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洞庭湖

2020-05-21王婷

炎黄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君山洞庭洞庭湖

王婷

今日的江南指长三角,而最早的江南则指洞庭湖。在长诗《招魂》的末尾,屈原写道:“魂归江南,哀江南!”而当时长三角被称为江东。洞湖水呈多流沼泽,河网平原地貌景观,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为敞口马蹄形盆地,西北高,东南低;湖高平均海拔33.5米,其中西洞庭湖海拔35-36米,南洞庭湖34-35米,东洞33-34米,平均水深6-7米,湖底最深30.8米,总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其中西洞345平方公里,南洞917平方公里,东洞1478平方公里,湖水蓄积178亿立方米。洞庭传说源远流长。传说在古代,舜帝南巡时,舜的二妃娥皇、女英随后前往。来到洞庭湖,闻舜帝己在九嶷山去世,二妃伤心欲绝,投湖殉情。湖中的小岛上,有一座为二妃修墓的小岛,名叫洞庭山,意为神仙的“洞庭”。这座岛屿生长着斑竹,据说是那时二妃哭得很伤心,眼泪沾在竹子上形成的。洞庭湖的文明比传说中更久远。

考古学家在洞庭湖流域的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其历史可追溯到15000年前。在地質发展史上,洞庭湖虽然与江汉平原的云梦泽同属“江汉一一洞庭”盆地,但它作为一种单独的水系而存在和发展,不属于古云梦泽范畴。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日: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庄子·天运》记载:“帝张咸池之乐,洞庭之野。解释说,当时湘、沅、澧诸水在洞庭山(今君山)附近与长江汇合,洞庭湖地区只是一个河网交错的平原,而后来围绕着君山的所谓“洞府之庭”才形成了一个大湖,始有洞庭之称。在靠近洞庭湖的澧阳平原上,宋家岗、杉龙岗、彭头山等遗址,出土了9000多年前的碳化水稻。此外,在澧阳平原的城头上,考古学家还发现了8000多年前的稻田和中国最早的城市一一距今6300-4500年的城头山。湘江支流沩水河遗址,位于洞庭湖南岸不远处,出土了大名鼎鼎的国宝一一四羊方尊。远在此之前,中华文明就已在洞庭湖地区传播开来。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最重要的调蓄湖泊,其巨大的蓄洪能力,曾使长江上无数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无论调节面积还是调节蓄水量,仍是长江流域最大的调节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一九七八年以后,有人称之为国内第二大淡水湖。

洞庭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湖区名胜众多,以岳阳楼为代表的历史遗迹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又是中国传统农耕的发祥地,著名的鱼米之乡,养鱼为生的人不计其数,有“八百里洞庭”之称,自然风景更加美丽。

洞庭湖,又名云梦泽,是雪峰山脉陷落部分的盆地,经长期河流冲积作用改变,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碧波万顷,浩瀚无边,素以风韵秀丽著称于世。洞庭湖因泥沙淤积及人工开垦,现已被划分为多个大小湖泊,其中东面为最广的洞庭,岳阳即在东洞庭湖畔。此时此刻,群山环抱,山清水秀,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鱼帆点缀,芦叶青青,鱼跃水底,鸥鹭飞翔。春夏秋冬风景各异,一日一景。早晨,早起的渔夫们正在捕鱼,他们开着小船慢慢地驶去。湖面如镜,波涛荡漾,美极了。波纹一圈又一圈,逐渐扩大,然后又悄然消失。在洞庭湖中央还躺着一座小山丘,这里叫君山。远看,就像一个小而精致的青螺,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银盘上。君山上青草大树,衬得君山更秀丽。那样的颜色,或浓或淡,或明或暗,就像有人为君山披上了一件难以捉摸的外衣。湖的岸边绿树成荫,许多杨柳犹如侍女,娉婷而立。他们用长长的柳枝轻抚着湖。望向远方,一望无际的湖水和蔚蓝的天空融为一体,无法区分哪是水,哪是天。太阳照耀着湖面,波光粼粼,就像天上仙女撒下的一把碎金子。湖上没有一缕风,湖上的光线像未磨过的玉盘一样清澈,天空中有轮明月,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周围的一切都是宁静的。早晨,洞庭湖如同笼罩着一层白色的薄纱,湖水被浓烟淹没,远处,天地相连,如玉娟那样薄薄的,仿佛一伸手就会破坏它原本的淡定。湖面上吹来阵阵微风,湖水如镜,荡起阵阵浪花,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冷风吹浪千里雪,大有北国风光;日落西沉万顷金,与登泰山,观日出异也。前有《潇湘八景》,后有《洞庭秋月》,又有《远捕归帆》《平沙落雁》,亦有《鱼村落日》,更有《江天落雪》,皆为今东洞庭湖写照。漂泊湖上,东望岳阳楼,黄色琉璃瓦铺盖的盔甲楼顶,映出绿树成荫,金碧辉煌;古楼南面的慈氏塔,耸立于湖岸之上,倒影浮光;回首西望,秀丽的君山如螺,在万顷银波中,若隐若现。

作者单位: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君山洞庭洞庭湖
“君山”别名知多少
桐君山
洞庭临眺
游岳阳洞庭
斑竹丛中君山茶
春风染绿洞庭波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美丽的洞庭湖
题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