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探讨

2020-05-25王浩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14期
关键词:基础理论东北地区农艺

王浩

本文首先对农机农艺融合与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产业发展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针对现状及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政府加大指导力度、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建立社会化服务机构、建立农机农艺融合长效机制以及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宣传和培训等。

农业生产中的工艺流程及其对应的操作技术称为农艺,能够完成这些工艺流程的农业机械器具及使用技术称为农机。农机农艺融合能够实现机械化生产,促进种植产业发展。

一、农机农艺融合与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产业发展概述

我国农机农艺的关系历经三个阶段,最初是农机服从农艺,需要什么工艺流程就引进什么机械设备;之后是农机农艺协调,既要保证作业质量又要提高效率,工艺流程与机械设备开始相互适应;第三个阶段是农机农艺融合阶段,是通过农业顶层设计,农机与农艺相互适应,有机融合到一个高效作业系统中,构成小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系统,目前东北地区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时期。

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正在逐步推广,主要包括机械化播种、机械化整地、机械化移栽(机插秧以及机抛秧等)、植保机械化、机械化灌溉以及機械化收获等,2017年东北三省共有农业机械化总动力11313.55万千瓦,约占全国的11.45%,东北地区机插秧技术应用较多,以吉林省为例,2017年拥有6718台插秧机,2386台水稻收获机,但育苗、整地以及田间管理等过程仍有大量人工作业,机械化利用较低。

二、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农机农艺融合是一个长期循序发展的过程,目前,东北地区农机农艺关系处于两者协调向融合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农机农艺融合理念已经开始萌发并推广,人们在长期生产中总结经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相关基础理论较多,开始开展示范基地,人们在相关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开始站在一个顶层角度设计农机,完善农艺,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并没有大规模推广普及,在应用中尚不成熟,有些理论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同时,由于农机农艺融合的推广程度不同,不同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有些管理较好的大型农场,已经做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并且各个作业环节高效并形成有机结合的系统;但有些较为落后的农户分散种植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甚至传统农业阶段。

2、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存在问题分析

首先在筛选品种时,首要考虑因素为产量、抗病虫害以及竞争力等,没有考虑与农机的融合度,会导致机械作业时断苗缺苗等情况出现;其次是机械化种植技术尚缺乏一定规范标准,水稻全程机械种植受到限制;再次是农机研发与实际种植情况没有得到充分沟通,缺乏统筹设计。

三、利用农机农艺融合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农机农艺融合是实现东北地区水稻机械化高效生产的有效途径,传统农业模式已经很难再适应大规模机械化水稻种植,农机农艺融合能够使土地集约化利用、水稻规模化种植,能够使水稻种植产出与投入比最大,即在尽可能增加产出、降低投入,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效率,实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

1、政府加大指导力度,制定相关标准

政府加大对农机农艺融合的指导力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制定相应的农机农艺融合标准,推广适合东北地区生产的机械化设备,并合理安排水稻种植,通过农业推广部门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对种植人员进行生产指导,从而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

2、深化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

农机农艺融合需要一定理论基础,现阶段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完善创新更适合东北地区生产的基础理论,并进一步应用在实践上进行试验示范,建立示范基地,对基础理论进行验证。通过对机械设备以及水稻种植工艺的理论及技术应用探讨、试验示范,不断完善改进基础理论,为农机农艺融合提供指导,从而促进东北地区水稻种植产业发展。

3、建立社会化服务机构,总结农机农艺融合经验

建设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做好科研机构、机械生产企业、合作社以及种植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为种植人员提供更为优质的技术指导与农机农艺服务。同时,不断总结农机农艺融合中的经验教训,并根据东北地区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技术,从而促进水稻种植产业发展。

4、建立农机农艺融合长效机制,完善机械化种植技术体系

农机农艺融合是包括从品种筛选、水稻播种、育苗、移栽(机插秧、机抛秧)或机直播、田间管理、机械灌溉、植保机械化以及机械收获等一系列工作的综合性工程,农业部门建立完善农机农艺融合长效机制,使各个组织结构之间及时沟通交流,从而实现长期有效协作并制定水稻种植的长远发展规划,完善机械化种植技术体系,实现水稻生产全程化可持续化发展。。

5、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宣传和培训

首先加强培养农机农艺融合专家,通过现场示范、网络途径或开展培训等方式种植户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种植户农机农艺技能水平,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应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从而促进水稻种植产业发展。

(作者单位:124030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基础理论东北地区农艺
东北地区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重要意义与主要举措
李达与党的基础理论建设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中医基础理论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理、情、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