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有一片景,可以慰心灵

2020-05-25唐惠忠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0年4期
关键词:槐花风景外婆

唐惠忠

文  题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吴均眼里的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行走在大地上,你是否意识到,身边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石乃至各种风景,都与自己息息相关呢?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展示一处风景,借以抒情。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道题的内涵可概括为“我与风景”。这里的“风景”主要指自然风景,当然,写作时也可兼及人文风景,但决不能完全弃自然风景于不顾。

“我与风景”这一大话题,至少有以下三个入题角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我们都生活在神奇而瑰丽的大自然中,自然界蕴涵着各种各样的美:动态美和静态美互相补充,崇高美和优美兼而有之……我们不仅要将足迹留在山水里,还要用彩笔描绘大自然的如画风光——“我与风景”母题的切入点之一:欣赏自然,表述风景之美。

徐志摩在名篇《翡冷翠山居闲话》中写道:“只要你自己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只要你认识了大自然“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指南针”——“我与风景”母题切入点之二:体悟自然,书写风景风物引发的人生感怀。

有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就像血液把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连结在一起。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可做的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确,我们应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生态链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深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我与风景”母题切入点之三:敬畏自然,反思生态恶化并呼吁人类善待世间万物、守护绿水青山。

写作思路创新:

可以“对接名篇”。“对接名篇”,就是依据名家某一脍炙人口的作品另创华章。比如江苏考生的《绿色生活》,此文思想载体在于“樱桃园”。《樱桃园》是契诃夫最后一部剧作,可以说是他呕心沥血的绝笔。这位考生对《樱桃园》的相关故事、内在意蕴把握透彻,博采包括这部剧作在内的多种资料,完成了一篇独具个性的佳作。

可以“一线串珠”。“一线串珠”指的是构思文章时,选取一个与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关键词或重要意象来连接文中所有材料。如北京考生的《2019的色彩》,以一个塞罕坝老植林人的视角展开情节,用绿色家园、绿色理念贯穿,可谓设计巧妙。运用“一线串珠”法,应注意文章要扣紧某个词或某种道具、某个意象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以此为辐射点进行多角度思维。

佳作展示

山  行

初二博慧女班  姚嘉言

一黛远山,朦胧秀雅;一袭碧水,缠绵而来;一座庭院,高大幽深……

——题记

我喜欢爬山,但我不喜欢走游人必去的那几条线路。就拿登虞山来说,言子墓道、虞山公园道、兴福寺道”,每一条都是热门线路,游人多了,总觉得失了独自登高的清雅与自在。

小石洞该是合我心意的一条道。

初秋的一个清晨,雾浓湿重,我一步一步尋觅着入山口,直到一扇不大的竹门立于眼前。推开门,只见一条蜿蜒曲折的石阶通向山的深处。抬腿迈上第一级台阶,倒还没什么感觉;上了几级台阶后,只觉得凄寒肃穆,慢慢地,我的身影隐入浓雾之中。只是初秋,山林中就已是披露戴霜,满山青松也落下了松针。石阶上堆积着陈年无人清扫的落叶与枯枝,走在上面倒也不觉劳累。

不知不觉走了许久,一路上看落叶满阶,看野果遍地,无人采摘,任其自生自灭。忽听得水声泠泠,或许是山峰上泉水潺潺,或许是阶边有细流涓涓,仔细寻找,原来是由山上流淌而下的泉水,清洌而冰凉。顿时,有两句话在脑海浮现:“山令人幽,水令人远。”此处山水皆备,自然是造化之功;而古人叠石成山,筑地为池,念的也该是这份幽远。

一边继续前行,一边不由暗想:若是此处有庭院一座,岂非山水福地?正想时,前面松林中影影绰绰有座院子,黄墙黑瓦,默默独立,放眼看去,只觉静谧而清雅。步入其间,原来是座趋于破败的庙宇,天井上那积年的雨迹,犹如岁月的年轮。昔日,此庙的主人是否想要把山水放入庭院,朝夕相对?若是如此,的确是文人雅客了。

步入正殿,一尊白玉佛像端坐在中央,久经风雨,那双慧眼似乎仍能识破万物的伪装。看着这一切,神思沉下来,心也静下来,不再浮躁。后院的一池荷花倒还好好的。记忆的梗上,谁没有二三娉婷?袅袅香火似乎还在,悠远的梵音似乎又响了起来。然而,一切已成过往,古庙早已尘封多年。

走在山林中,遥想古人游山之乐,看人生萧瑟,时光流转……

点  评

山川之慧,启人遐思。本文在赏景、触景生情方面有一种古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作者爬山不走热门路线,而是选鲜有人走的幽径,展现了山景的清幽,将我们带入心境空明的境界。文末“走在山林中,遥想古人游山之乐,看人生萧瑟,时光流转……”有种遗世独立的味道,还有阅尽世事的沧桑感。

一夜槐花堆如雪

初二博慧女班  陆玫妃

五月,蔷薇开尽,荼蘼花事了,姗姗来迟的槐花才开出一树的白。

槐花是极平凡的——它既不能供人欣赏,也不能用作建材,说是花中最平凡者也不为过。可每每听到乡下人叫某个姑娘“槐花”,总有一种亲切的感觉扑面而来,像极了槐花的香,是嵌在骨子里的。

槐树的生命力是极旺盛的,家乡的山坡上满是槐树。槐树不挑地儿生长,因而我极幸运地得到了一段充盈着槐花香的童年。

槐花形不似雪花飘逸,色不及梨花洁白,但它胜在多:一丛丛,一簇簇,总是极热烈极天真地开满山坡。微风吹过,一阵阵地漫卷西风。

小时候,我和表姐贪玩,一到花季,就急不可耐地冲上山坡撒欢。印象较深的就是表姐在树上采,时不时撒下片片纯白的“云彩”;我在树下观望,偶尔搭把手,把采下的槐花轻放在篮子里。阳光下的槐花白得透明,尖端略微漾出点红。指尖划过,轻轻的,柔柔的,婴儿细嫩的肌肤也不过如此。捧起槐花,顺着风扬出去,便是一阵馥郁的槐花雨。玩累了,就躺在树下,卧在槐花织就的枕上,伴着花香小憩一阵,好不惬意。阳光不是那么刺眼,表姐和我头靠着头,静度花下似水流年。

那些日子,我还爱极了吃外婆蒸的槐花饭。一开锅,花香便溢满了厨房。相较清淡的生槐花,槐花饭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略带些粉红的槐花蒸熟后,成了几乎全透明的白,嵌在五谷杂粮相伴的饭中,尝起来甜滋滋的,怎么也吃不腻。

日历一页页地翻过,我要离开乡下去城里读书了,纵使不舍却又无可奈何。临走,表姐来送我,外婆来送我,就连槐花也来了。“沙沙”的声响,是它们在为我吟唱一首叫作“离别”的歌。外婆端来一个小碗,里面盛满了槐花饭:“带着这碗饭上路吧。”细细想来,那碗饭吃起来略有些咸,不知是融入了槐花的泪,外婆的泪,还是我的泪……

现在,每当碰巧路过一棵盛放的槐花树,站在树底下,总免不了伫立许久。它仿佛能感受到我的悲伤,作为一个远离家乡的学子,心中怀着飘荡无依的哀愁。

一夜槐花堆如雪,树前游子起相思。回想当年的那个早晨,阳光的疏影被缓缓拉长,初升旭日下,是几个或深或浅的足迹,以及满地槐花……

点  评

“一夜槐花堆如雪”,花气袭人情暖心。文章以“槐花”为物象,由槐花的形态落笔,继而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童年的槐花树,外婆亲手做的槐花饭。当一切成为过往,曾经给“我”带来无限欢乐的槐花,最后也只化作送别时“沙沙”的泪水。作者以温柔的笔触,描摹了一个对家乡依依不舍的游子形象。文中“是嵌在骨子里的”“阳光下的槐花白得透明,尖端略微漾出点红”等语句,可圈可点。

猜你喜欢

槐花风景外婆
破耳兔
唠叨的外婆
赶路的槐花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外婆的钱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美味的槐花饼
槐花落
外婆回来了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