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2020-05-22周艳芳
周艳芳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小学生综合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计算能力的有效提高,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能够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对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生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1.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是教学中的重要核心内容,小学数学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维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已经是教学的必然趋势。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只要可以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计算能力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学生在小学阶段如果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能力习惯,对以后的初中、高中学习都会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树立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第二计算能力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占有很大的比例,计算能力也是教学中的重点考试内容,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材、考试内容范围中,计算都占有很大的范围。所以计算能力的好坏也直接反映出了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1]。
2.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途径
2.1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是实施计算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有效策略。口算练习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熟练掌握和灵活的运用数学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找到数学计算的捷径。在进行口算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口算联系的目的就是考察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反应能力,通过口算练习来提高数学计算的准确率和效率,所以在口算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口算练习,通过有效的口算练习来提高口算能力;(2)口算能力的培养要实行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急于求成,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所有口算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够揠苗助长。
例如教师在讲解“乘法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口算教学,让学生先对乘法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在进行背诵。之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表中的口诀来计算数学题,从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2]。
2.2寓教于乐,帮助学生提升计算兴趣
在进行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化需求来创新教学模式。由于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全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提升计算能力。帮助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的做到融会贯通,以此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和学习兴趣,进而提升计算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可以先教给学生一个找朋友的小儿歌:“退位减,我会算。减9找1,减8找2,减7找3,减6找4,减5找5,减4找6,减3找7,减2找8,减1找9”,这个小儿歌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数学计算。教师可以先转备好写着1--9数字的卡片,然后找到9个学生有分别作为“好朋友”的角色来拿着这些卡片。这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示范一个例子,教师写出习题12-8=?引导学生所学儿歌中“减8找2”,然后找到“好朋友2”,让好朋友2与减数中的个位数相加得出答案是4,所以12-8=4.学生通过这种好玩、有趣的“找朋友”小游戏就能够更加直观的进行计算。之后教师便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让学生自行进行计算和找朋友的习题,如15-7=?、12-6=?、14-9=?、16-8=?13-4=?等等题目,分别找出学生来到讲台上,先找到题目中的“好朋友,”然后再進行有效的计算,学生通过儿歌可以马上找出好朋友,然后根据卡片上的好朋友进行答案计算。这种游戏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帮助学生加深计算的印象,提高计算兴趣。
2.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习惯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正确的抄题方式。很多的小学生都会出现抄错题目然后答案计算错误的现象,教师根据这个情况就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引导,可以通过计数的方式来进行抄题,通过多次、反复记忆来一次性摘抄题目,并对题目进行认真的检查,降低错误的几率;(2)审题细心。审题的失误往往会造成题目理解的错误,进而影响计算的结果。细心地审题习惯是小学生数学学习必备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要求,让学生细心的看清楚题目的要求,然后再进行计算;(3)反复验算。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验算过程,保证学生完成计算之后进行认真的验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4)检查核实。当学生计算完成以后,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检查之后还可以让同学 进行检查,当发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指导,鼓励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促进学生的计算能力[3]。
2.4对学生的错题要加以重视
教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的错题要引起重视,引导学生分析和找到出错的原因,让学生加强审题和计算环节的练习,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出错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对于错题的类型要让学生进行多次、反复的练习,保证计算能力的提高。
如比较典型的数学应用题:一条马路共长350米,每隔50米放一个花盆,这条马路一共要放置多少花盆?有的学生看到题目马上就会写出:350÷50=7,往往就会忽略了还要加上1,这种类型的错误有很多,所以教师要在计算和审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方式和计算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结束语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寓教于乐,帮助学生提升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学生的错题要加以重视等等方法开展,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地创新和改变教学方式,进而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永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20(02):36+50.
[2] 陆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0(02):66-67.
[3] 米百锁.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