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策略

2020-05-23孙维华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7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科学小学

孙维华

【摘 要】随着小学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内容,促进学生观察生活、探索知识的精神,促进学生科学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科学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深入分析,从而使得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想中的标准。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小学;创新意识

引言:

创新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小学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教具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探究生活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课堂教学环境

一节课的关键就是课堂导入,那么在科学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利用什么的样的导入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是每一位科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对原有的知识产生一定的质疑,进而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因为以往在大多数科学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都是教师讲解的时间占大部分时间,教学的主动权一般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有效激发,同时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创新意识不能充分挖掘出来。因此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结合所学的科学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这样在学生的主动思考的过程中,会经历检索以往学过的科学知识、收集和教师提问有关的科学内容、形成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等多种思维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在教授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中《动物王国》这一章时,教师就利用图片向学生展示不同各种动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并让学生思考动物的牙齿和爪子特点对于捕食有什么优势。通过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学习的兴趣。

二、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同时也是以科学问题为线索,引发学生进行创新和探究的一种活动[1]。在科学课堂中,学生的认知起点往往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前提,同时这也是学生进行认知重构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复述科学教材中的科学原理和概念,学生很难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很多学生都会出现机械记忆教材中的知识点,不会灵活运用。如果教师将科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机结合,那么学生对于科学新知识的学习也更加容易理解,快速融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而且如果教师在科学课堂中直接讲解本节课的要点,学生往往会形成被动的学习模式,学生的思想只能跟随教师的意图进行下去。同时由于学生学习科学教材中的知识属于间接经验的学习,所以对于这别人总结的经验学生缺乏一定的实践体验,因此学习的过程比较难,较难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要转变科学课堂教学观念,从学生的立场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初步的认知,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活动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通过现象可以看本质,从学生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引出教材中的科学规律和现象,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对于所学的科学知识影响会更加深刻。例如教师在教授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它们都是鸟》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燕子的图片或视频,并让学生思考燕子的身体特征都是什么,并指出这些特征对于燕子的成长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这样不仅可以活跃科学气氛,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成效,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创新。

三、明确个性化培养方案

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分析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升华,促进班级整体的教学质量[2]。因为班级中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科学基础也不尽相同,如果教师在讲解科学知识时,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要求的话,很可能限制学生的发展,也可能会使基础能力较低的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吃力,导致学生出现畏难心理,因此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为每一位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将班级中的学生科学分组,在小组中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性格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可以实现学生的互补,以便于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也可以增加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促进家校合力,让家长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或者通过组织科学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大自然,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体会到科学的奥妙。

通过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同时学生在科学活动中也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师在教授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植物的繁殖》这一章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培养一颗种子,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的现象展开描述,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这一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成长的意义,形成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感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下,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视,对科学课堂教学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使教学内容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因此,科学课堂教学的重构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的科学教师必须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转变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挖掘科学教材中的价值,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浅析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文渊(小学版),2019,000(004):703.

[2]周敏.如何在小學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9,362(01):135-136.

(作者单位:山东省禹城市梁家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科学小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