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索中前行,践行中进步
2020-05-21杨玉香
杨玉香
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先生说:“人是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这种比较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也可以给人带来自卑。”我们之所以会认为某些学生是“学困生”,是因为和周围学习优秀的学生比较而得出的结论。两相比照,由于先天不可选择的条件和后天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制约,可望不可及的差距常常会使一些学生仅有的一点点自信化为自惭形秽的自卑。当这种比较带来自卑时,我们要教会学生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
初中学业考试改革以后,生物学科的学业考试由原来的分数制改为等级制,并增加了生物技能等级考试。改革以前,每一分对于每一位同学来说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们会尽力帮助每位同学取得最高的分数。考试改革以后,我们的帮扶对象就转移到了:初二地理成绩没有达到B等,但到了初三生物成绩需要达到B等的这部分“学困生”身上。如何帮助这些学困生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的:
接班以后,我通过和任教班级的班主任交流、确定哪些同学是我的帮扶对象。确定好帮扶对象后,我就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课堂上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来提醒或鼓励他们,课堂上我也会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从而让他们体会到专心听讲带来的喜悦,激励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每次小测后,对于进步大的同学我会在他们的卷子上写上表扬和激励的语言,并且还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大肆表扬。对于进步不明显或没有进步的同学,我会单独找他们谈心:共同分析原因,教给他们学习生物的方法,鼓励他们不要灰心,付出总会有收获。经过一两个周的努力后,我会引导他们转变视野,开展自我竞赛。我让学生把现在的成绩与过去的成绩比较,只要他比过去有所进步就是胜利。这样,连最差的学也有取得进步的机会,他们会因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产生自信。每次考试结束后,我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给自己订一个小目标。然后鼓励他们积极认真、努力学习,成绩肯定会有进步。上次59,这次60,就是进步。再下次,61、62、63……这样,学生体验了成功,树立了自信,也就增强了学习的动机。“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
这样一来,不仅初三生物的两册内容掌握的非常扎实,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们学好生物的信心,为明年的生物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我也会抓住增强他们学好生物信心的另一契机----生物实验技能考试。技能考试相对笔试来说相对容易些,特别是那些边缘生,他们的动手能力往往很强,我就紧紧抓住他们的这一优点,课堂上尽量多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你视频看得太认真、仔细了,这个细节我们老师都没注意到;你的叶片切得太薄了,图像太清晰了,你去帮帮某某同学;你的染色效果太好了,快把你的诀窍给大家分享一下......每每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兴高采烈、自豪的去指导别的同学。为了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他们为了“抢”到更多练习的机会,下了第四节课顾不得吃饭就飞奔到实验室的场景让我们感动。1班一位学习非常困难的女同学,就因一次她使用显微镜时,对光效果非常好,我就让她上台给大家演示了一遍,大家对她投去了惊讶和赞赏的眼光。就因为这一次的肯定,也是为了更好的证明自己,于是每天第四节下课后就跑到实验室练习。正是由于她的勤奋和坚持,在最后的实验技能考试中竟然考了满分,同学们知道后也给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相信这掌声不仅代表了同学们为她取得的成绩高兴,更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也会对天道酬勤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从此,生物课堂也多了一个高高举起的小手,这位同学在最后的考试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同时,我也会借助我们学校的智慧课堂模式,积极开展小组互作、兵带兵的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事干。課堂上,我也会充分发挥班上学优生的优势,他们就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在组内帮助其他学生答疑解惑、上台对照结构图或思维导图带领全班同学夯实基础,突破重难点等等,讲解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信通过以上措施,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在中考中留有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