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探析

2020-05-25李芳

课外语文·上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深度学习语文

【摘要】深度学习核心的价值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能够习得最佳的成果,能够深层次地理解所学内容,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笔者从三方面探索基于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需要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尊重教学个性化,培养思维的独创性;探索语文教学方式,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关键词】语文;深度学习;思维品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3-0023-02

【本文著录格式】李芳.基于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探析[J].课外语文,2020,19(13):23-24.

深度学习与浅度学习相对而言,其核心的价值理念是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能够习得最佳的成果,能够深层次理解所学内容。这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模式,以学为中心,以有效学为最终的归宿,目的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在2018年出台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高中阶段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中包括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因而,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也需要据此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指的是人的思维能力及其个性化的特征,反映的是每个个体的心智发展水平抑或思维水平的高低,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方面内容。小学階段的学生与初高中学生思维品质相比较而言,其语文思维的方式掌握得相对不足,并且应用性不强。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处于发展时期,对于所学习的内容机械式记忆能力较强,相对擅长于对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直观形象地想象与创造。但是,小学生因为自身心智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思维方式相对简单并且对所学内容的整合应用能力不足,其思维相对自由发散,思维品质的深刻性与批判性相对缺乏,对于语文学习的字词句篇以及某些现象的批判与评价相对难。因为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下,引导小学生掌握多元化的思维方式,并且能够整合多样的语言材料、语文现象等思维品质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性内容。鉴于以上的内容分析,基于小学语文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路径探析是顺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潮流,是进行教学实践的现实要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转变语文教育理念,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语文教育作为人文教育的基础性质,其基本的特性是人文性,根本的归宿在于立人。语文的教学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言语表现力,以言意的转换为基础,这里的言意包含着思想、情感等人文情怀,这也正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容,通过语言的应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的目的,语文教师的教学被分数所“绑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围绕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讲解,字词句篇进行分析,采用的是老师讲解学生倾听“吸纳”的方式进行,缺少母语教育的民族性和人文性。比如小学一年级语文的作业题:请从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再比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疑”的意思是:A.不理解,B.好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举”的意思是:A.提出,B.抬起,往上托等类似的教学内容。简短质朴的《静夜思》,本意所展现的是从身边的稀松平常的事物出发勾勒出思乡的情景。然而,通过教师教学设计进行技术化的处理,让本展现出优美情境的诗句变成孤零零的字词句,将诗歌的整体性与完整性统统击碎。以点窥面,如今的语文教学在应试化、碎片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以上反映的问题也正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反映的一个顽疾,也就是“教”的过度和“学”的失位。伴随着21世纪教育改革浪潮的袭来,以生为本、以学为基的教学人文理念,逐渐为教育界所共识。

深度学习的要旨之一便是对基础性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和创新。某种程度上,当前的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应试性知识的传授,对于人文性知识的传授缺乏。然而,人文性知识的传授正是深度学习要求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创新。

二、尊重教学个性化,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尊重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个性化,培养思维的独创性,对于教学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重“演绎”轻“归纳”,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归纳意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一方面对于学生个性化的表达进行包容性的接受。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尚处于发展期间,可伸缩性加强。对于同一个问题,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个性化的思维,既是语文老师进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必需,是独创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比如《伯牙绝弦》一课授课结束之后,让学生对于伯牙这个人进行评价。有学生评价伯牙这个人是性情中人,重友情,人品高尚。但也有学生认为伯牙这个人比较任性,既然朋友离开不能再回头了,为什么不再弹琴呢?朋友总会再有的,但是不再弹琴的话,基本生活来源便不存在了。其实这些学生观点都是有道理的,一些学生从审美角度进行评价,也有一些学生是从功利角度进行评价。针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应该持有包容性的态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对于学生独创性思维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深度学习。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避免脱离实际运用的“‘系统、完整地讲授与操练”。这一基本性的要求,在语文的深度学习中同样适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与自身周边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于外界的认知,进行促进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建构主义所认为的环境指的是客观存在,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往往指的是基于真实的存在创设教学情境。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往往是以老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创设,包括场景的真实、情感的真实和体验感受的真实等。比如小学课本中的《口语交际:借、还东西》,老师可以创设自己忘记带教材,让学生去其他班级的语文老师那借还教材的情境。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亲历整个活动过程的同时,积累了认知与迁移的多重体验,这迁移的能力对于创新性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深度学习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度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