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2020-05-22刘翠翠
刘翠翠
摘 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此阶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时期,但是由于其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难度.在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语文习作指导时,应注重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等多方面感知的培养,并教导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同时教授学生正确的习作方法策略,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可启迪学生形成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及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对小学生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文字整合能力,但对词汇的技巧性应用仍不熟练。教师应结合整体作文教学的情况,制订教学策略,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小学生之后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鼓励学生自由想象
想象思维是创作必不可少的一环,小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各自的想象风格迥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突破作文严谨性,减少写作局限,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以“科技成就”为例,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很有可能在未来实现。有的学生想到未来将会有许多机器人为人类服务,有的学生想到未来没有汽车尾气,人类穿上一双神奇的鞋就可以四处漂流。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以点带面构思作文框架,填补学生想象的空白部分,最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真正创造出文中的科学仪器。再如,教师要求学生以“大自然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文章,学生可选植物或动物写出心灵感悟.有的学生通过小草的坚韧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有的学生根据小狗的忠诚感受到了生命的温暖,有的学生根据四季交替感叹时间的流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对学生过分干预,限制学生的思维,也不能放任学生任意编造。教师应做出适当点拨,在命题设定上选取涵盖面广、开放性较强的题材,使得学生都能依据自身经验,写出思路清奇的文章。
二、增加学生的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因为如此,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着手,一旦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反之,如果学生对习作并无兴趣,那么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也毫无用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至关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第一,减轻初学者的习作难度。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习作,还无法掌握其中的技巧,教师应该通过降低习作难度来培养他们的信心。可以让学生先练习写句子,然后写段落,最后写作文,这样便迎合了学生螺旋上升的心理特点。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也应该逐渐提升习作训练难度,使學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在于能够适应小学生的性格和年龄特征,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习作训练的自信心,引导他们爱上写作。第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习作环境,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具体可以从校园环境、家庭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三方面出发,使学生将这三种情境中的生活和习作联系到一起,使习作、生活相互贯通,为习作积累素材。总之,在教授学生习作的相关知识时,应充分发挥兴趣教学的优势,学生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更好地学习,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增加阅读量
文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积累,不断读书思考,经常练笔,使得所思所感有的放矢。在阅读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同步拓展课外阅读,以不同种类、不同情感的书籍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打通桎梏的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唐代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不仅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到图书阅览室去借阅资料,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可以发现,那些平时喜爱阅读的学生所写作文的质量明显比那些不爱阅读的学生高,这是因为前者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素材,在作文的时候就不会出现“无话可说”“想说说不出来”的情况。
例如,“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是让学生学习如何描写祖国的壮美山河,但小学生年龄小,出行次数少,对于祖国的名胜古迹少有涉猎,习作起来就会有难度。而通过课外阅读,领略书籍中对山川河流的细致描绘,学生可以积累素材,学习写作方法,模仿写作家乡的山脉、溪流。有的学生可以写出“小溪唱着歌,欢快地奔向远方”这样俏皮而又富有生趣的句子。通过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能充分的体现出他们平时的阅读量和积累的文学素材的多少。
总而言之,作文是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体现,同时还具备对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情感认知等多个层次的考查作用,教师应改进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作文创作上不断突破自我。
参考文献
[1] 包金凤.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单元主题作文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7(15):20-21.
[2] 王彦.浅议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才智,2019(17):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