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水客乱象勢在必行
2020-05-25凱里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的2020年施政總體方向提出:“抗疫情、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推改革、促發展”,看得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特區政府無論是派“定心丸”推出抗疫基金,還是派遣工作人員“奮戰前線”,每一次嚴謹的部署,都是為了防止疫情在本地社區爆發。即使政府官員再三呼籲市民要“管好自己對腳”,但卻仍有不少不聽話的“水客族”頻繁往返珠、澳兩地。今年3月26日,廣東省防疫部門宣布自本年3月27日早上6時起,所有經廣東口岸入境人士,包括港澳台和中轉旅客,均實行核酸檢測全覆蓋,並集中隔離自費醫學觀察14天。就在這一通知生效的前三天(即3月24日),本澳各口岸總出入境人次仍有8.9萬,難以統計當中有多少是真正居住珠海的澳門居民,有多少是經常由澳門“帶貨”到珠海的水客。政府及時配合實施相關封關政策,不但切斷珠澳兩地人流,也大大降低疫情擴散的風險。然而,長年活躍在關閘、台山一帶的水貨客,會因這次疫情而銷聲匿跡嗎?它們所衍生的街道環境衛生、擾亂市場經濟、影響社區生活、破壞旅遊都市形象等問題要如何整治?借助這次疫情,引起社會關注如何進一步監管水客亂象。
水客的衍生
北區關閘至臺山一帶,近年有不少藥房、化妝品店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有招牌的店舖也好,沒有招牌的地舖也罷,門口常有人流聚集,他們多是幫店家走私貨品到內地的人士,俗稱水客。水客每次攜帶奶粉、化妝品、日用品等入境內地,可獲利幾十至幾百元不等。由於澳門與內地的匯率差額,以及網購平台的興起,不少老年人、失業人士幫忙帶貨過關,而成為出入境人次中不曾缺席的成員。加之澳門蔬菜、果肉物價與內地的差距,有些家庭主婦前往內地街市採購之餘,也會順便帶貨出去。水客隊伍日益壯大,他們常常扮演遊客拖箱帶貨,卻不知自己變相抬高了本地的物價,也間接推高了關閘一帶的商舖租金。同時,嚴重滋擾附近居民的生活,給社區埋下治安、衛生、交通的隱憂。
催谷奶粉價格
與澳門一海之隔的香港,水客衍生的問題同樣層出不窮。例如奶粉短缺,根據香港統計處資料,2012年首11個月,香港的嬰兒食品進口量,達1,495公噸,較09年的132公噸急升逾10倍,但香港市面奶粉仍因內地父母不斷搜購,長期供不應求。視線回到澳門,消費者委員會於2012年12月28日公佈“奶粉專項物價調查”,調查反映8款奶粉的價格在不同零售點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其中1款日本產的嬰兒奶粉在多個零售點有超過10%的價格升幅,被調查的奶粉以1號裝的初生嬰兒奶粉為主,價差最大的是“雪印思敏兒1號/900克”,最低零售價230元,最高零售價302.5元,調查錄得的最大價差超過30%。根據消費者委員會嬰兒奶粉零售價顯示,截至2020年4月下旬,該款奶粉的最低零售價為284.2元,與2012年12月的230元對比,漲幅超過20%。由於奶粉市場的供需而導致價格高企,加之水客常年光顧,變相大幅抬高奶粉售價。
徵收“水客稅”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近些年網購平台的興起,越來越多人加入水客行列,他們不單代購奶粉,也代運其他價值不超過海關規定的貨品,例如衣服、化妝品、保健品等等。這些水客與代購團隊連成一線,利用內地和澳門兩地的價格差異,逃避海關的監管。水客們透過螞蟻搬家的方式逐次搬運少量貨品到珠海郵寄,以僥倖的心理走私、漏稅,這些行為不但給本地居民帶來不便,也嚴重擠壓了合法企業經營的空間,擾亂了珠、澳兩地的市場秩序。如此一來,要監管水客活動,可參照內地2019年1月1日出台的《電子商務法》第十二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需取得相關行政許可。在《電商法》生效後,從事奶粉代購的,將需辦理銷售奶粉所需的行政許可。另外,建議政府與珠海海關制訂聯合機制,對水客攜帶前往內地的貨品依法徵稅,增加他們的經營成本,進一步打擊、圍堵非法漏稅、走私行為。
新冠肺炎疫情令諸多社會議題逐一浮現,綜觀本澳今年第一季度整體失業率達2.1%,不排除越來越多失業人士加入水客隊伍。他們把政府呼籲拋之腦後,持續多次往返珠澳兩地,再次凸顯出看似不起眼的社會問題,引致整治水客乃至網店經營者或是大勢所趨。若交由權責部門海關和經濟局進行牽頭,並聯合珠海海關推行“水客稅”的徵收,不只能夠提升旅客對本澳的旅遊體驗和城市印象,也能夠恢復正常的市場秩序,給予經營者合法的生存空間。自此,達成《澳門特區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所提出的“宜居、宜遊”城市的目標。
(澳門/ 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