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霞满天映夕阳
——访百岁寿星马俊之

2020-05-25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马老四川办学

马俊之校长近照

马俊之,1921年4月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县,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在晋绥根据地从事群众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川医学院(华西医科大学前身)党委副书记、院长,四川省政协第一至第七届委员,中华医学会教育委员会常委。1985年从工作一线退休后,创办四川老年大学,任校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等职。

日前,笔者采访了马老校长,老人身体康健,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坐在她面前,怎么也不会相信这是一位百岁老人。马老对老年教育和老年大学建设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说起创办四川老年大学的经历,仍然记忆犹新,娓娓道来。

她说,老年大学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新生事物。1982年,党中央确定了干部实行离退休制度,大批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他们革命了一辈子,仍然关心党和国家的事业,也希望继续学习、与时俱进。1983年,在山东创办第一所老年大学后,全国各地的老年大学也像雨后春笋般兴办起来,以满足老年人的愿望,适应时代的需求。

1982年,在马老的倡导下,华西医科大学就举办了离退休老人的“健康与长寿学习班”,帮助老同志解决心理和生理的失衡问题。当她退出一线工作后,“老年学习班”的同志就来邀请她去主持兴办老年大学。

1985年春,创办四川老年大学时,省里正式任命她为校长,与薛鱼、刘增效、袁鸿江3位副校长一起展开筹备工作。当时,他们最棘手的就是“四无问题”:无校址、无经费、无编制、无主管部门。甚至没有具体的办学方案,一切都要白手起家。

在百般焦急之中,马老去求助省委老书记许梦侠。许梦侠时任四川省委顾问委员会主任,听了汇报后,果断表示:“我支持你。校址的问题不能马上解决,只能是暂借。经费去找省财政厅,编制去找省人事厅,他们一定会支持的。”

随后,马俊之先找华西医科大学的时任领导借到了临时办学的地方;省财政厅也一次性拨款9万元作为开办费;省人事厅批了建校手续和4个专职人员编制。

手续一批下来,四川老年大学就自动聚集来十几个离退休干部。他们不计报酬自愿参与办学,自己动手搭建起简易教室,制定出教学计划,聘请来兼职教师,“四川老年大学”的牌子就正式挂了出去。出乎马老意料的是,两天之内,前来报名上学的就达1000多人。

1985年6月1日,四川老年大学正式开学。选定“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是寓意老年人“返老还童”“老而能学”。开学典礼在华西医科大学举行,当日,可容纳1200人的小礼堂内座无虚席,四川省有关厅局领导亲临祝贺,主席台上摆满了有关部门送来的锦旗、花篮等。省委老领导、名誉校长许梦侠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成都市龙江路小学的少先队员穿着整齐的队服,敲锣打鼓,振臂高呼:“向爷爷、奶奶们学习、致敬”的口号,顿时,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老年学员激动得热泪盈眶。

老年大学开学了,老年学员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由家人护送来到学校。从郊县来的学员,还需每天清晨6点起床,乘坐公交车到校上课,中午吃自带的干粮,下午继续上课,往往放学返家时,已经天黑。这些情景,令人十分感动。马俊之有些歉意地对大家说:“学校条件太差,实在对不起了。”一位老将军则说:“不错了,这比‘抗大’条件好多了。‘抗大’上课是学员坐在地上,每人的膝盖就是桌子。只要我们能学习,就很满足了”。老将军的学习热情、宽容态度,尤其是执着的学习精神,给当时的学校领导增强了办学的勇气和信心。

根据老同志们的学习需求,学校当时开设了20多门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举办作品展览会,组织文艺会演,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学员们普遍反映在老年大学又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有了新的方向、新的追求,身体健康了,心态更好了,人也变年轻了。

在实践中,四川老年大学践行了“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增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提出了“学、乐、为”三结合的教学原则,倡导“爱校、敬老、尊师、重教”的校风,延续这种良好校风,学校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办学之路,已发展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著名的老年大学。

四川老年大学的成功实践,带动了四川各地老年大学的建立,省内老年大学从此生机勃勃地发展起来。1988年,四川省老年大学协会成立,马俊之当选为会长。1988年底,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马俊之当选为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她在四川老年大学一直奉献到2000年,80岁高龄时,才离开学校,回家颐养天年。

生活中,马俊之是一位乐观前卫的老人,十分注重生活质量。她认为,老年人保持健康长寿要做到“一静两动”,心要静,脑子和手脚要动。她说:“养怡之福”,心理和精神状态最重要,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人老心不老,活到老学到老,不要因为暮年而消沉,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80岁回家休养后,其生活丰富多彩:除了学习用平板电脑看新闻,还喜欢看书看报,拿iPad玩游戏。喜欢散步,每天尽量到户外去活动一个多小时。此外,马老还笔耕不辍,写作并出版自传体回忆录《随意》;90岁时,她还撰写了《感谢生命》一书。

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马老认为,长寿之道,除了先进的科技医疗条件,还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不靠天,不悲观,信科学,尽人为。正因为有这样的养生之道和良好心态,才使她走进百岁寿星之列。

猜你喜欢

马老四川办学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移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米寿书法家马良骥:满纸云烟一抹笑
豫剧大师马金凤的长寿之道
马三立趣谈悟人生
马老送我一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