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硕士课程建设的“金课”教学模式研究

2020-05-25李筱筱黄迎春

科技资讯 2020年10期
关键词:金课教学模式建设

李筱筱 黄迎春

摘  要:专业学位硕士的课程建设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分析专业学位硕士“金课”教学内涵,在构建主义原理的指导下,提出喷泉式迭代持续改进的“金课”教学过程,构建“互联网+”助力的多模态教学方式,建立任务驱动的“1+X”教学方法,满足专业学位硕士的“金课”建设需求。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  “金课”建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4(a)-0211-03

Abstract: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 course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for graduate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s golden lesson teaching connotation,the build socialism principle,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tinual improvement of the proposed fountain type iterative golden lesson teaching process,to build "Internet +" power of multimodal teaching methods,establish task drive "1+X" teaching method,and meet th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building the course requirements.

Key Words: Professional master;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Teaching mode

中國目前硕士研究生的主体正逐渐从学术学位型向专业学位型转型。与传统的学术学位型硕士注重科学探索、学术表达能力不同,专业学位型硕士注重于工程实践、知识应用能力。如何进行专业学位型硕士课程教学转型既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2018年8月,中国教育部提出:高等院校要进行高质量“金课”建设,其核心为:拓展课程深度,增加课程难度,提升学业挑战度。“金课”的建设给专业学位硕士课程建设提出了挑战和机遇。该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以“互联网+”为工具,将面向对象系统的喷泉模型引入专业学位硕士课程建设,构建任务驱动的“1+X”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不断迭代使课程教学具有持续改进能力,进而满足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需求。

1  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内涵

教育部将“金课”内涵归纳为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1-2]。创新性是“金课”建设的目标。创新是改进或创造新的方法、事物、路径、元素、环境,并产生有益效果的行为。高阶性是“金课”建设的内容,意味着课程建设必须在继承领域知识精华的基础上,走在领域知识的前沿。挑战度是“金课”建设的效果,为“金课”的考核和建设提供了方向,即通过“严出”来解决“水课”“清考”的等问题。

围绕“金课”建设内涵,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一些观点,其中代表性观点有:“金课”建设需完成3个转变,即: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考试为中心向以学习为中心转变,以学科为中心向以专业为中心转变,因此“金课”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严格考核、过程控制和师生互动[3];“金课”建设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评教”机制,通过激发教师内在动力、明确目标、规范过程提高教学效果[4]。

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必须以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内涵建设为核心,并结合其自身特点进行。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的创新性重点是工程创新和应用创新,其创新的基本思想是“知行合一”,即创新重点是“物理”或“工程”层次,而不能仅仅停留在“数学”或“逻辑”层次,必须通过物理或工程实验、实践或应用检验教学成果。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的高阶性要求课程建设内容必须结合每个研究生的研究主题制定。由于硕士学习不同于本科学习,其学习目标更明确,并且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专业泛化教育,因此硕士阶段必须坚持方向细化教育。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的挑战度要求不提倡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而是以报告或作品方式对其进行考核,要以“问题”“方法”“效果”3个要素对学习成果进行严格要求。

2  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模式

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必须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和考核评价方法。“金课”建设是重大的教学工程建设,以下从教学工程的三要素:方法、过程和工具这3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建设意义的解决方案。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模式如图1所示。

2.1 建构主义任务驱动的“1+X”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生通过指导者的辅助,借助学习资料,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和背景下,以意义建构方式掌握知识[5]。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建构主义学习的关键,即知识必须主动积极自主获取,而不是由教师讲授方式被动获取,表明了在知识获取中,自我学习的规律性和主导性。建构主义学习具有以下启发式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发掘作用,教学方式应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启发式教学;学习的环境、形式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情境的建立必须有利于知识建构;建立具有想象、探索、非固化的学习目标有利于知识建构;必须通过教学过程的交互为知识构建创造良好条件;必须主动建构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建构主义任务驱动的“1+X”教学方法的输入条件是:建构主义学习原理,任务驱动教学法,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要求,课程特点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以上述5个方面作为输入,提出“1+X”教学方法(1代表学习的主导者,通常是教师但也可以是学生;X代表学习者,通常是学生但也可以是教师):“1”方主导学习情境,构建学习的目标、主题、过程规范和考核方法;“X”方在学习情境中细化学习目标为学习内容、方法和技术方案,形成教学实践应用案例,并不断完善课程主题;最终在“1”方的主导下由“X”方共同参与评价学习成果。该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内涵,其关键在于进行“任务驱动”,提出将“任务驱动”细化为“四化”:教学内容专题化、教学重点问题化、学习成果作品化、教学方法迭代化。教学内容专题化是将专业学位硕士梳理成若干与学生研究方向紧密结合的专题;教学重点问题化是指围绕专题以问题导向展开学习内容;学习成果作品化是指以报告或其他形式形成学习成果作为评价依据;教学方法迭代化强调通过教学过程的不断迭代获得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能力。该教学方法在“金课”内涵的约束下必须强调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性,即:学习主题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学习内容必须面向知识前沿,学习评价必须严格认真细化考核。

2.2 具有持续改进能力的“金课”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基于自有认知结构上同化、顺应、建构所学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存储外部输入的知识,即学习者必须通过一定的外界激励同化、顺应认知结构,渐进建构自我认知结构。学习过程表现为“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迭代过程,学习者通过不断迭代逐渐丰富、完善、提高、发展自我认知。学习过程可描述成面向对象系统的喷泉过程模型,3个学习阶段具有固有的迭代和无缝连接特征。

由于学习过程本质上是迭代过程,因此“金课”教学过程也需要与之匹配的迭代过程。传统的专业学位硕士教学过程是一个线性过程,由“讲授”→“学习”→“考核”3个过程组成,这个过程没有进行循环迭代,因此学习效果只能停留在表面层次,不适应硕士学习的深度要求。

具有持续改进能力的“金课”教学过程主要包括 “教”与“学”的两个持续改进过程。“教”的持续改进过程是指对课程目标、内容、资源、工具和评价的持续完善与提高,其成果反映为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库、试题库、教学辅助系统等,其方法是在教师主导下,由学生在原有报告或作品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学”的持续改进过程是指对知识了解、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过程,结合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要求,应采用问题解决(PBL)、任务驱动(TBL)和学習产出(OBE)等理念重整学习过程,使学习的目标回到对所学知识深入挖掘、理解的轨道上来。学习过程首先强调“深度”:在接受现有知识上进行深入改进、挖掘和探索;然后强调“广度”:寻找新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2.3 “互联网+”助力的多模态教学工具

“互联网+”助力的多模态教学工具的本质是将信息技术引入并融合到“金课”建设中。“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在时间上,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时段,而是时时可以学习;在空间上,学习不仅仅是面对面的课堂空间,而是处处可以学习的网络空间。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重点在于多模态教学工具的建设,这里多模态指各种基于信息技术辅助的网络教学工具,如慕课(MOOC)、私播课(SPOC)、协同学习(SSI)、翻转课堂(MF)、微课(Microlecture)、直播互动软件、多媒体协同编辑工具、聊天工具、教学网站、在线测试系统、在线学堂、开源资料等,这些工具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多媒体动画、操作软件等多种形式实现线上课堂,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互联网+”教学模式具有可重复性使用的优点,且通过精品课程的迭代建设,使优质资源能够开放式共享,方便学生进行反复迭代式的深入学习,使学习回归到建构主义倡导的自我认知轨道。

专业学位硕士的“金课”建设必须使用“互联网+”助力,互联网平台不仅有开放共享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借助搜索引擎搜索更为广泛的学习资源,通过学术检索系统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实现对任务或问题的求解。专业学位硕士的“金课”建设可借助“互联网+”技术形成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下线上混合“金课”3种形式,线下“金课”优点是面对面的交流;线上“金课”可以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下线上混合“金课”是线下“金课”和线上“金课”的有机结合,期望达到“1+1>2”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互联网+”助力的多模态教学工具是实现专业学位“金课”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金课”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的重要手段。

3  结语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以学术学位型硕士为主体向以专业学位硕士为主体转换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已刻不容缓。面向“金课”建设的“两性一度”目标,针对教学工程建设的方法、过程、工具三要素,提出建构主义任务驱动的“1+X”教学方法,具有持续改进能力的“金课”教学过程和“互联网+”助力的多模态教学工具构建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模式,实现具有持续改进能力的“金课”建设效果。未来的专业学位硕士“金课”建设将呈现线下“金课”、线上“金课”和线下线上混合“金课”的持续优化过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精品“金课”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叶信治.高校“金课”建设:从资源驱动转向制度驱动[J]. 中国高教研究,2019(10):99-103.

[2] 李孟军,杨克巍,赵青松,等.本科教育课程质量建设的新视角——“金课”的开放性要求及闭环运行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9(9):18-21.

[3] 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育,2018(9):23-25.

[4] 郑春.以评促建视角下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金课”课堂[J].中外企业家,2018(14):172-173.

[5] 王朝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航线地理”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8(9):62-66.

课题来源: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80550216);沈阳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PM02);沈阳理工大学专业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9)。

作者简介:李筱筱(1977—),女,满族,辽宁盖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公共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金课教学模式建设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寒露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