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健康时代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

2020-05-25温红娟姚怡婷程智方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健康培养模式

温红娟 姚怡婷 程智方

[摘要]本文系统阐述了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发展至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结合大健康时代的政策方针与社会需求,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从我国高校护理专业培养人才和社会发展对于高级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究大健康视角下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方式,为下一阶段护理专业型研究生的创新型、驱动型培养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经验,以期助力推动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大健康;护理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

[Abstract]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expounds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ursing post degree training model. By combining the policy guidelines and social needs of the big health era, 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starting from the actual needs of senior nursing talents in the nursing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l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degree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reat health, which is the innovative and driven for the next stage of nursing professional graduate students. The mode of training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with a view to helping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stgraduate career in nursing profession in China.

[Key words] Great health; Nursing degree; Nursing postgraduates; Training mode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新的学科目录将护理学设置为一级学科,我国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护理学高级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模式转变[1]。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中指出,要突出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健康生活,优化卫生服务,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2]。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大健康观念的发展,护理专业学生的服务方向呈现多维度、多元化的趋势,以临床护理为出发点,将护理范围延伸到社区、家庭、基层医院,涉及健康管理、医疗医药、康复智能、养老养生等多种形式,倡导保健护理、康复护理、精神护理、老年家庭护理等多个方面。我国现阶段护理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新需要,如何结合当前的大健康背景进行护理专业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别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1现阶段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培养目标强调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双道路培养,致力于培养掌握坚实基础理论和丰厚专业知识、具有较强解决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3]。相对于国外完善的MNS培养目标体系,我国目前的培养目标具有范围过大、内容笼统、概念模糊和可操作性不强的缺点,不能精准地指导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也不能充分体现大健康时代高等护理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

研究表明,我国医学院校MNS研究生课程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没有显著区别,有的甚至完全照搬。个别学校为了教学方便,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采用相同课程,统一教学,无法体现各个研究方向的专科特色。一些学校甚至没有设置专科护理知识与人文知识课程,不利于促进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合理有效接轨[4]。

课程设置是教材选取的依据,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目前没有指定教材,多由任课教师自行选择教材,教材更新缓慢,甚至出现与本科教材共用的弊端。此外,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与课程评价标准,如何对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有效的考核评估是当前护理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健康视角下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

2.1细化护理专业型人才培养目标

我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定位于高级护理实践,培养具有较强研究、教学、临床实践能力突出的三位一体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型人才。虽然2011年护理学正式被批准成为一级学科,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护理教育者并未完全把握護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本质,在护理二级学科的设置上尚未达成共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NS的专业方向设置。鉴于此,MNS教育应在高级护理实践岗位的基准上,抛弃概括地将MNS研究方向设置为“外科护理方向”或者“内科护理方向”,可以根据学校办学优势及附属医院办学特色设置如“糖尿病护理”“口腔护理”等细化具体的培养方向[5]。各院校应该建立统一的培养标准,形成体系完善的培养方案,保证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这样有利于细化具体的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符合大健康理念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培养“临床护理专家”的目标。

2.2构建创新的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培养高质量临床护理人才的关键。目前国内各高校的MNS课程设置主要包括4部分:①公共基础课(政治理论、专业外语等);②专业基础课(循证护理学、药物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医学统计学等);③专业课(高级护理实践,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社区护理前沿等);④学术活动(讲座、学术会议等)[6]。课程结构相对单调,课程内容比较乏味,缺乏时代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7]。

公共课程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占比较大,设计未考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际运用状况,因此,建议合理配置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的教学时间,以达到课程效率最优化。英语课程大多是医学英语,所学内容与临床医学硕士相似,但未体现护理学科特色,因此,在此基础上应有针对性的增加护理英语内容的学习。专业课设置方面,有的学校虽然设有医学统计学、护理科研设计等课程,但教学内容仍然偏重于临床医学专业,没有凸显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普及护理科研相关的专业性课程,具体内容可参考国内研究者提出的“平台+板块+模块”的课程设置方案,充分体现护理核心能力的要求[8]。此外,我国MNS课程缺乏专科实践,存在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课程设置需以社会需求为前提,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研究方向设置各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以全局性健康理念为主线,充分反映护理实践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推动护理专业学位全方面发展。

2.3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我国MNS考核采用学分制,规定学年内必须修满相应的学分,加之考核方式单一,主要是毕业课题开题考核、中期考核以及毕业论文考核[9]。各院校护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方式不一,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统一标准,主要包括笔试、案例分析、护理查房考核,少数院校设有临床技能考核,相对来说都属于硬指标考核。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人们对医院就诊体验产生了新诉求,护理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患者在住院期间希望获得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还希望充分体验到人文关怀,不断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10]。有效的沟通是护理工作者顺利进行人文关怀的必备技能。因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考核内容应进一步探索临床实践过程中沟通协调能力部分的考核方式。例如,在原有考核方式基础上,增添专业小讲课、人文素养评价、伦理道德评价等形式,以此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在选择课题方面,也可通过导师、临床带教老师、同学评议等多角度、多方位地评价,保证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题在理论知识、伦理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重点突出临床实践能力。护理专业外语考核成绩所占比重较少,应当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融合专业外语环节,多方位考察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护理专业英语的兴趣[11]。

总之,在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的形成性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从理论、实践、人文、外语等多角度进行考核,推动护理硕士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2.4注重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大健康时代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护理工作者的临床实践能力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重科研轻临床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本科实习期间,为了争取更多考研复习时间,甚至选择放弃临床实习。进入研究生阶段,又由于院校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管理存在脱节,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其临床实践能力训练不足。大多数院校对护理专业學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时间要求是8个月,除了科室轮转,研究生还需要参加科研会议、临床教学、参与毕业课题以外的课题,由此看出,护理专业型硕士专科培养时间不足,势必影响临床专科技能掌握,进而影响其专科培养质量。

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重点应有区别,加强科研能力的同时,需要着重把握实习期[12]。在实习阶段,临床带教老师应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研究生个体情况制订实习计划,合理安排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理论知识讲授与临床实践内容,并根据不同实习阶段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实习教学计划。带教老师在实习阶段应努力帮助护理专业型研究生突破思维定势,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积极参与管理病房、提升专科突发问题与紧急事件解决能力,系统掌握专科前沿的理论知识,将文献阅读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同时可建设教学与实践拓展平台、临床科室专科案例研讨会、创新思维全英课程等多维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创新能力[13]。

2.5研究生教育与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接轨

专科护士(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并具备一定的职业资格的高级临床护理工作者。专科护士与MNS研究生是我国高等护理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医学已形成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获得学位证、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住院医师证,近年来,越来越多护理教育者研究表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应该顺应护理专科化的发展趋势,将护理专业学位硕士培养与专科护士培训相衔接,细化专业方向,避免通才培养[14]。我国可从国家政策出发,通过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认证制度,让研究生在读期间可参加专科护士培训与相应的考试,使其毕业后可直接进入临床专科岗位,缩短专科护士培养时间,实现研究生教育与岗位需求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加高级实践护士学组活动、高级护理实践分享会等形式提高专业型研究生临床思维。在实践过程中,运用个案护理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个案管理能力[15]。避免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化”培养倾向,进入临床后不具备高级护理实践能力,缺乏相应的临床思维与判断的尴尬局面。

2.6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仍然缺乏临床经验丰富与教学水平卓越相结合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大多数专业型研究生无专职的临床指导教师。虽然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可以教授学生临床实践知识,但在护理科研水平方面尚有欠缺,无法满足高级护理实践教育的开展。同时,具有丰富护理研究经验的在校指导老师虽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护理研究,但缺乏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无法及时将一线临床经验悉数传达给学生。高校应加强导师遴选标准,在医院严格选拔具有研究生导师资质的一线优秀护理人员作为临床导师,保证导师的指导水平、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科研水平。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可采取联合培养方式,通过护理学院与医院联合培养或跨医院交叉培养方式,弥补导师临床实践经验与科研水平可能存在的不足[16]。

3小结

在大健康时代背景下,护理专业如果要走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级护理实践思维和科学管理能力的高层次护理工作者。我国目前正处于护理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阶段,在充分借鉴欧洲、美国、韩国等国家的专业化发展优势的同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与院校自身实际,切实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出发,逐步完善,建立标准化、系统化的中国特色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动我国高级临床护理实践培养模式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李国宏,徐翠荣,等.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17,14(3):165-168.

[2]王辉,高玉芳,姜文彬,等.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ICU专科化培养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83-88.

[3]赵春善,高玲,顾妍春.以能力本位为理念的护理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6):226-227.

[4]张倩. 基于专科护士胜任力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构建[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7.

[5]何诗雯,杨玉佩,陈偶英.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轨双控双向融合分段衔接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6,30(22):2692-2696.

[6]陈语.基于护理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团队导师制体系构建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5.

[7]徐婉琼.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与专业自我概念相关性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8.

[8]Hallinan CM,Hegarty KL.Advanced training for primary care and general practice nurses:enablers and outcomes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J].Australian J Primary Health,2016, 22(2):113.

[9]黄蔷,张春玲,陈露,等.基于临床核心能力培养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4):122-124.

[10]罗丹.基于认知结构理论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护理高级实训课程设置及应用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7.

[11]Gerard SO,Kazer MW,Babington L,et al.Past,pres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master′s education in nursing[J].Pro Nurs,2014,30(4):326-332.

[12]趙姗姗,王爱华,王瑛,等.基于学生视角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现状与意向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10):1216-1219.

[13]王帅,李安玲,马运苗,等.国内外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6,30(6):647-649.

[14]彭易,程云,钟亚萍.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就读体验与应对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1,8(8):339-342.

[15]尤黎明.对中国模式的护理专科化发展之路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7,7(8):21-23.

[16]廖湘阳,凌恒.美国理学专业硕士培养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6):20-24.

(收稿日期:2019-11-14  本文编辑:闫  佩)

猜你喜欢

大健康培养模式
大健康背景下贵州苗医药传承和创新途径的探索
全民共建共享“大健康”
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大健康”时代到来了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