是毕业生自主择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补充,不会喧宾夺主或越俎代庖。
(五)就业服务形式多样化。
美国高校职业生涯服务将服务、教学、研究和管理融为一体,重视整合各类资源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就业服务。宾州州立的职业生涯服务中心与图书馆合作建立了功能全面的职业辅导图书资料中心、在职业生涯服务中心设置就业辅导图书阅览室、在每个二级学院设有职业生涯服务办公室、以职业辅导研究为工具对职业辅导效果进行科学性评估等。中心还斥资购买了很多专业化的职业辅导在线工具,免费开放帮助学生实现科学的职业规划。如协助专业选择和探索不同职业机会的专业分析工具MyPlan,可以录制视频、练习技能、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改进面试技巧的Mock Interview Program,可用手机或电脑进行在线视频访谈,提高面试能力和技巧的模拟面试工具Interview Stream,将学生、校友和校外就业导师相互联系起来,提供与相似领域的其他个人建立职业关系的宾州州立专属校友网络LionLink,等等。
(六)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化。
高校就业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提供就业信息,获得有价值的就业信息是大学生顺利择业的基础。宾州州立的职业生涯服务中心与全美乃至世界重要雇主保持了紧密的联系,积极邀请雇主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包括就业招聘和提供实习岗位,应该说企业在高校的面试活动从没有停止过。中心还专门在职业辅导课程中嵌入一个专题即人脉链接(networking)。该专题旨在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不同领域的兴趣小组、义务工作、商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强化自身能力建设,拓展人脉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许不能直接获得就业机会,但可以通过这一途径,更广泛地了解社会和行业动态,感受到不同的企业文化,结识到不同领域的成功人士。这都是大学生求职课堂的重要补充。宾州州立认为,在职业辅导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学生找到对其未来就业领域熟悉的业内人士,并建立良好、广泛的人际关系,将为学生未来进入职场提供有效帮助。
(七)就业教学体系协同化。
美国高校在行政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等方面享有高度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自主地进行调整。宾州州立在专业设置上注重满足社会需求,开设社会所需的专业,特别是一些交叉专业,培养多元化人才,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适应力强,灵活性强,能迅速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变化;在产学研方面,以就业为中心的合作教育注重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有更清醒的认知。这一灵活、实用的教学体系为宾州州立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四、借鉴与收获
我们应该借鉴美国高校对毕业生的生涯辅导和就业服务方面的理念、方式、方法,以及对工作的热爱、细致和细腻。他们对细节非常重视。当然,我们也有着特有的优势,比如国家对就业的高度重视、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就业工作者业务素质的提升,等等。
(一)以发展理念为核心,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要用发展的理念指导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指导的重心要从以往注重就业安置、提供就业信息,转变为注重职业辅导、强化能力训练;职业辅导的内容应该从以往简单的择业指导,转变为将职业规划、职业心理调适和职业能力提升三者融为一体的全方位辅导和培训。我们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不仅仅需要发挥导向和服务功能,还应发挥教育功能。良好的就业指导服务不仅能实现短期价值,即引导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还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对毕业生的终身职业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以专业水平提升为基础,打造就业服务队伍。
要不断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从事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掌握管理学、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知识,还要学会职业咨询的方法与技巧,并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研究能力。他们应对就业市场保持敏感,注意市场对用人要求的细微变化,从而及时因应这种变化,对将来的就业市场作出科学的、前瞻性的预测。就业指导课程的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理论研究基础,而且最好有实战工作经验;充分吸收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士加入进来,邀请他们兼职从事教学和咨询工作,满足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发展需求。
(三)以精准服务为抓手,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要精准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开设不同主题的就业指导课程或职业生涯工作坊;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新模式,促进就业工作信息化,向学生智能、精准地推送就业信息。要广泛引入第三方科学工具,面向主动申请的学生开放专业选择、就业指导、模拟面试等应用。要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座、论坛、培训为补充,各类相关实践活动、比赛为载体的生涯教育体系,结合经济发展新常态,广泛开展个性化的咨询服务,分层分类地深入开展就业个性化指导服务。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还要加强与校友的广泛联系,在服务校友的过程中,实现在校生与校友共同的職业生涯发展。
(四)以协同育人为载体,提升就业服务效能。
要改变就业指导工作与教学工作的两张皮现象,使学校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置、教学安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研究学校所在区域或毕业生集中就业领域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及时调整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将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结合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制订出更有效的培养计划。学校的专业设置一定要面向未来,充分评估社会发展态势,不仅要强调更新提升旧的专业,还要注意设置新兴专业,传播先进思想、先进技术(张振助,2003)。要加强学生思维、表达等基本能力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生存能力,提高学生面向多变未来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以大就业工作格局为保障,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要打造大就业工作格局,将生涯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结合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调整等工作,探索将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经费划拨、院系设置、专业调整等协同联动,深化就业工作协同机制。要坚持与用人单位的协同人才培养,把用人单位请进校园、引入课堂,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促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助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充实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教育功能。
注释:
①1960年数据取自《2000年中国教育绿皮书》,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的数据分别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85年版和1995年版),1995年、1990年和1996年的数据取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版和2000年版)。
②QS Top Universities,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访问时间2017年11月1日。
③宾州州立咨询教育博士项目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排名全美前10名,其教师学术研究能力在“高等教育纪事报”(美国学术界主要新闻报刊之一)中排名全美前10名,https://ed.psu.edu/epcse/counselor-education/ph-d-program-in-counselor-education,访问时间2018年4月2日。
参考文献:
[1]何可凝.中美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2.
[2]荆德刚.同一命题 不同求解——中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比较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8-7-11.
[3]柳艳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及策略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20):55-56.
[4]王毅,王晓钧,王伟,刘芳.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就业之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6):424.
[5]吴冰斌.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及其启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5-87.
[6]张振助.美国:人力资源第一,保持“美国第一”强国地位[J].教育发展研究,2003(2):5-8.
本文受广东省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类)资助,项目名称: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政策走向与质量保障研究,项目编号:2014WQNCX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