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课程思政教学探究
2020-05-25邵欣胡俊娜
邵欣 胡俊娜
摘 要:本文立足微积分的教学内容,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德育内容融入微积分教学中,并给出几点意见,最终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关键词:微积分;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微积分作为一门通识课,课时量多,覆盖面广,教师应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数学学科的深刻认识从传播数学文化、阐释数学哲学与人生价值等方面讨论如何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有效路径。以下将探讨如何把德育内容融入微积分教学中。
一、深度挖掘微积分课程的“思政元素”
(一)学生的日常行为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用创新的思维巧妙地解出一道难题时,要给与表扬、鼓励,而当学生答题书写不规范,做题没有过程,只有结果时,要指导他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做人做事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方面
数学教师要深度理解“课程思政”的重大意义,深入挖掘教学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真做好教学设计,将“课程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比如讲解反常积分时,学生开始都认为无界区域的面积一定是无穷大,但通过借助极限的思想方法,从定积分的几何意义出发,最终发现由曲线y=1x2、直线x=1和x轴所围成的无界区域的面积等于1。通过这样一个违反常规认知的例子引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奇异美、抽象美和辩证美,对提升学生对微积分的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在平时工作、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许多事情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反常积分”,我们主观上认为某件事情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它实际上却是“收敛”的。所以平时看问题、想事情,一定要用科学理性思维去辩证地看和思,不能想当然的感觉是什么就认为是什么,更不能以偏概全;下结论以及做出判断之前要全方位思考,不能绝对化。
(三)课程内容的背景方面
将数学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对于一件事情,人们总是有想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的欲望和冲动。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介绍相应数学知识的发展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数学发展历程中,有很多对数学有着重大贡献的人,这些数学家的成功经历大都曲折艰难。在教学过程中,介绍数学名人不僅为学生树立了榜样,而且让他们通过名人们的故事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
(四)教学形式方面
课堂教学的表现形式不仅要丰富,而且课程教学需要创新。教师要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师生互动新模式,在有效的坐班答疑时间内产生最大的互动效应。师生的交流时间越多、空间越广、范围越大,就越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和了解,进而提高教书育人的实效。并且在帮助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融入现代教学技术,将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互动结合起来。在自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直播等媒介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性,在师生间建立互动创新模式,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有效推动课程思政的立体化育人。
二、微积分课程思政的几点意见
(1)当前我校的微积分课程思政,只是简单、死板地把思政课的部分内容放到课前三分钟给学生讲解,并未做到自然融入,导致学生听起来枯燥,教师讲解起来又担心不到位,使得整体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应注意要课程里有思政内容,学生不会感觉到突兀,也不会感觉到被说教感,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从而实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融合。
(2)微积分课程思政的内容不仅包含传统思政课程的内容,还应包含本课程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价值取向以及伦理规范等。数学是哲学的一部分,很多伟大的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例如毕达哥拉斯、笛卡尔、亚里士多德等,这也表明数学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在《微积分》中融入课程思政,就要求教师要清楚地掌握所授知识蕴含的数学思维模式,还需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从中剖析出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数学“课程思政”要做到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要主动去关心时事政治,加强思政学习,学习《学习强国》推送的内容等,以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的引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总之,我们还需不断深入探究微积分“课程思政”教学规律,全面强化体系化、规范化建设等,做到既传授了数学专业知识,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思想和人文精神,塑造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领学生逐步走上探索和发现真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孙涛,裴丽芳.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J].高师理科学刊,2015,35(4):61-64.
[2]刘淑芹.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52):36-37.
[3]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七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王飞.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实施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8,5(41):1-4.
[5]王亚凌.《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思政教育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8(64):224-225.
作者简介:邵欣(1990-),女,汉族,甘肃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拓扑与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