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厢里的阅读时光》阅读

2020-05-22陈同友设题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20年5期
关键词:绿皮车厢高铁

陈同友设题

①第一次坐火车,是陪伴父亲回南京扫墓。我大约12岁,来回坐了著名的某列绿皮火车。当时的这列绿皮火车可是一票难求,是很多新疆人的回家首选。人们从南疆、北疆先坐几天几夜的长途巴士,到达乌鲁木齐,然后才换乘这列火车出疆。这列火车始发站是乌鲁木齐,终点站是上海,全程约4000公里。那时,需要70多个小时。穿越沙漠、戈壁,沿途经过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回程则反向而行,再走一遍来时路。人们上车,将大包小包塞满车厢的各个角落,然后,换上睡衣拖鞋,拿出洗漱用品,把茶杯摆在卧铺中间的小茶几上,将小小车厢当作临时的小家,同车的旅客是一路上的家人,列車员就是临时管家,负责照顾大家。

②那年回程,爸爸和我买到了一张下铺票和一张上铺票。在南京的书店,我收获了一本外国小说,名字已经忘记了,讲的是伦敦女子学校里发生的故事。一路阅读,也不觉得时间那么难熬,在火车上专注地看完了。那个故事到现在还记得,讲两个热爱文学的少女之间的竞争与和解、嫉妒与友谊。其中一段,班里举办诗歌大赛,一等奖作品居然出现两个作者:其中一个抄袭了另一个的。老师无法判断谁是真正的原创者,于是让她俩分别背诵自己的作品。抄袭者早已做好准备,她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而原创者在背诵了第一句之后,稍事停顿,下面背诵的诗句全部不是她所写的,老师也跟她一起背诵起来——原来,这个获奖作品的第一句,是她引用的一位著名诗人的句子,她把诗人的原作背出来,老师就知道她是真正的作者了。抄袭者根本没有看过原作,当即穿帮,羞愧不已。这本书是深绿色的书皮,中间画着线描的一个庄园建筑代表学校,一群女孩在庄园的草地上捧着书阅读。画面静美,故事发人深思。阅读是多么美好而重要的一件事啊。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那个写诗的女孩写不出美妙的诗。如果不是她深爱阅读,也不会将喜爱的诗歌潜移默化地引用到自己的作品里。

③我趴在我的上铺断断续续地看。一会儿,听见父亲问我喝水吗。一会儿我睡着了,书就扣在我的胳膊上。吃饭的时候我从上铺下来,问问老爸车到哪里啦。夜里熄灯后我握着我的书,听到广播员说,夜里穿越乌鞘岭,让旅客们注意保暖。我知道,进入河西走廊了,距离妈妈又近了。我感受夜幕下的火车氛围,车轮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听着听着,会有点紧张,生怕这个节奏会被打乱,逼着自己转移关注点。撩开一角绿色丝绒窗帘往外看去,黑漆漆的一片,能感觉到山洞一个接着一个,而黝黑的大山卧在不远处,连绵不绝。可以感觉到车在攀山越岭,气温是真的低下来了。书中那个抄袭的女孩做了充分的准备,她一字不落地背诵了获奖的作品。那女主角要如何拿回属于自己的文字,捍卫自己的荣誉呢?我满脑子都是跃跃欲试的“反击方案”……早晨起来,看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远处天际被粉色、蓝色、白色染得美不胜收。我继续翻开我的书,这本书300多页,内容也不乏悬疑。如何甄别真正的原创?这里面的女孩斗智斗勇……同行的旅客客气地跟爸爸说:“你女儿爱看书啊!好习惯。”我爸爸笑笑,拿出一个娇黄色的苹果,问我:“吃不吃?你喜欢的。”我沉浸在书中,恍惚地对爸爸笑一笑。

④读到最后的时候,老师和女学生一起朗诵诗歌。我将书静静合拢。书像扇子似的,微微往两边裂开。我的目光游移着,从车厢的上铺慢慢下移到下铺.几位旅客正坐在下铺聊天。经过几天的熟悉,互相已知道了底细,俨然成了熟人。随着越来越接近乌鲁木齐,大家放松而兴奋。一边喝着茶,一边说着各自的工作与生活。那声音好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而我的世界里伦敦女子学校里的文学争斗大白天下啦。我的眼睛和脸都有点肿,从卧铺伸出头看向车厢走廊两边,有个男子拿着个相机坐在边桌椅子上,对准外面的戈壁拍照。一个小姑娘坐在下铺边缘一下一下梳着长发,侧脸很像维吾尔族人。大部分人在午睡吧,车厢里呈现出突兀而短暂的安静。我很好奇大家都有怎样的经历,都要回到什么样的地方,或者去到哪里,有着怎样的缘起呢……火车真是一个神奇的空间,充满奇幻色彩啊。

⑤火车轰隆隆将我从翠绿的江南带回塞北,书陪伴我度过难忘的旅程。书包里还有婶婶送我的礼物:一套完整版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我压一压鼓鼓的书包,车窗外远方戈壁“大漠孤烟直”的黄昏美景正在展开。一轮鸭蛋红的落日正缓缓西沉天边,残阳如血,仍旧是热烈的、熊熊燃烧的余韵。我的心怦怦跳着,预感到未来,火车将带我去向无穷尽的远方,而我,只要带上心爱的书,就可以豪气走天涯。

⑥我的父辈们在新疆完成了铁路初建的大格局后,紧接着立刻投入到铁路发展、铁路更新换代、铁路拓展的建设中去。车轮滚滚,一往无前。如今的火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速调图、电气化改造等,车型更迭,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一本书还没有看完,已经到达目的地。对我来说,当时未觉得时间慢,现在深感觉时间快。火车上封闭的时间段,少有人打扰,也不能去做什么事,真是阅读的好时光。不论出差还是旅行,我的包里永远有一本纸质的书。即便现在网络化时代阅读变得碎片化,也有点泡沫,但有效的阅读还是通过读一本书来完成。“一本书”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可以是阅读器,可以是公众号。而一本纸质的书,却仍旧是一位资深读者的情结。

⑦高铁飞驰,大大缩短了旅客们的乘车时间,变成了很多人首选的出行方式,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规划与走向。这里到那里,这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都因为高铁而变得可联结,可延伸,可计划,可掌控,生活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高铁上的时间变得非常宝贵,高铁的环境与服务又令这些时间变得非常高效。我看到很多人坐在舒适的车厢里,上网、写作、处理工作、聊天、做计划,或者看剧、读电子书。列车行驶平稳,车厢服务周全,咖啡、热茶或者果汁,好像在咖啡馆里的悠闲时光。这种时刻,我会从包包里掏出一本书来。让高铁车厢,变成我的一个书房。

⑧火车拓展了我们的人生格局,阅读开阔了我们的狭窄眼界,终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变成更有趣、更活泼、更豁达的人。一本书在手,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安坐的内心的书房打开,一切终将变得卓越。

(周水欣/文,选自《新华日报》2020年1月9日,有改动)

1.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请概括这两条线索。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一轮鸭蛋红的落日正缓缓西沉天边,残阳如血,仍旧是热烈的、熊熊燃烧的余韵。

3.文章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江苏省东台市曹钐中学 陈同友/设题)

【参考答案】

1.一条线索是写“我”乘坐绿皮火车在车厢里读书,另一条线索是“我”乘坐火车时的见闻及感受。 2.这句话是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戈壁落日的景象,“残阳如血”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夕阳艳丽、壮美的特点,表现出“我”激动的心情。(答题指导:解答赏析语言类试题,要先指出语言具有什么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特点及表达效果。题目中给出的句子在写作手法上属于环境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心情,应该从这两个方面考虑。) 3.不能删去。这两句话突出“我”乘坐的这列绿皮火车,从起点到终点行驶的时间很长,为下文写“我”在车厢里能读完一本300多页的小说做铺垫;为第⑥、⑦段写列车提速做铺垫,并与这两段形成对比,突出时代的巨大变化。 4.①标题是本文的叙事线索,点明了文章要写的主要内容;②突出了“我”对阅读的热爱,突出了文章主旨。

猜你喜欢

绿皮车厢高铁
中国高铁再创世界纪录
动车与绿皮车
一朵
远去的绿皮火车
再见,绿皮火车
第一次坐高铁
广西告别“绿皮火车”
第9车厢
错在哪里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