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烹饪专业微课的选题与设计分析
2020-05-24高雨
高雨
【摘 要】本文分析微课应用特性及价值,论述中职烹饪专业微课选题与设计的做法,从微课标准、选题要点、原则与关键点、矛盾点以及具体实施阶段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让微课更好地优化中职教学。
【关键词】中职学校 烹飪专业 微课 选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2-0074-02
微课作为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把内容简单化,使学生更好地抓住要点,以化解学习困境。微课既是教学资源,又是教学模式,通过活用课堂、移动学习,使现代科技和教育完美融合。中职烹饪专业的实践性、技能性明显,需要学生多加练习、熟练掌握动作要领,微课非常契合中职烹饪专业的特点。
一、微课特性及教学应用价值
(一)微课特性
首先,教学过程时间短。微课以大量的小视频为载体,设计的内容以课程重难点为主,每节微课的时长一般在 7 分钟左右。其次,讲解内容集中。微课教学手段相比常规课堂教学有明显的侧重点,可以更好地展现教学核心要点,借助对某点内容的细化讲授,体现集中性的特点。再次,情境性较为明显。微课录制的场所一般与教学内容有关,更容易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情境中,由此形成共鸣,实践效果较佳。最后,灵活性突出。微课打破常规教学模式的时空壁垒,学生无须坐在教室内,可以完全根据个人需要安排学习时间及地点。
(二)微课价值
其一,学生可以更快速地掌握知识的细节部分。在烹饪专业日常教学中合理运用微课,以不同于常规的表现方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烹饪技巧,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比如果蔬雕花,运用简短的微课讲解,让学生看得更为细致。其二,细化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如,蒜爆墨鱼卷烹饪方式的讲解,若以常规教学模式进行,难以使学生快速记住并掌握各道工序。而借助微课明确各道工序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可以使学生明晰菜肴的烹饪流程及注意事项,达到多次练习而熟练完成此道菜品甚至有所创新的目的。其三,有利于衔接岗位。烹饪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应当和对应岗位相匹配,而近年各类中职学校的课程设计几乎处于脱离岗位的状态。虽然聘请在岗人员兼职教学,但课堂教学依旧更偏向于理论,而非岗位实际。若利用微课教学模式,直接在现实岗位录制视频,剪辑成微课,那么便能解决由于条件限制导致课堂实践性不高的问题。其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中职学生受个人基础的影响,缺乏学习热情。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导致学习兴趣不佳的因素有:基础差占比超过 35%,仅有不足 64% 的学生对学习有所期待。而微课是当前较新的教学方式,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合理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中。
二、中职烹饪专业微课选题的确定及设计
(一)确定高质量微课标准
高质量的微课应当有一定的标准,视频内容设计要具有实际价值,而非笼统地介绍知识点。为此,要确定微课制作的标准,具体可分成五项。其一,强调内容。梳理烹饪专业实际教学内容,筛选出值得细讲的内容,化简理解较为困难或容易被误解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由此优化整个学科教学质量。其二,增加导学规划。微课设计若可以突出导学性,则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中,从而发挥微课集中性的优势,以学习欲望带动探索行为。其三,突出重点。每段微课视频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必须保证整体的逻辑性。同时由于时长较短,所涉及的内容都需简练且精确、突出主题,以此为中心再设计关键点,如烹饪技巧、流程等,以解决学生的疑惑。其四,有头有尾。要保证微课结构完整,既要有开篇点题,又要有结尾总结。讲解过程思路清晰,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五,适宜的呈现方式。综合运用文字、动画、音频等元素,合理设计视频,把控讲解节奏,使视频具有创意。
(二)明确微课选题的要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重难点、易错点以及相关热点话题,确保微课内容的适用性。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始终围绕学生筛选内容。为此,教师可从两个层面入手。第一,深入分析教学大纲及教材,巧用微课。具体操作为:首先,筛选出可以制作微课的文本内容,理清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及基本标准等,包括编者的排版意图、理解步骤和重点模块等;其次,组织同科研小组成员开展系统化、连贯性的课程规划,先编制整体框架,再由此细化出多个分支,确定主题关键词,而后进一步合理分解成相对独立并简要的知识点,据此制作微课;最后,确定视频内容时,需正确选出整个知识系统的“C 位”,理清各点的内在联系,保证讲授内容正确、无重复或缺失。第二,了解学生诉求和个人知识储备。教师需了解学生年龄特点,并熟知其身心状态;同时,掌握班级内的学风等,观察每位学生的偏好及态度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落在“学”上,教师应当借助微课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制作难易程度不同的微课视频,保证教学成效。
(三)设计原则及关键
设计原则有两项。其一,有价值。简而言之,简化复杂的知识,为学生提供适应其个人学习需要的内容,使学生易于理解并能学会。其二,有趣味性。把概念性及抽象化的内容转换成生动直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适宜的语言营造轻松风趣的氛围,把握提问的时机,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如动漫、运动、游戏等。比如切鱿鱼花,需将放大刀和案板的夹角画面,如斜刀与直刀、刀深以及刀间距等细节都需在微课视频中合理体现。
设计关键点包括四项。一是选题,明确视频讲解期望达到的程度,立意要新颖。二是注重内容处理策略,基于微课的特点,应当强调小而非大、注重少并非多、具体大于抽象,且易操作。三是表现方式要有创意,组成微课的要素有画面和音频,设计时需以学生的视角来考量,使画面具备清晰、美观等特点,画面中的文字应描述重点内容等。音频的处理需吐字清晰并自然,可适当添加背景音乐及提示音等,使学生在观看微课时,形成一种和教师视频交流的体会。此外,除常规的视频处理外,还可借助速写、插画等形式以及远近景地切换等。四是过程精炼,受到视频时长的约束,要求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基础上尽量缩减,快速切入主题,讲解过程思路清晰,设计一条线路,点出重点,结尾总结利落,以阐述提纲为主。
(四)处理选课和设计矛盾
首先,“有无”问题。微课教学属于一对一的模式,在实际制作视频期间,教师并未面对学生,但要求教师当作对面有学生,与传统教学相同设定教学环节。在常规课堂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一部分和教师形成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点拨及引导,这些环节均需在微课视频中体现。因此,录制微课时,教师要预计学生的反应。而在此种预计下,能否保证点拨及评价的适宜性,是教师要考量的问题。为此,可结合线下学生的反应进行设计,体现在现实中无学生互动,但能视为有学生互动的效果。其次,“多少”问题。视频短,所以容量小,设计时需要平衡“多少”矛盾,适当取舍。适当增加易错点及相对复杂的内容占比,其余内容可点到为止;同时,巧设字幕,在保证表意清楚的基础上尽量缩减。最后,“快慢”问题。把控整体节奏,关键内容可适当放缓,其余内容可適当加速。
(五)微课选课设计三阶段
1.备课阶段。此阶段需要教师结合烹饪专业的教学标准及具体教学内容,基于学生实况,选定最适宜的讲解方式及顺序,保证学习效率。微课教学同样需要备课,比如将涉及的文本分成几个模块,筛选出适合微课制作的内容。首先,确认微课要点,明确教学意图。统一梳理教材内容,采用分层讲授的方式,突出微课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接受微课教学的过程中,拥有相对轻松愉悦的体验,并逐渐形成有个人特点的理论框架。另外,微课不仅要有视频,还要配备相应的课件、练习题等,以巩固知识,方便学生日后复习。其次,强调学生诉求及理论基础。教师需把握现实课堂上存在的普遍问题,联系学习特点,突显教学的侧重点。最后,选定教学手段。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材与学生的前提下,选定具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专业素养等。
2.开发阶段。制作前先确定选题,整理出可用的素材,满足教学设计要求。首先,整理碎片化的内容,融合时令烹饪材料等,以此作为前提,加以细化,设计脚本,包括重难点、录制场景、画面切换等。其次,采购烹饪原料,需准备三份,以防部分画面需要重复拍摄。再次,视频录制,合理聚焦、色温处理,依照既定步骤进行录制,持续观察画面效果。最后,后期制作,录制好的片段需根据教学流程恰当剪辑,并增加文字及图片、图标说明,其余未用到正片中的素材也应保留下来。
3.应用阶段。使用微课进行预习,多用在学生自习中。每节微课均讲解一个内容,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观看时间及内容。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应用,借微课构建情境、总结知识点等。而学生在课后自学中应用微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攻破课上未能完全理解的内容;教师在课余时间观看微课,观摩优秀教师的微课视频,为自身在创新教学上提供助力,提升教学的专业水平。
总而言之,借助微课,放大教学细节动作、突出重点,不仅减轻课堂教学负担,还转移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帮助,高效解决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的困惑及瓶颈,增强学生的实操水平,推动烹饪专业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关 新.微课优化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的实践探索[J].才智,2020(3).
[2]关 新.中职烹饪专业微课的选题与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3).
[3]关 新.中职烹饪专业微课制作的实践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6).
[4]豆思岚.微课在中职烹饪专业实训教学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8(2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烹饪专业及专业群建设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桂教职成〔2018〕37号);广西中等职业学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桂教职成〔2020〕8号)、广西2020年度重点教改研究项目“校政企行合作的地方特色菜系研发及人才培养的探索”(GXZZJG2020A004);广西2018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微课在中职烹饪专业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GXZZJG2018B12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 雨(1980— ),女,籍贯广西北海,文学学士,高级讲师,现就职于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