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的根基与时代意义

2020-05-25马凯丽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摘 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世界的根本所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我意识,在对自身文化深刻领悟肯定和尊重的基础上,自觉地传承、践行、弘扬的意识和能力。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而言是最根本、最基础的自信。新时代,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走好中国道路,讲好中国故事,文化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打造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文化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是穿越了国界,变成了一把“不见血”的利剑。历史与现实表明,文化自信本质上是解决人心所向的问题,国家认同的关键在于文化自信。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最强烈的愿望,是中华民族的最伟大的梦想。历史与现实发展表明,文化自信本质上是解决人心所向的问题,国家认同的关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一点在于文化自信。

现在,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在世界上越来越拥有话语权,但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发展阶段,西强我弱的舆论格局并没有改变,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面临的各种问题前所未有,这些考验和难题都无时无刻不在挑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自信。

一、优秀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有着无比坚实的根基,有着无比深厚的历史资源。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壮大提供了超群绝伦的优势,让当代中华儿女恢复与建立对自身文化的信心。中国文化在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比较早,而且相对来说发展的比较完善,是世界公认的原生文化之一。与世界上其他的文化相比较而言,中国文化形成之后就没有中断过。世界上其他的古代原生文化,如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等都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只有中国文化至今保存完好,而且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五千多年的文化发展传承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一无二的语言文字、数不清的经典著作、造福世界的科技工艺,别具匠心的文学艺术、独属于我们的道德伦理,共同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一度居于领先地位,对世界上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华民族为整个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化发展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与发展,文化自信就无从谈起。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强势进攻下,很多的人变得崇洋媚外,还有一些知识分子甚至提出提出了“全盘西化”,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人们对自身文化的信心不。但是以为否定传统、放弃民族性就能换来文化繁荣、重拾文化自信也无异于痴人说梦。一种无法取信于自己民族的文化,根本不可能赢得世界的尊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所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国文化战略,而不是策略。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更好的传承过去,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应该是与生俱来的,文化未曾中断,民族未曾消亡,历史见证了中华文化一次次吸引别国文化,从没有谁见过中国文化被征服被取代。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两千多年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周边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文明巅峰之一的唐文化恢弘大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为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大力倡导的。如,“位卑不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精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奋斗精神,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这些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精髓,几千年来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当今时代对中华民族依然具有深远的意义。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任何国家想要长久发展、繁荣复兴,就必须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如果单纯的跟随所谓的“流行文化”而放弃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否认自身文化的传承,就必然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从而无论是文化竞争还是别的什么竞争,都会迷失自我,溃不成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当代表现形式,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在新时代,我们更要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去粗取精,使之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具有中国气派,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青春与活力。同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防止文化记忆的消失,使中华文化的生命得到不断延续。

二、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文化,是孕育生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进程当中,并且在革命取得胜利后继续丰富发扬。革命斗争的需要,催生了革命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道:“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的和重要的战线。”

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内容中独特的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清朝闭关锁国开始,近代中国发展逐渐衰落,鸦片战争后更是受到了很多列强国家的侵略与剥削。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封建统治下举步维艰, 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显示出了保守性与落后性。但是当时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变法维新”以及“三民主义”等学说都没有使近代中国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實际情况,领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中国的革命文化就形成于这个伟大的历史过程并不断发展。革命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伟大革命精神,根本地扭转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使中华民族站了起来。革命文化在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动中华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化转变,逐渐建立起具有科学性、先进性、时代性的现代文化形态,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凝聚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是革命文化鲜明的底色。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是对革命胜利的向往,对解放中华民族的信念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一次又一次突破国民党的围剿,勇往直前。革命文化中也蕴含着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追求,这样的革命文化也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革命文化充分体现着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品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不畏艰难险阻,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在抗日战争中,不畏強敌,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人民群众是革命文化的主体。革命文化在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系列科学思想,蕴含着科学、民主的价值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革命文化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时代价值。革命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自强不息的精神等等,在革命文化中都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传扬,比如,革命文化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精神等。革命文化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历程,改变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自卑面貌,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也必将团结中华民族,给予中华民族以力量。

在革命的年代,老一辈的共产党人来领人民群众攻坚克难,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让中国人民改头换面。在今天这个和平的年代,只有继承革命文化,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保持艰苦奋斗,不畏牺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格,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时,做到不变质,不退缩,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路向前。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不仅如此,它还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的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先进文化。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先进文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已经70载,中国共产党一路带领着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贫穷落后到今天的越来越接近于世界舞台的中央,在国际上越来越拥有话语权,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智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包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还包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她包含着众多的精神,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如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等。当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攻坚阶段,“一带一路”建设与合作也进展顺利,促进自己发展的同时也在带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没有这些先进文化的支撑,没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就不会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担当,就不可能完成这些艰巨而光荣的使命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基础上,已经找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道路和规律,比如文化是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根本方针,还有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原则,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等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思想等都体现在这些方针原则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刻体现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体现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念,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分别从三个层面作出了要求,这些要求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情结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文化这个根基上,立足当代中国的实情,发展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同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

[2]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R].2014.

[3] 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发展轨迹[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4] 陈晋.从文化自信看中国道路[A].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11.

[5] 董振华.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几点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6(05).

[6] 林志友.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根源[J].科学社会主义,2016(05).

作者简介:马凯丽(1994- ),女,回族,新疆伊犁人,法学硕士,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方法。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