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

2020-05-25曾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9期
关键词:达拉神经功能脑梗死

曾倩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表现是半身不遂、猝然昏倒、言语障碍等症状[1]。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主要是由机体血管的危险因素、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综合征,可分成血管痴呆、非痴呆及混合痴呆血管相关认知障碍,影响患者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指标[2,3]。临床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胞磷胆碱、依达拉奉、巴曲酶等药物,单独用药效果不甚理想[4]。为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对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本院诊治的75 例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2019 年7 月本院诊治的75 例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8 例)与对照组(37 例)。研究组女18 例,男20 例;年龄50~78 岁,平均年龄(59.14±7.56)岁;平均病程(27.35±5.18)周;梗死位置:15 例基底节,10 例脑干,9 例脑叶,4 例多发梗死。对照组女17 例,男20 例;年龄51~79 岁,平均年龄(58.64±7.37)岁;平均病程(26.96±5.13)周;梗死位置:14 例基底节,10 例脑干,10 例脑叶,3 例多发梗死。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研究符合医学伦理会批准,签署知情相关同意书,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服用其他药者,其他脑疾病者,严重的肝肾疾病者,精神、心理疾病者,恶性肿瘤者,血液免疫疾病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临床检查与对症干预,对照组予以胞磷胆碱钠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362)0.5 g+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 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80)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 次/d,巴曲酶注射液(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74)首次剂量为10 BU,另外两次各为5 BU,隔日1 次,共3 次,使用前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稀释,静脉滴注,时间>1 h。两组均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评分:依据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②比较脑血管的储存功能指标:包括PI、CVR 及MCV 增加值情况;③比较两组认知功能评分: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执行功能、语言等项目,满分30 分,分值越高认知越好[5-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28.87±0.38)分高于对照组的(27.15±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脑血管的储存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PI、CVR、MCV 增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VR(47.13±6.36)%、MCV 增加值(35.13±5.26)cm/s 高于对照组的(37.24±5.61)%、(23.38±3.91)cm/s,PI(0.40±0.12)低于对照组的(0.6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26.24±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2.15±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脑血管的储存功能比较()

表2 两组脑血管的储存功能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3 讨论

脑梗死主要是血液各种栓子随着血液到脑动脉造成阻塞,进而发生脑缺血坏死[8-10]。而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血管相关认知障碍,临床需要及时治疗,以保障患者疗效。对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主要采用药物方案,为有效提升患者效果,本研究对75 例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评分(28.87±0.38)分高于对照组的(27.15±1.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VR(47.13±6.36)%、MCV 增加值(35.13±5.26)cm/s 高于对 照组的(37.24±5.61)%、(23.38±3.91)cm/s,PI(0.40±0.12)低于对照组的(0.6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认知功能评分(26.24±1.64)分高于对照组的(22.15±2.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方案,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指标,改善机体脑血管储存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原因考虑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方案,其中巴曲酶能有效保障患者脑部屏障,抑制机体血栓,并能减少患者血液粘度,增强脑血液、氧气供应情况,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改善脑血液循环指标,提高脑血管储备能力[11-14]。而依达拉奉属于自由基相关清除药物,经过脂质抑制,有效对自由基、细胞损伤产生抑制,降低机体生成炎性递质,有效缓解脑水肿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红细胞的生成素,联合依达拉奉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指标,临床效果显著[15-18]。受样本、时间等因素制约,患者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方案治疗对生活质量、远期效果影响,有待临床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脑梗死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巴曲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指标,改善其脑血管的储存功能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达拉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他达拉非对结缔组织病相关肺动脉高压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伴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胃黏膜保护治疗的对照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