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师课堂中的语言艺术
2020-05-25马爱敏
马爱敏
一、课堂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
什么是“语言”呢?语言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中,是人与人之间的口头交际行为,是人与人互相进行传递信息,互相交流思想感情,也就是“说话”。作为教师我们上课的过程就是和学生“说话”的过程,但这样的一个过程不是平时的随随便便的“说话”,而是需要艺术和技巧的,因为教师与学生的这种“说话”是有目的性的,逻辑性的。教师课堂上规范、标准的语言可以把我们要传授的知识清晰、明了的表达出来,可以让学生引起对知识的渴求兴趣和追求兴趣,从而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新课标里有说到教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起主体作用。如果在两者的交流中教师无法运用正确而规范标准的课堂语言来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话,那么,这一堂课就不是一堂精彩生动的课。教师要用规范、标准的话来表达所要传授的知识给学生,自然也离不开对《汉语拼音方案》的掌握,同时,也无法摆脱普通话的标准运用,这有利于在语言发音时所以运用到的技能。所以教师平时要多运用普通话和学生交流,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授业者和引导者,就必须要正确运用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是,我国的地方语言太多,这就很容易导致到一部分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是难免不闹笑话的现象。
二、课堂语言的风趣性和幽默性是课堂语言的调味剂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文修养是合理地运用语文的重要条件。”所以课堂语言的的风趣性和幽默性是课堂教學中有效性的润滑剂。语言有着很多神奇的魅力艺术,好的语言会让人倍感温暖和舒适,反之,不好的语言会让人倍感枯燥和乏味,这也是语言的精妙之处。因为语言的传递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既要融入了教师的情感,又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接收到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这就是说话的艺术了。做为教师要把这么复杂的行为表现出来,在平时课堂语言的运用中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具有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的学生正是处于模仿和对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的重要时期,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运用风趣而又幽默的语言来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话,那么,他们也很容易接受到教师发来的信息,从而对知识就有了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了。他们也就很容易从教师的课堂语言中模仿到和学习到知识了。
三、课堂语言的激励性和凝炼性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延伸
什么是激励性的语言?所谓激励性的语言就是对学生具有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如“你真棒!”“老师真为你感到骄傲!”“你的出色表现,真让人佩服!”等带有表扬或鼓励性的话语为鼓励性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激励性语言的使用绝不能吝啬,要不时地给予学生积极的表扬,在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激励性语言,会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但语言毕竟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并使之熟练化是不容易的。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这份“神圣”的教育工作。
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若过于啰嗦,都必然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必然会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无法明白教师所以表达的正真意思,这就需要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凝炼性,简洁性、明了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我曾经听过不少的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发现:在教师课堂语言使用语拖沓罗嗦、拐弯抹角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淡漠、迟缓;在教师课堂语言使用语简要精练、高度概括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热烈、迅捷。而且,在最终的教学质量中所取得的成绩也不相同。可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用凝炼性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此技能,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充分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实际情况,进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
四、课堂语言具有思想性和道德性
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模仿,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所以在课堂教学用语要文明礼貌,尊重学生人格,要坚持以理服人、民主治学,要在语言的运用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绝对不能讲粗话、脏话,不能用讽刺的语言或者是奚落的口气对学生讲话,不能讲庸俗的笑话以及用不雅的口头语。“道德行为凭自律,文明规范贵坚持”,我们做为一名人民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学生的榜样,发扬中华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世界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快速阶段,而我国教育业也处于改革的好时期,作为一名文明古国的现代教育者,必须体现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反映共产主义的先进思想和高尚情操,要以积极的、健康的语言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接班人。
总之,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为促进学生健康、持续的发展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语言应用应贯穿始终,语言恰当与否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更关系到学生的终生发展。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充满正确规范标准而又不失幽默、风趣智慧的语言让学生感悟,让幽默的语言在学生头脑中碰撞,发出思想的火花,在笑声中悟出一条人生哲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要善于科学、艺术地驾驭整个课堂,在实际的教学中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成为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打开学生知识之窗的钥匙,最终实现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