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丙硫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效果研究
2020-05-25包红卫郭亚嘉
包红卫 郭亚嘉
一、试验目的
验证“15%丙硫唑.戊唑醇SC”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上的田间药效,为该产品的大力推广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二、试验条件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小麦赤霉病;试验作物:小麦;小麦品种:周麦32
2、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
试验田选在扶沟县大李庄乡大王村王天喜农户麦田进行,该田肥力中等,地势平坦,排灌方便,有机质含量19g/kg,PH值6.6,常年小麦产量550公斤左右,是小麦赤霉病易发区。试验时小麦长势良好,生育期均匀一致,正处于小麦扬花初期,该地土壤肥力、栽培及施肥管理水平一致,且与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相符。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1、药剂
(1)试验药剂
15%丙硫唑.戊唑哼SC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2)对照药剂
70%甲基硫菌灵WP苏州遍净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80%多菌灵WP苏州遍净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试验设空白对照区,空白区除不施杀菌剂外,其它防治措施同药剂处理区。
(3)药剂名称用量与处理编号
2、小区安排
(1)小区排列
小区随机排列如表2所示。
(2)小区面积和重复
每个药剂处理区面积1000㎡,空白对照区面积200㎡,两次重复。
3、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
电动喷雾器常规喷雾。
(2)施药器械
施药器械采用湖南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LB-20P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单个空芯圆锥雾喷头,压力0.3-0.4Mpa,容限容量为20L)。
(3)施药时间和次数
2018年4月25日下午施药一次,施药时小麦处于扬花初期。
(4)使用容量
亩用药液量为30公斤。
四、调查、记录
1、药效调查
(1)调查时间和次数
每次施药后1、3、7天观察对小麦的安全性,末次药后21天,小麦赤霉病病情稳定期以后5月16日调查小麦赤霉病一次。
(2)调查方法
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用一0.5m2的铁圈调查约260穗,记载病穗数,总穗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效。
分级方法:0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5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7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
2、其它调查项目
(1)气象资料
第一次施药当天(4月25日)天气晴,东南风2级,温度12.9-26.2,平均20.3C,相对湿度62%,日照时数10.4h;第二次施药当天(4月28日)天气多云,东南风2级,温度14.8-21.7C,平均17.2C,相对湿度84%,日照时数3.5h;试验期间,最高气温16.8-32.3C,最低气温11.1-20.9C,平均19.1C;相对湿度57-96%,平均78.5%;雨日15天,累计降水量176.6mm
(2)土壤资料
试验田土壤为两合土,耕作层PH值5.7,有机质含量16.84g/kg,肥力中等。
5结果与分析
小麦赤霉病病情基本稳定后5月16日调查,各处理区病穗率、病指以及防治效果如表3。
结果评价:
(1)安全性:从试验结果看出15%丙硫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麦赤霉病,安全无药害产生。
(2)防治效果:亩用15%丙硫唑.戊唑醇SC60-100m1防治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达79.07%-84.23%,均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在赤霉病大发生的年份,能取得如此防效,特别理想。
从试验结果看,15%丙硫唑.戊唑醇SC防治小麥赤霉病,对小麦安全、对小麦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建议亩用15%丙硫唑.戊唑醇SC100m1在小麦初花期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以提高防治效果。
(作者单位:461300 河南省扶沟县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