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教学的探索及创新
2020-05-21邓华兰
本文以功能性食品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功能性食品教学相关内容的概述,就功能性食品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从构建课程教学体系、引入多样化教学模式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从理论研究层面来为高校功能性食品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功能性食品教学概述
功能性食品是指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功能性食品有时也称为保健食品。其食品功能范围涉及面较广,主要包括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控制胆固醇、调节人体神经、延缓衰老,以及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疾病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在吃饱、吃好的同时,更加注重吃得健康,希望能够在功能性食品的作用下来增强人体健康水平,避免疾病的发生。据相关机构数据调查显示,当前我国从事功能性食品生产的企业已经有3000余家。面对功能性食品如此良好的发展趋势,我国高校在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作用下,纷纷开设功能性食品相关专业、学科,用以对功能性食品行业各岗位从业人员予以专业化的培养。以此来在增强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育社会潮流的同时,为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的发展储备充足的人才基础,以此来促进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功能性食品教学探索及创新策略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功能性食品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缺乏充足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因此要想实现功能性食品教学质量的提升,就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深入地开展行业实践,在收集行业一手资料的同时,深入结合本行业人才培育特点,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特质的教学改革策略。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功能性食品学与食品科学、食品化学、检验学、营养学、生理学、生物工程学等多门学科都有着深入的联系。在对功能性食品课程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多门学科内容,更要对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予以充分的考量,以此来增强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如下:将功能性食品相关概念、分类、与普通养生保健药品的区别、行业发展及学科研究成果等作为学科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对功能性食品中的功效因子,如矿物质元素、抗氧化剂、益生菌等的作用原理以及方式等作为主要深入讲解的内容;将功能性食品相关行业生产、检测、评定标准,法律法规等进行模块化介绍,并结合案例展开教学讲解,以此作为专业拓展性教学内容。
(2)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上述介绍,我们认识到功能性食品专业教学是一门与专业理论知识、行业实践等都有着深入联系的学科。要想实现本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结合其这一特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实现对其不同教学环节、内容教学工作的优化。为此,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争议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以及小组之间的意见交换、讨论,来不断探寻问题的答案;针对具有一定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功能性食品的生產和发展展开市场调查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的汇总来对目前功能性食品行业发展总体状况予以客观的反应,并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予以充分的培育。此外,针对功能性食品与我们日常生活实际有着紧密联系的特点,教师可以将当今社会上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功能性食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权威网站、媒体相关报道材料的分析,来实现课程教学内容的拓展。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作者简介:邓华兰,女,汉,四川成都郫县人,本科,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烹调工艺与营养。
邓华兰
四川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