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题必有依,开头结尾成一体
2020-05-25
困境:
提笔就咬笔,半天憋不出几个字;知道要好好收尾,却总弄成了烂尾;最要命的是,费尽心思却总拟不出一个好标题,最终只能是随意应付,草草了事——甚至忘了写标题。拟题、开头和结尾,是写文章最关键的三处,可在实际写作中却成了多数人的拦路虎,令人望写作而生畏,终而没了兴趣,失了信心。
对策:
车必有辙,事有规律,文也自有文法。之所以总不得其法而入,大多是忽视了技法训练而致使无法可使,无迹可寻。多看些好的文章,积累起一定的范式,再加上得法有效的训练,自然就得窥门道。一句话,从熟记起步,从模仿入手,最终达成自由创作的境界。
技巧:
写作时,通常是先定一主题,然后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再按一定需求展开记叙。这其中,主题就是文章标题的核心,而选材与剪辑描述则规定了开头与结尾的样式。可以说,标题、开头与结尾,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在日常的训练中,掌握一定的技巧,把这三者统一考虑、规划,将会有极大的收益。
一、径取佳名我所用,真情点赞寓深意
这世间有很多名篇的标题本身就是绝佳的模仿——甚至是可直接取用的对象。当我们阅读到能够激发起自己产生出无法言表的情意时,不妨直接从夸赞入手,进而自然而然地传递出真情实感,从而打开写作的思路。
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这题目取得多好啊,出自几米的绘本。)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从此,我每天画下一朵花,生命的希望就在此发芽成长了。一花一天堂,花的姿态是看得见的芬芳。(开头)
……
我总翻着这本书,一遍又一遍,妈妈很疑惑,怎么总看一本书看不完呢?我说:“因为我要每天让心里开出一朵花啊。”妈妈当我在开玩笑,笑骂了一句:“这孩子,昏了头,讲话都不清爽。”“我的心中每天都开出一朵花。”我也对爸爸这么说。他笑着:“那你可以去开个花店。”
嗯,那个花店里只贩卖真挚的花,和神奇的花。只卖给还能歌唱,还爱想象,还带有希望的人们。(结尾)
标题直接就把阅读对象《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的书名拿来作为文章标题,省事又颇显机巧。首段第一句,“这题目取得多好啊,出自几米的绘本”,大方地道出了源头,并传递了自己的喜爱,并以“最喜欢的一本书,没有之一”加以强调,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很能打动人心。难得的是顺势展开了“心中出花”这一喻意的拓展与延伸,以“生命的希望”发芽生长打开了文章的写作,极富深意。而在文章结尾,以日常的琐事,妈妈对“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此书不解时,“我”以“要每天让心里开出一朵花啊”应答,再次回应了开头。最后,以爸爸对“我”的建议,“可以去开个花店”为契机,以自己梦想中的那个“只贩卖真挚的花,和神奇的花”的花店,升华了对生命的希望与歌唱的主旨。整体上来看,标题得之极易,开头与结尾回护得极自然而圆融,很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二、巧化言辞画精髓,寻常之处亦可贵
最打动你的,有时可能是一个动作、一句言辞,甚或是一种神情。而这种种寻常之处,往往总蕴含着人物或者事件的特质,捕捉住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处,然后进行刻画,将能较成功地传递出人物事件的内涵品质。
你存在,那淡淡的幸福里
“要因为你的存在而让别人感到幸福!”
荣汉进教室后,什么话都没有,就连自我介绍都直接略过,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句话。
……
是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那样一个人,他的存在,就在你人生中那些淡淡的幸福里?我很高兴,也很幸运,能遇到像荣汉这样的一个人。是他告诉我,该如何更勇敢地面对生活,直面挫折,大步地迈向梦想,毫不退缩。
不消多花力气,一眼就能看出标题——“你存在,那淡淡的幸福里”与开头“要因为你的存在而让别人感到幸福!”之间的关联。文章主人公的一句开场白,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而那化用自开场白的标题,更是凸显了文章的主旨。二者相得益彰,有着水乳交融的关联。同时,开场对人物的特写,又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成功地引发了读者对人物的好奇与关注。结尾,以“是不是,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那样一个人,他的存在,就在你人生中那些淡淡的幸福里?”这一反问,直击人们心灵,把文章的思想引向深处,很好地回应了开头,更是进一步强化了标题的意义。同时,以自己的真实感受,强调了一个人一句话对“我”的深刻影响——勇敢地面对生活,直面挫折,大步地迈向梦想,毫不退缩!这种有力的结尾,更彰显了文章思考的力量,深沉地震撼了我们。
三、浓墨深情细雕刻,呼告内敛两相得
标题既贵在厚实质朴,又重修辞勾勒。可要达到这一高标准,是“妙手偶得”的结果。故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可退而求其次,以较为质朴的标题宣告文章主旨,在以开头段精心刻画,对标题的内涵进行修饰与描绘,达成既给人印象深刻之效,又可达成质朴这一高标准。
回首是山与信仰
我还记得三四岁的时候,人们都睡了,我偷跑到窗边,他抱我站上椅子,一伸手就碰到了月亮。
父亲不曾远行,可自我记事以来,却总是早出晚归。孩子总是很单纯,陪伴的时间好像就决定了爱的深浅。儿时总固执地认为他离我们这个家很远,离三个人的全家福,离我和弟弟的岁月和成长很远。他很忙,忙于生计。清晨的第一声鸟啼掩于汽车的轰鸣声,夜晚车轮与石板地摩擦的声响好久才归于平静。
……
小时候,我总疑惑于他的早起,如今才明白叫醒他的不是闹钟,那是生活和责任。他的早出奔波是生活所迫,他的陌生情有可原。越长大越发觉他亲近,可遥远的他,还是亲近的他,始终都只是那个爱我情浓不可言的父亲。有他,全天下的父爱都有了具体事例。在我这里,父爱是他,是我一生下来就能看得到的人,是一个用一辈子守护我的人。
父爱如山,是一个常用的说法,哪怕再加上一个“信仰”,也并生色不了多少。这时,需要对这个标题进行一些修饰,展出一定的描述,这样方能捕捉住读者,从而让一种大家熟识的说法散发出新的魅力。这就要求写作时,我们在第一段多花些力气,做一些文章。“三四岁”“人们都睡了”“我偷跑到窗边,他抱我站上椅子”,这些极富画面的描写,一下子就把读者的眼光抓住,也令文章中的父女的形象有了质感,特别是最后那一句“一伸手就碰到了月亮”,一下子就使得标题中的“山与信仰”有了厚实的基础,也有了更易打动人心的质感。开头的这一特定镜头,不仅凸显了标题的内涵,父亲那种顶天立地,那种呵护自然有了血肉,更令人的心头感受到了浓烈的暖意。结尾处,“我”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叫醒他的不是闹钟,那是生活和责任”,“遥远的他,还是亲近的他,始终都只是那个爱我情浓不可言的父亲”,因此,“有他,全天下的父爱都有了具体事例”更是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父爱的理解,也更易理解什么是“山与信仰”。
训练:
综合运用以上技巧,根据提示,运用技巧展开修改,使标题与开头、结尾更有整体感。
我的苏女士
说起苏女士,我的徐先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凶。在家中的苏女士总是发火,今天是我,明天是弟弟,后天就到徐先生了。他总是会背着苏女士偷偷道:“她可真是凶啊!”说着还会用手指着苏女士所在方位,一脸心虚的模样。
……
当年那个一袭红裙的女人已经不在貌美,脸上早已留下岁月的痕迹。她没有怨言,为了她的儿女,她心甘情愿。苏女士,我的母亲,不善言辞却又极爱自己孩子的一位母亲。
提示:
1.紧扣“苏女士”特点,以标题加以凸显。
2.注意开头与结尾对“苏女士”特点的描写与刻画,极力达成丰富人物形象,又动人心弦的效果。
习作:
是,苏女士
“是,苏女士!”
在家中的苏女士总是发火,今天是我,明天是弟弟,后天就到徐先生了。我的徐先生总是会背着苏女士偷偷道:“她可真是凶啊!”还会用手指着苏女士所在方位,一脸心有余悸的模样。
……
这就是苏女士,一个关心我,事事为我着想,却又不想让我知道的人。每当看着她,漫想着:
当年那个一袭红裙的女人已经不再貌美,脸上早已留下岁月的痕迹。她没有怨言,为了她的儿女,她心甘情愿。
“是,苏女士!”我的母亲,不善言辞却又极爱自己孩子的一位母亲,我甘愿俯首听从您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