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先民的足迹
2020-05-25乔柏梁刘生文
乔柏梁 刘生文
黑龙江地区早在6000年前,就有了北方先民生产生活的足迹。分布于黑龙江省东部兴凯湖一带的“新开流文化”,就是典型的北方先民肃慎人的生活遗存。新开流文化遗址与兴凯湖博物馆为人们详细展示了黑龙江流域的这段历史文明。
新开流文化遗址发现于1972年,当年在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湖岗上,考古工作者發现了大量的精美陶器、骨器和牙器,以该遗址为代表的这种类型的文化遗存,被命名为“新开流文化”。
在新开流遗址中挖掘出的陶器,纹饰繁缛、图案写实,鱼鳞纹、鱼网纹在器皿中均有体现;骨器则有鱼叉、鱼镖和鱼钩,甚至还有以兽骨、兽牙为原料制作的装饰品。其中有一个精美的骨雕鹰首尤其引人注目,此骨雕用兽骨雕琢而成,长7.3厘米、宽2.5厘米,栩栩如生地表现出鹰头的样子,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肃慎人以“神鹰之王”海东青作为族群的图腾,这件具有鲜明的北方民族文化特征的文物,与国内其它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文物风格迥然相异。这件骨雕鹰首应当不是一般的装饰品,很有可能是先民祭祀的法器,只是尚无证据说得清楚。这件骨雕鹰首的发现,侧面体现了原始氏族的渔猎生活和远古“艺术家”的审美观念,反映了当时的肃慎人借助驯养猎鹰从事渔猎生产的景象。
在新开流文化遗址当中,还发现了10座鱼窖,鱼窖呈圆形和椭圆形,鱼窖上部填生黄土和黑黏土,下部是层层相压的鱼骨。由此可以推测,肃慎人当年是把鲜鱼存放在窖里,盖棚覆土储存,这是十分聪明的生活方式。
如今,在新开流文化遗址原地上建起了肃慎文化遗址公园,公园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肃慎人铜像。依据遗址的发现,确立了肃慎人的形象标识:铜像由海东青、兽皮衣、鱼叉、鱼纹陶罐、渔具等肃慎文化元素与人物像组合而成,像高5米,整体用两吨半青铜铸造,矗立在肃慎先民生活的地方,守望着后代子孙的平安生活。
“新开流文化遗址”绝大多数藏品,收藏于兴凯湖博物馆,该博物馆位于小兴凯湖的北岸,距鸡西市区130公里。兴凯湖博物馆的室外部分由图腾柱和九曲湿地栈桥组成,室内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内设地质展厅、生态展厅、人文展厅和影视厅。
兴凯湖博物馆地质展厅,由图板、沙盘、出土文物和地下矿、石等实体构成,生动地展示了兴凯湖地区的地质地貌以及20万年前距今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和兴凯湖的形成,全景式地介绍了形成于6000多年前的“新开流文化遗址”的先民——肃慎这一古老的民族逐渐演变至今的历程。
生态展厅充分利用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手段,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鸟类、鱼类、兽类和植物生态标本的状态,系统地介绍了湿地的定义、内容、类型。
人文展厅和影视厅利用多媒体技术,详细地介绍了兴凯湖地区的地质地貌、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兴凯湖的形成、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以及自然保护的发展动态。
新开流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有力地证明了北方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