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探析

2020-05-25李赵英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的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的前沿,立足当下从实际出发,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青年教育思想。从更高的战略角度着手,在为广大青年的价值取向及发展方向做出指示的同时,也对广大教育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青年;青年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一、习近平青年思想教育观的形成

(一)基于现实关照的需要

鉴于青年的成长过程动态而又复杂,既受所处环境、社会政策、原生家庭等外部条件所影响,又受青年的个人精神状态、心理素质、价值观念等自身因素所制约。现代青年学理论认为,青年具有“四最”(最肯学习、最具生气、最积极、最少保守思想),“两最”(最缺经验、最缺知识)。其次,从青年的本质来看除了具有人的本质属性以外还具有青年自己的特殊本质属性:第一急剧变化的自然属性,这时期由于个体的生理机能和心智尚未发育完全,这些特点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屬性。第二日趋成熟的社会性;第三逐步完善的实践性。青年所具备的这些特性,体现出这个群体性格具有不稳定性且可塑性强,正处于三观定型的关键时期。青年的命运总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代的变革,常以青年为变革,常以青年为先锋;社会的前进,必以青年为主力。习近平同志观照现实,结合青年群体的特征,对新时代的青年从理想信念到个体全面发展做出新的论断和发展教育理念。

青年肩负着历史重任,必须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这就要求广大青年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树立远大理想,加强学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打好基础,才能蓄势待发。习近平同志依据新时期青年的特点结合当代国家、民族发展的现实需要,及时为广大青年做出正确的正向引导,为其成长道路指明方向。

(二)习近平青年思想教育的理论来源

“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在陕北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同志在那里积淀了丰富的人生阅历,从刚插队时的迷茫和后来的转变他在逆境中实现了精神的升华。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没有“天生伟大”这一说。这段经历是习近平同志的青年时期,基于这段知青岁月他得出“了解实际”这个贴近现实展开工作的方法。另外,我党历来重视青年的教育,充分肯定青年在各时期的作用,对青年寄予厚望。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中,肯定了青年在推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他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邓小平同志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创新,前者成为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实践来源,后者成为理论来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十分强调个人品行的养成古人云:“德不广不能使人来文章 量不宏不能使人安。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立人需先立德,“德”乃立人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青年应当具备的道德品质:“一个人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人需勤学:练就过硬本领。历史实践的证明“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只有新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才能有希望。新一代青年需自信,学习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建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价值观。

二、习近平青年思想教育观的主要内容

(一)一代更比一代强—— 知古鉴今新定位

众所周知,一场热血沸腾的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巨大危机之时,一批批先进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在追求真理中传播新思想,勇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促使人民大众觉醒。历史雄辩的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而青年则是历史潮流中的先锋,他们最朝气蓬勃、最富有生命力、最具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思维活跃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代有志青年接棒,党的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从全局出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结合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先后对广大青年提出一系列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和观点。不仅阐明了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义务,而且给出了新的定位和新要求。

(二)树立远大理想

理想是人生的希望,也是人生的太阳,王守仁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点明立志的重要性。因此,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也是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和关心的一个问题。他曾明确指出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青年的理想信念不仅关乎个人健康成长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唯有青年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成为推动社会民族发展的动力。新时代的青年要努力培养奋斗精神,做到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三)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的青年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需要明确自己的使命,做一个有志气有抱负的人的,但前提是先做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人,这是做人最大的事情。一个不爱国家,不爱自己同胞的人是一个迷失了方向丢失了自尊的人。因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我们的义务和职责。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4月26日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曾说:“广大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养成高尚品格。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当代青年需锤炼高尚品格,听党的话永远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奋斗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努力。

(四)知行合一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知晓和付诸行动从来就不是一回事,而学到的东西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需要脚踏实地的落到实处。唯有经过实践得来的知识才具有说服力,更加让人信服。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古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广大青少年,不做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人,无论学习,还是我们的事业都要脚踏实地,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出真知。新时代的青年须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五)练就过硬本领

2019年4月30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青年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青年时期正是储备知识努力学习的大好时光,正所谓:“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广大青年无论要实现人生理想抱负,亦或是完成学业,都需要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不断拓展视野增长阅历,用知识武装头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明,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是用来拼搏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青年人的学习,把培养青年一代的全方面发展作为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任务。

三、习近平青年思想教育观的语言艺术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总是简短精炼,要言不烦。首先,总书记的讲话总是令人豁然开朗有一种直指人心的力量,不仅具有极强的亲和力也非常具有感染力。其次,善于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我们在大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或发言中,经常能发现许多古语经典被引用,巧妙的引用不仅使讲话增加了较强的说服力更具有渗透力,也使得语言极具艺术魅力。

(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气平易近人,语言通俗易懂。这也是总书记语言的一大特色,他善于把晦涩难懂的问题通过巧妙的转化比喻,使大家听了都能豁然开朗,领悟讲话的真谛。例如,在论青年时期如何养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时,他这样说:“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又如,他在外交演讲中表达只要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就不会存在文化冲突时他是这样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强调广大青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时说:“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这些耳熟能详的词汇,在总书记的讲话中通过被巧妙引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既能很好概括讲话精髓,又形象生动。

(二)引经据典,极具魅力

为更加精准表达观点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能通过巧妙引用经典,来概括说明讲话的精髓,从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在强调青年人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时曾引用古语:“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表明了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个人才能才会发挥作用。2013年5月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上曾引用了《警世贤文》之勤奋篇的一句经典古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广大青年所有的美好不可能轻易获得,需艰苦奋斗,克服重重磨难通过顽强的意志力去争取。引用古语:“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说明个人应当始终保持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三)新颖别致,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除了经常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语句和词汇,还十分注重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吸纳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可的新表达。一些網络词汇和新鲜说法也曾被总书记引用例如,“点赞”、“蛮拼的”等网络流行语出现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元旦贺词中,引发年轻一代的共鸣。这些富有时代气息的用词,使得语言非常具有感染力,同时也抓住了年轻一代群体的注意力。

在青年一代的教育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新时代历史定位出发,对当代的青年人做出新的要求,同时也对其人格、心灵的健康培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关心。在关注、关爱青年的同时关注青年的实际发展需求,积极为广大青少年实现自我价值和实现梦想提供有效服务和帮助。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致力于培养一批既能吃苦耐劳又品格高尚,富有创新能力的新时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在知识分子文章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 顾明远.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教育思想[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2):9-12.

[5] 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N].新华网,2013-05-04.

[6]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网,2019-04-30.

作者简介:李赵英(1990- ),女,汉族,新疆奎屯第七师人,学生,法学硕士在读,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自我实现角度窥探青年自我实现的困境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