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效果

2020-05-25麦国钊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脑梗死记忆

麦国钊

在脑梗死后,由于神经受到压迫,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并非罕见,通常在脑梗死1 周左右发生,且在半年后仍可能遗留,直接影响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成为了影响脑梗死患者回归社会、提升生存质量的首要影响因素[1]。康复训练可通过对患者各方面能力的训练帮助其逐渐恢复认知能力,本次研究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对比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9 月~2018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住院患者8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1∶20;年龄54~76 岁,平均年龄(65.31±3.97)岁;脑梗死位置:15 例右侧脑半球,26 例左侧脑半球。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3∶18;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5.42±3.58)岁;脑梗死位置:16 例右侧脑半球,25 例左侧脑半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2]经本院CT 诊断确诊为脑梗死;均为初次发病;发病前不存在生活不能自理或认知功能异常状况;发病后出现认知功能不同程度障碍。

1.2.2 排除标准 发病前存在智力障碍、意识障碍、精神类疾病者;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者;拒不配合或自行中断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预防再次脑梗死,采用高压氧治疗、运动疗法、针灸等方式恢复神经功能[3]。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对认知功能展开康复训练,具体如下。

1.3.1 计算训练 以小卡片的形式提供简单数字,让患者从10 以内的加减法开始锻炼计算准确性与速度,通过重复训练增强其认知记忆,训练15 min/次,2 次/d,在难度上逐渐增加[4]。计算训练建议选择较为常见的数学例子,例如采用情境创设方法,让患者想象进入超市后购物的情境,想象买了一瓶3 元的可乐、一串9.9 元的葡萄、一包2.5 元的纸巾、一双8.6 元的袜子,算算最终结账需要支付多少钱。计算训练在简单加减的基础上可逐渐加入乘除算法,锻炼患者的心算能力,提升其对数字的认知水平。

1.3.2 注意力训练 通过训练患者专注度的方式提升其注意力能力[5]。本次研究选择视觉追踪法,首先利用色彩鲜明的卡片吸引患者眼球,让其头部跟着卡片180°转动;之后锻炼其专注力,准备3 个玻璃杯,将一颗黄色乒乓球放入其中一个玻璃杯,通过快速变换杯子位置的方式让患者猜测乒乓球在哪个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再增加难度,将玻璃杯换成不透明杯子且增加杯子数量。也可选择患者感兴趣的书籍让其练习阅读,提升对事物的专注程度,练习30 min~1 h/d 即可。

1.3.3 记忆能力 利用扑克牌展开记忆力训练,选择数张扑克牌,告知患者对应的数字及图案,令其自行记忆10 min,之后考核记忆结果[6]。随着训练的逐渐进行,可适当增加扑克牌数量,并加入顺序记忆要求,提升记忆练习难度。在对记忆能力展开康复训练的同时可开展定向认知练习,选择数个患者熟悉的物品,由护士放置在患者身体的不同方向,鼓励患者记忆不同物体的位置、物体摆放顺序等,加强患者对地点、位置的观察与记忆能力。

1.3.4 心理干预 每日以聊天的方式了解患者心理及情绪状态,大声鼓励患者在康复训练方面的进步,令患者产生康复信心[7]。提供报纸、杂志等读物帮助其展开健脑运动。心理干预可联合健康教育共同展开,令患者了解在各项康复训练下其身体功能、语言能力、神经功能、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之处,提升其康复信心[8]。在日常观察患者的兴趣点,以之为切入点提升患者对生活的兴趣;经常提起患者生日、年龄、住院号、电话号码之类的数字信息,起到增强记忆的效果;在常用物品上贴标签,上书物品名及简单介绍,提升患者对日常用品的功能了解。在患者因认知功能障碍出现遗忘时,可通过暗示方式令其自主想起,避免认知能力制约导致其负性情绪过重。

1.3.5 肢体活动 适当的肢体活动能够帮助脑梗死患者逐渐恢复肢体功能,改善因脑梗死导致的生活质量下滑问题,帮助患者逐渐做力所能及之事,可让其潜意识记住动作顺序及要点,逐渐改善认知状态。待患者病情稳定,可让其在床上开始肢体功能被动练习,针对关节展开被动活动训练,可改善因血液不循环导致的酸胀、麻木感,同时可防止关节功能退化或关节变形。肢体功能锻炼2~3 次/d 即可,<30 min/次,以免短期内活动强度偏高引起颅内压升高危险。待患者处于康复阶段,可在护士或家属搀扶下沿床旁悬坐,尝试感受膝关节活动,之后逐渐开始扶床站立、延床边行走、辅助行走,锻炼身体协调能力。

1.3.6 语言能力 适当的语言能力训练能够让患者巩固练习更多单词,对其语言中枢产生刺激,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意义明显。语言训练建议尽早开展,若患者存在面部肌肉不受控情况,可先通过对面部肌肉的刺激让其逐渐了解简单发音,从单字到词组再到简单的句子,循序渐进的练习语言功能[9]。日常交流可通过肢体语言、表情、手势展开,让患者逐渐明白这些非口语语言与实际含义之间的关联性,加强听说读写练习,帮助患者提升文字、手势、表情的认知能力。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展开评估,本次研究选择Barthel 指数量表、SSS 量表、MMSE 量表3 个量表[10]。Barthel 指数满分为100 分,100 分为独立,75~95 分为轻度依赖,50~70 分为中度依赖,25~45 分为重度依赖,0~20 分为完全依赖;SSS 评分越高表示损害程度越严重,<15 分为轻度损害,16~30 分为中度损害,31~45 分为重度损害;MMSE 评分主要评估患者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地点定向能力、注意力、语言即刻记忆能力、复述能力、短期计算能力、注意力、时间定向能力,<5 分为重度认知障碍,6~12 分为中度认知障碍,13~23 分为轻度认知障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SSS 评分、MMSE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MMSE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S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arthel 指数、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S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SSS 评分、MMSE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arthel 指数、SSS 评分、MMSE 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对比,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bP<0.05

3 讨论

认知功能障碍是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恢复产生严重影响,同时制约患者正常回归社会。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200 万人新发脑血管病,其中70%以上为老年人群,约有50%以上患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该疾病的成因在于脑梗死发病过程中大脑皮层及相关神经元细胞发生变性反应,出现坏死甚至凋亡,影响到神经元的有效再生,最终导致脑区结构及功能改变。研究发现早期为患者展开针对性临床干预及相关训练可让脑神经的可塑性明显提升。针对认知能力的改善,可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逐渐帮助患者提升记忆能力、辨别能力等,避免认知功能衰退。

研究表明,部分脑细胞因脑梗死受损后在外界条件的刺激下还存在再生可能性,其机制在于大脑皮层功能重组、神经细胞再生、启用次要通路、突触发芽。通过计算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多方面的训练,可帮助患者提升专注能力、空间定位能力等,让其在短时间内接收更多信息,提升信息采集能力,在反复训练下促进缺损脑细胞再生。一些患者在脑梗死后对认知障碍并未加以重视,待病情处于康复期时才开始展开认知功能训练,虽说可对神经元产生一定程度的修复作用,但其效果远不及早期干预。认知功能障碍若未及时展开多元化康复训练可能进展为血管性痴呆,脑细胞神经元一旦坏死常呈现不可逆性,因此必须强调早期干预,提升分析能力及记忆能力。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SSS 评分、MMSE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MMS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SSS 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Barthel 指数、MMSE 评分高于对照组,S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训练下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了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康复训练可从多角度对脑梗死患者展开功能训练,对于其恢复身体功能、改善认知水平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脑梗死记忆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