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事 情感 镜子
—— 评广播剧本《乌兰牧骑之恋》

2020-05-25赵海忠

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乌兰牧骑之恋情感

赵海忠

习近平同志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回信后,内蒙古的乌兰牧骑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一方面,乌兰牧骑工作蒸蒸日上,创作和演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以乌兰牧骑为焦点,创作了大量歌颂乌兰牧骑事业、弘扬乌兰牧骑精神的作品。著名作家路远创作的广播剧本《乌兰牧骑之恋》聚焦红色文艺轻骑兵,体裁别致,人物形象鲜明,情感真挚。作品由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完成播出后,获得听众好评。

一个曲折的故事

《乌兰牧骑之恋》故事曲折,一环紧扣一环。中央民族歌舞剧院准备创作一部关于乌兰牧骑的大型歌舞剧,剧院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编导伊兰。伊兰听从爸爸伊云枫的建议,决定到锡林郭勒盟阿镇乌兰牧骑采风,获取素材,伊兰在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就读的女儿锡林花同行。伊云枫特别叮嘱伊兰一定要采访老乌兰牧骑队员赛娜。在接近了解赛娜的过程中,伊兰得知赛娜竟然是自己的亲生母亲。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近半个世纪的谜团逐渐明朗。赛娜和伊云枫在共同的乌兰牧骑事业中萌发爱情,于1977 年结婚,有了女儿伊兰。后来,伊云枫到音乐学院读大学,把赛娜也接到了北京,可赛娜很长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之牵挂阿镇的乌兰牧骑,就又在老队长巴根的提议下于1979 年回到阿镇,从此坚守乌兰牧骑事业至今。伊云枫本意是在毕业后回到草原,但他在慰问援非工人演出中被蚊子叮咬,不幸感染了死亡率高达10%的西尼罗病毒。当时,这种传染病尚无特效药物,也没有疫苗能够预防。伊云枫多次给赛娜写信,可赛娜却因为在牧区巡回演出而未能收阅。为了治病,伊云枫随母亲去了日本。伊云枫担心传染赛娜,就在赛娜半年不回信的情况下编造了另有所爱的谎言。阴差阳错,俩人从此断了联系。全剧以乌兰牧骑事业为中心,以家庭成员关系为纽带,采取剧中剧的结构方式,历史与现实并行,设悬念、解扣子,不急不躁,很好地完成了形象的塑造、主题的表达、情感的抒发。

一段动人的情感

《乌兰牧骑之恋》的主要情节线索是赛娜与伊云枫的爱情。他们的爱情缘于乌兰牧骑,后来因各自的生活轨迹发生变化而分手,但不变的是他们心灵深处的乌兰牧骑情结。赛娜终生坚守乌兰牧骑事业,伊云枫虽然离开了草原,但他的音乐艺术创作从未离开过乌兰牧骑和他热爱的草原。赛娜和伊云枫凄美的爱情故事中渗透了乌兰牧骑人的大爱情怀。同时,剧中人物从不同侧面表达了对乌兰牧骑的真挚情感。伊兰是伊云枫和赛娜的亲生女儿,接受任务后专心创作《乌兰牧骑之恋》,一年后该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引起轰动。同时,伊兰还支持自己的女儿加入乌兰牧骑。锡林花是中央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在跟随母亲采风的过程中对乌兰牧骑产生了向往之情,后来参加乌兰牧骑,完成了一家三代人对乌兰牧骑事业的传承。巴根队长70 多岁,身体硬朗,虽然退休了,但还在发挥余热,给乌兰牧骑看大门、搞收发、打扫卫生。阿古是现任阿镇乌兰牧骑副队长,带领乌兰牧骑巡回演出。他本是草原上牧民家的孩子,找马途中遇到了乌兰牧骑下乡演出,一下看得入了迷,就跟上乌兰牧骑,看了一场又一场。阿古很有文艺天赋,马头琴拉得好,就被吸收进乌兰牧骑。以老图门为代表的草原上的牧民,既对文化艺术有强烈的需求,也积极支持乌兰牧骑的演出,是乌兰牧骑得以传承发展的群众基础。全剧人物不多,但都与乌兰牧骑发生联系,与乌兰牧骑有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情感互动,长达半个世纪的积淀,形成了作品完整一致的情感系统。

一面生动的镜子

《乌兰牧骑之恋》 剧作情节的时间跨度近50 年,作者没有把这50 年单纯地作为时间维度,而是在人物交流和独白过程中,展现了阿镇乌兰牧骑创立发展的历程。

作品再现了早年乌兰牧骑生活场景。下乡演出,全凭一挂马车。队员们赶着马车,拉着乐器道具服装,说走就走,一走就是几个月,住在老乡家,吃在老乡家,虽说生活艰苦,可心里高兴。据统计,创建60 多年来,全区乌兰牧骑创作演出了13000多个节目,向国家、自治区文艺团体输送了3700多名文艺骨干,累计为农牧民、各族群众和边防干部战士演出36 万多场次,观众总数达2.6 亿人次。阿镇乌兰牧骑是内蒙古乌兰牧骑的缩影。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阿镇乌兰牧骑一定程度上有所衰落,人员流失,经费紧张。即使这样,队员们也克服困难,9 个人当成20 个人来用,每个人都忙得团团转。这也是自治区乌兰牧骑的普遍经历,作品对此作了真实反映。令人欣慰的是,现在的乌兰牧骑获得了新发展,再现了新辉煌,阿镇乌兰牧骑有宽敞的排练厅、琴房、办公室、投影仪,还有进口大巴,设备都是一流的。

作品还表现了乌兰牧骑的历史传统和突出特点。历史上,乌兰牧骑在送歌献舞的同时,队员们还积极辅导基层文化队伍,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传授新的生产技术,与广大农牧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还会赠送慰问金、春联、挂历、书籍和时令蔬菜水果等,和牧民建立起水乳交融的深厚感情。广播剧本《乌兰牧骑之恋》中也有这样的情节,如老巴根带领的锡察盟文化工作队,一边宣传一边剿匪。赛娜在演出途中发现牛犊陷入泥潭,想也不想就带领大家把它救了出来。这是乌兰牧骑拥有的优秀品质、红色基因和天然素养,会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正是这些真实的情感与细节,使《乌兰牧骑之恋》成为一面生动反映乌兰牧骑的镜子,为听众所喜爱。

猜你喜欢

乌兰牧骑之恋情感
新时代乌兰牧骑表演形式研究与探索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乌兰牧骑巡礼
霞之恋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焦岗湖之恋
台上
菊花之恋(外五首)
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