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后疫情时期经济复苏的关键
2020-05-25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5月24日文章,原题:中国是后疫情时期经济尽早复苏的关键目前,中国经济蓄势待发,即将快速反弹。3月,工厂复工;4月,大城市的学校开始复学。日煤炭消耗量已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前90%的水平。澳大利亚正面临经济危机,该国与中国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与中国的贸易联系能否像在全球金融危机后那样帮助澳大利亚经济复苏?
2018至2019年,澳中双边贸易额突破2300亿澳元,是澳大利亚与第二大贸易伙伴日本的贸易额的两倍还多。目前,澳大利亚30%以上的出口产品流向中国,1/5的进口产品来自中国。
澳大利亚同中国的贸易与10年前相比更加多元化,与更多的中小企业联系在一起。全球性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大中间产品市场,这些产品包括矿产、燃料和农产品等。而现在,中国成为澳大利亚优质消费品的头号市场,包括食品、美容和保健品,以及医疗、旅游和教育等服务。
现在,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019年为57.8%)。眼下该领域正出现复苏迹象。中国依靠数字技术和权力下放的经济政策来拉动消费。
中国170多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共发放了价值190亿元人民币的消费券。这类消费刺激措施借助数字技术,消费券通过支付宝、微信、美团、大众点评等移动应用发放。消费券具有高效、灵活、易追踪的特点,并能因地制宜,针对特定的行业。
今年五一假期,中国国内消费强劲反弹。日均零售额比前一个月的清明小长假期间增长1/3(32.1%)。消费需求的回升对未来是好兆头。中国对中小企业的刺激措施为消费增长提供了支撑。中小企业是中国创造就业的中坚力量。
与全球性金融危机后,中国推出的刺激措施主要针对物理基础设施有所不同,后疫情时期的刺激计划针对的是通信和服务基础设施,如移动通信等。这将给制造业及服务业中小企业带来直接的实惠。
目前,中国国内投资正向“新型基础设施”倾斜。今年5月,多个地方政府发布数字化转型路线图,包括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以及特高压、城际高铁、城市地铁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新型制造业和产业集群。
中国仍在持续融入经济全球化。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持续增长。美国对中国的投资已从2018年的130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40亿美元。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进入中国的外资较少涉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但更多的是数字经济、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比如法国制药公司赛诺菲在成都开设了首个亚洲研发中心,德国工业制造公司西门子2019年在北京开设了德国以外的首家人工智能实验室。▲
(作者李伟{音}、汉斯·亨德里施克,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