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衣”云锦
2020-05-23整理书小修
整理>>>书小修
抛梭打纬万千次,霓彩云裳方始成。南京云锦、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蜀锦和宋锦的名字,分别源于地域和时代;而云锦之名,则来自于它美如云霞的光彩色泽,可见,云锦之美绝非一时一地所能概括。
今天,云锦还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技艺工序繁杂,需经过“装造掏范、障口、掏边、找断头、接头、拽花、摇纬、练梭、抛梭、挖花过管、妆花配色、织造打纬”等十多个步骤,超过百道工序,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云锦的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当时的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了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这一时期的云锦在中原的丝织技术中加入了少数民族喜爱的金银线作为装饰,使“织锦加金”成为云锦的独有特点。唐、宋两朝,云锦有一定发展。元代,金装饰丝织物纹样成为了南京云锦的重要装饰特征,同时,也创造了优美的串枝花图案和各种云纹图案、吉祥图案。明朝中期,渐渐出现采用挖梭方式织造的“金缕彩妆”的妆花织物。清顺治二年(1645年)设江宁织造署。和明朝锦缎相较,清代锦缎更为细丽、精美。
新中国成立前,云锦技艺濒临失传。为抢救濒临消亡的南京云锦,1957年,南京云锦研究所被批准建立。
1958年,定陵出土了明代万历皇帝的“孔雀羽织金妆花柿芾过肩龙直袖膝栏四合如意云纹纱袍”:轻、薄、透的真丝之上,织着飞卷的流云,17 条彩龙飞腾于云层之上。龙袍长17 米,宽0.7米,运用了孔雀羽和金线作为织线,柿芾纹、龙纹、如意云纹密集分布,令人叹为观止。经考证这件云锦精品正是出自江宁织造。
1979年,定陵博物馆委托南京云锦研究所研究复制这件珍贵的明万历帝皇袍。五年后,技术团队复制出这件400年前的帝王华服,送往北京鉴定。时任故宫服饰专家的沈从文为之倾倒:“这件明皇朝袍的选料、织纹、色彩、图案、织造技艺,都同历史真品相同,堪称再现传世稀珍原貌。”
龙袍修复工程可以说是一次挽救南京云锦研究所和云锦工艺的转机。
作为中国历代织锦工艺的集大成者,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09年9月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天衣”云锦曾是丝绸之路上最光辉灿烂的珍宝,其独特魅力亘古不变,几经起落涅槃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