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小说《斜阳》中的自我认同与主体意识
2020-05-21胡静
胡静
摘要:小說《斜阳》反映了二战失败后,日本没落贵族们面临的身份转换、内心迷茫等问题时产生的不同思考方式,对其最终结局有着深远影响。本文对小说的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做出了简单介绍,通过和子、直治、母亲、上原四个代表性人物面对战后社会的不同思考,对其自我认同和主体意识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斜阳》;自我认同;主体意识;没落贵族
引言:
日本作家太宰治创作的小说《斜阳》,出现于1947年后战败的日本社会,其中以女主人公和子及其弟弟直治的视角为切入点,描写了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对自己身份上转变的迷茫及探索过程,反映了当时日本没落贵族的思想形态,其中自我认同及主体意识的产生过程,值得人们思考。
1.太宰治小说《斜阳》的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
中篇小说《斜阳》由日本作家太宰治于公元1947年创作完成,全书讲述了主人公和子及其弟弟直治、二人的母亲以及作家上原面对战后日本社会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景象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获得了不同的结局。作者针对战后日本社会混乱的思想,将没落贵族的视角作为切入点,描述了他们对新局面悲观、迷茫、不知所措,只能颓然无助地“活着”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人看清了现实的本质,奋起反抗,同世俗卫道者进行抗争,最终为昏暗的世界带来一丝光明——主人公和子;一些人也渴望转变身份、融入平民,但却无法舍弃自身的“贵族”血脉,最后在清醒却又“矛盾”的痛苦中选择自杀离世——直治;还有一些人是真正的贵族,他们面对任何变化波澜不惊,平静接受命运的安排,但身处乱世,此种淡然却听之任之的心态注定不会有太好的结局——母亲因肺结核死去。此外,作家上原,代表战后日本社会的广大平民,战争毕竟已经结束,人们勉强可以生活下去但却没有希望,只能“为了活着而活着”,没有任何方向[1]。
2.《斜阳》中的自我认同与主体意识分析
2.1和子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意识分析
和子作为没落贵族后裔,在人生的前半段一直遵从贵族社会的生存法则——“享受着贵族的优厚生活,但却无法决定自己的未来”。当她连番遭遇不幸的婚姻和生活的打击之后,她一时间茫然无措,幸好有母亲,能够带给她温暖。然而当“完美”的母亲也无法逃过命运的安排之后,她看清了贵族社会的丑恶之处,唤醒了强烈的主体意识,不再认为自己是贵族制度下被人任意操弄的棋子,认清了自己“革命者”的身份,进而奋起反抗。她试图改变命运,认为爱情高于一切,在怀了情人(一个有妇之夫)的孩子之后,面对社会的道德谴责毫不在意,更愿意遵循内心的认知,以现代视角来看虽然是一种“病态”思维,但却成为全书唯一的一丝展现抗争态度及自我认同的“光芒”。
2.2直治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意识分析
直治是一个矛盾综合体,他身上流淌着贵族血液,这在他人生的前半段,带给他很多的荣耀,也让他感到自豪。但随着日本在战争中失败,他的血统时过境迁。面对此种局面,他渴望融于普通民众,却无法接受与往日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他希望社会回到原来的运转模式,却又无能为力。因此,他只能靠堕落的行为来惩罚和麻痹自己。他表面看似矛盾实则对自身有着清醒认识,这个“清醒”是他长期以来的错误认知,即人民群众接纳他,但却只让他坐在“充满恶意的旁听席”。造成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在于社会阶层的长期对立,另一方面在于他内心深处依然看不起平民百姓。最后的自杀离世也彰显着在新时代妄图延续“贵族”传统的悲哀。在直治身上,强烈却固化的自我认知让他不得不迫使自己处于“清醒”与“迷茫”之间,但他与姐姐和子不同,没有觉醒主体意识,他始终认为自己是“臣民”,不是“公民”,最终形成的悲剧是此类没落贵族的必然走向[2]。
2.3母亲和上原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意识分析
和子和直治的母亲是一位真正的贵族,她淡然面对一切沧海桑田,在儿女甚至是作者的心中,她呈现出了贵族女性该有的、“完美”的形象,无论是丈夫去世还是家境没落,母亲没有展现出任何的悲观情绪,命运给予什么,她都欣然接受,从而想过反抗甚至不知“反抗”二字的含义。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已经超脱了“人”的范畴,是彼时日本没落贵族的精神象征。但就是这样一位人物,最终仍然惨淡收场,死于肺结核。可见,她的自我认同也是清楚的,但她的身上丝毫没有主体意识,甚至连作者也不知道,母亲是否为自己活过。
如果说和子母子三人代表了没落贵族阶层中不同的自我认同和主体意识,那么作家上原则是战后日本广大平民的代表。那个时期的日本人民,甚至没有自我认同的机会,或者说,实现了自我认同又能怎么样呢?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能活下去已经难能可贵,在随波逐流的过程中,其主体意识,即由臣民向公民的转化,也许只能出现在梦中。
结语:
通过《斜阳》可以清楚地看到,战争对于全体人民的伤害是巨大的,战争可以结束,但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痛苦必然伴随一生。面对颠覆性的社会改变,无论处于何种阶层的人们,感到慰藉的唯一方式是对自身具备足够清醒的认识并予以认同,同时敢于抗争,只有如此,才能够在悲惨的社会环境中实现心灵上的平静与救赎。
参考文献:
[1]李梦茹,吴雨平.太宰治小说《斜阳》中的自我认同与主体意识[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9,37 (02):50-53.
[2]王兆.浅析《斜阳》中和子救赎者形象的形成[J].文学教育(下),2019 (1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