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风景的车窗
2020-05-23晓蒋
☺晓蒋
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光
儿子的幼儿园离家只有三站路的距离,每次接他放学,我们娘儿俩经常不坐车,牵着手,在小家伙的叽呱叽呱中回家。我把这定义为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光。细想想,这样牵着他的手的日子,只能有短短的几年。长大,好像很漫长,但有时候也就像一夜之间。
这段路,我们穿街过巷,每天看见相同的风景与不同的人。儿子的好奇心日胜一日,路上看到的一切都在他的问句当中,我常答不上来。不过我力图传达给他的是,不知道并不可耻,我们有途径去让自己知道。儿子并不难为我,因为他早已知道妈妈不是超人。
我们天马行空漫无目标地扯着闲篇,想到什么说什么。他并不局限于好奇,更多的是讲述。他为我讲述幼儿园的见闻,描绘他的梦境,兴奋无比地带我进入他的世界。这样的交流对他来说毫无压力,因为妈妈不像一个引导者,而是一个愿意倾听的朋友。世界是什么样的,根本不必我来告诉他。他该对什么感兴趣,也不是我所能设定。更加不必拔苗助长,抓紧时间教会他认几个字或者背得几个单词。我愿意蹲下来,听清楚我的孩子在想些什么,他为什么雀跃,为什么忧伤。
与孩子一起天真烂漫
看到我跟儿子一起不着边际地天真烂漫,亲戚常常表示不解,他们认为这是不成熟与不称职。成熟称职的妈妈该是什么样子?他们说,不能跟孩子嬉笑,否则将来孩子不怕你,你从小要给他立规矩。
刻板地要求孩子遵守规矩,硬梆梆冷冰冰,反而容易激起他们内心对规则的反抗。因为人总有向往自由、逃避压力的本能。通常的教育观念里,孩子必须接受各种条条框框的约束,他们在教育者不厌其烦的管束中,只能无条件地服从,否则就是“长歪了”。大家只关心孩子乖不乖,老师表扬了没有,分数有没有跟上,毫不关心作为一个生命的基本要求。过于功利与刻板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童真的同时,也让父母错失了与孩子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大好时机。
一开始,儿子不愿意我牵他的手,他要争取独立行走的权利,被妈妈牵着,不能证明他的“长大”。可是在路况复杂的地方,我说服不了自己完全放手。我说车那么多,人也那么多,妈妈不想你弄丢了。儿子犟嘴说他是大娃娃,知道回家的路。我不吼他,只是伤心地问他:“妈妈不记得回家的路了,你想弄丢妈妈?”儿子想想,弄丢妈妈是件很严重的事呢,小男子汉不能这么干。于是他主动牵住我,宽慰我说:“妈妈不用怕,我带你回家。”
有时候从幼儿园出来,他也如此向小朋友炫耀:“不玩了,我要带妈妈回家。”那神气的模样叫人莞尔。但是每到银行门口的高台阶,他还是会松开我的手,跑过去摸大狮子的头,然后再从台阶边的大理石斜坡一路滑下,不亦乐乎。我不吼他,等他高兴地玩上几分钟,再提醒他时间不早了,告诉他:“天黑了,妈妈饿了。”于是他跑回来,牵起我的手,带我回家。
责任感因爱而生
为什么孩子要害怕父母?可以通过平等相处得来的东西,为什么一定要以威压的方式实现?孩子弱小时会因害怕惩罚而服从,但这种情绪会随着他的日益强大而消解,随后便是疏离。父母不是长官,幸福的家庭里只应有爱与责任,不应该有恐惧害怕。
偶尔示弱与平等的角色互换,非常能够激发小男子汉的责任感。责任感因爱而生,他知道妈妈爱他,他也会爱妈妈。但爱不是无条件的谁谁至上,爱是基于平等之上的相互关怀。
再长的路,我绝不帮他拿小书包,绝不会阻止他帮我减轻负担。路过菜场我买了菜,他自告奋勇地帮我拎起,在别人惊叹的眼光中昂首阔步,享受“长大”的快乐。有时候我们坐公车,儿子抢着要坐窗子边。我不让步。妈妈也想看风景,妈妈也有权坐窗子边,怎么办?于是他提出轮流坐,并且让妈妈优先。我表扬了他两点:第一他懂得权利均等,第二他懂得照顾妈妈了。
在这样的归家之路上,我尽情地享受与孩子亲密无间的光阴。我并不想设小课堂,但这段牵手之路还是起了小课堂的作用。儿子的很多习惯与认知,都是在这段路程中得来的。
无心插柳柳自成荫,我想,原因就是平等与快乐吧。平等快乐的氛围里传达出的内容,总能让人容易接受,并且记忆深刻,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