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诊断价值

2020-05-25李燕霞曾秀芳卢敏儿刘奕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弥漫性甲状腺癌良性

李燕霞 曾秀芳 卢敏儿 刘奕生

甲状腺癌为临床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疾病发病率快速提升,且患者逐渐呈现出了年轻化的趋势[1]。发病后,患者通常可见甲状腺内肿块,触诊可感凹凸不平,质地坚硬。如未及早治疗,易诱发呼吸系统损害,且可导致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患者死亡率较高[2]。及早确诊并给予干预,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受腺体影响,合并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的甲状腺癌患者,疾病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肿瘤性质难以鉴别[3]。超声、CT 以及磁共振成像(MRI),为临床用于诊断疾病常用的三种影像学技术。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将超声应用到诊断过程中,可有效实现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降低误诊与漏诊率[4]。本文于本院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随机选取60 例作为样本,阐述了超声诊断的方法,观察了诊断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9 月~2018 年9 月收治的60 例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肿瘤患者,根据甲状腺肿瘤病理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每组30 例。良性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56.52±4.48)岁。恶性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57.11±5.1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良性组患者均已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良性肿瘤;②恶性组患者均已经病理诊断确诊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③患者依从性强;④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

1.2.2 排除标准 ①怀疑但未确诊者;②无法依从检查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④合并其他系统重大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PHILIPS-iu22仪器诊断疾病,方法如下:①取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疾病进行诊断,探头频率7~12 MHz。②嘱患者取仰卧位,头部稍抬高,暴露颈部,便于检查。③扫查双侧腺体、峡部,观察甲状腺大小、形态、回声、结节数目、内部血流情况、钙化情况。④观察并记录检查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断。

1.4 血流分布分型 Ⅰ型:无血流;Ⅱ型:周边见丰富血流,内部少许或无血流;Ⅲ型:结节内部血流丰富,周边少许或无血流。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检出情况比较 良性组检出率为100.0%,与恶性组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检出情况比较(n,%)

2.2 两组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比较 超声显示,良性组患者单发结节占40.0%,多发结节占60.0%;低回声占83.3%,高回声占16.7%,等回声占0;血流分布为Ⅰ型者占50.0%,Ⅱ型占40.0%,Ⅲ型占10.0%;边界清晰占83.3%,不清晰占16.7%;形态规则占90.0%,不规则占10.0%;无钙化占33.3%,点状钙化占30.0%,斑状钙化占30.0%,斑点状占6.7%。恶性组患者单发结节占43.3%,多发结节占56.7%;低回声占80.0%,高回声占13.3%,等回声占6.7%;血流分布为Ⅰ型者占43.3%,Ⅱ型占46.7%,Ⅲ型占10.0%;边界清晰占13.3%,不清晰占86.7%;形态规则占30.0%,不规则占70.0%;无钙化占6.7%,点状钙化占6.7%,斑状钙化占10.0%,斑点状占76.7%。两组结节数目、回声、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边界、形态、钙化情况均优于恶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超声影像学表现结果比较[n(%)]

3 讨论

甲状腺实质弥漫性病变,为甲状腺功能紊乱的超声表现,属慢性病的一种。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可并发良性或恶性结节[5]。此时,明确结节性质,对疾病的治疗具有关键意义。

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常规诊断方法,以病理检查为主。因该检查方式为创伤性操作,患者的痛苦往往较大,部分患者耐受度较低,术后恢复速度缓慢[6]。超声检查为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一种,具有效率高、无痛苦、安全性强的优势,且影像较为清晰。为提高疾病检出率,实现对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区分,本院采用超声诊断技术,对疾病进行了诊断[7]。结果显示,良性组检出率为100.0%,与恶性组的9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证实了超声诊断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为预防误诊及漏诊,本院对不同病理性质肿瘤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结节数目、回声、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检查时,观察结节数目、回声以及血流分布情况,难以实现对肿瘤性质的区分。通过对结节边界清晰度、形态、钙化情况的观察发现,良性组边界、形态、钙化情况均优于恶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结节边界多不清晰、形态不规则,且多伴有钙化(以斑点状钙化为主)。

临床经验显示,甲状腺疾病患者,多伴有甲状腺肿大。因此,患者往往可见不均匀回声[8]。此外,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在慢性炎症的作用下,病变部位常可见纤维化。采用超声检查时,可见网格样。此类情况下,如患者伴有结节,极易误诊为甲状腺良性肿瘤[9]。为预防漏诊,当患者为多发结节时,应对存在可疑特征的结节进行重点检查,提高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的检出率。部分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病灶体积较小,且边界清晰,易漏诊或误诊为良性肿瘤。临床研究发现,该类型患者,病灶多位于峡部。因此,临床应重点对峡部微小病灶进行扫查,进一步降低误诊与漏诊率。

综上所述,采用超声诊断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合并甲状腺癌,检出率较高,且可将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肿瘤区分开来,预防误诊及漏诊,为临床对疾病的治疗提供指导。

猜你喜欢

弥漫性甲状腺癌良性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