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放管服”改革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05-25任春梅
任春梅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的“放管服”改革在优化组织结构方面,强调合理分权;在完善运行机制方面,强调顺畅运权;在创新行政方式方面,强调高效用权;力求放权与治权相结合。“放管服”改革既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可行路径,又能对社会治理现代化产生正的外部性,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的引擎。
一、树立有限政府理念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行为的底线是要做到三个“守”——守信、守宪、守限。
政府要守信。政府集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定者、执行者、维护者、监管者几种角色于一身,这些多重身份使得政府天然被赋予“诚信示范者”的崇高地位。政府的诚信,对其他社会主体诚信建设发挥着重要的表率和导向作用,将带动企业、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诚实守信。构建守信践诺诚信公平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首当其冲要做到诚实守信。
政府要守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法律政策规章、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等的根基,是规范、巩固和维护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坚实保障,是政府工作的行为准则。在法律体系中,宪法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政府的“守宪”将引导全社会维护以宪法为最高权威的统一法律体系。这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政府要守限。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政府要限制自身权力,把权力限定在合法、合理、合规的基础上。政府的工作要有法律依据支撑,有制度框架框定,要在为社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体现出政府的宏观调控。政府活动要遵守法律的限制,政府要有“自限”意识,要有勇气缩回那只习惯于干涉市场的“手”,放开对市场的束缚,发挥市场的决定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理顺相关各方关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简政放权的核心是要理顺四对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部门间的关系。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为支撑、彼此做基础共生互利的关系。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减少政府干预,加强监督管理。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要坚持向社会下放权力,还权于民。彻底改变原来“强政府、弱社会”的状态,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背景下,构建政府与社会“强强联合”的关系范式。未来,政府可以尝试把部分政策执行职能交给社会,而专门承担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监督管理工作。这样,在增强政策制定科学民主性的同时,又可以提高政策执行的透明度。未来,公共管理社会化、公共服务市场化将成为发展趋势。
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要坚持法治和效率原则,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权限,尤其是中央权限的下限和地方政府权限的上限。要科学配置财权与事权,实现权力的合理分配与制衡,并使得各级政府的权力和责任相匹配。
理順政府部门间的关系。政府部门是政府职能的有机载体,理顺政府部门间的关系,是政府简政放权的基础工作。要通过职能的科学划分和有效整合来避免职能交叉、机构重叠,建立精干高效的政府组织体系。要依靠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整合提高行政效率,打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政府,让更完备、全面、无边界的整体性治理成为可能。
三、完善法律加强监管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保障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简政放权的目的之一就是打造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来推进政府高效运转。法制也需要与时俱进,要通过制定符合新形势的法律法规来明确责任主体和权力运行流程,引导和推动政府的下一步工作。要通过改变目前我们法律法规太宽太松的局面,加大惩处力度,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局面。在修改相关法律条文中,要给社会组织和公众监督以更大的空间。完善和健全的执法机制是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的保障,要加大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切实落实。
构建权力监督体系。权力不受监督,腐败必然发生。只有构建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制约权力。在监督体系的构建上,要全面制约和监督行政权力,规范政府的权力运行和责任追究,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要整合监督资源,把党内党外各种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系统的监督体系,以强有力的监督使政府不得“任性”。
创新监管加强惩戒。创新监管方式,电子政务是最强大的依托。要依托国家电子政务公网,加快建设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各主管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做到全透明、可核查。对守法者开设快速通道,对失信者采取联合惩戒,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放管服”改革将更加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放管服”改革将更加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增强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经济社会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放管服”改革将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未来,“放管服”改革将通过简政放权、依法监管、加强服务来凝聚各方动力释放市场活力,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王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