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化学课程教学研究探索
2020-05-21李其华冯志明雷春华
李其华 冯志明 雷春华
摘 要
对于大一临床医学生的化学课程,为解决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矛盾,医用化学教学团队老师们灵活运用问题式教学法、应用实例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全方位课程教学的研究探索,对提升教学质量、科学育人目标的达成,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
化学课程;教学研究;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34;O65-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 . 2020 . 10 . 24
大學一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化学课程有《基础化学》[1]、《有机化学》[2]等,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矛盾突出,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系统的科学学习方法,更存在少数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的问题,依照传统的“满堂灌输入法”实施教学,虽然教学任务能完成,但效果差强人意,也不利于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为保证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海海洋大学的薛斌等开展了多维度教学模式探索[3],笔者及其所在的医用化学教学团队也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与同行分享。
1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1.1 问题教学法在理论课上的实施
医用化学课程属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的理论和实验融合的专业课。化学理论知识相对抽象,内容枯燥。对多数大一新生,学习方法仍与中学一样,习惯跟着老师被动学习。但一堂课学习内容多,仅凭被动听课学习很难理解并掌握其知识点。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每章设置一些思考题,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努力寻求答案、带着问题听课提高效率的方法。比如“稀薄溶液依数性”一章,问题与生活生产中的现象有关:为什么油汤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冬天路面结冰,交警为什么在路面撒盐?海水中的鱼为什么不能在淡水中生存?医院输液时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溶液的浓度是多少,浓度过高或过低是否可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章讨论元素周期律时,可从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角度提出问题: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什么?现行周期表是完美的吗?还有可能发现或者合成新的化学元素吗?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思维进入兴奋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听课时关注度增强,教学质量有所提升。
1.2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运用视频资料辅助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例如以 CH4分子为例讲解sp3杂化轨道理论,结合一段色彩对比鲜明、长度22秒的视频进行阐述。起始时,中心C原子各种参与杂化的轨道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球形对称的s轨道 以白色、半透明的球体表示,参与杂化的3个哑铃型的p轨道以匀称的一端红色一端蓝色标记;随着4个白色小球代表的H靠近,C原子的s、p 轨道开始动态变化:s 轨道逐渐消失和3个 p 轨道逐渐转化为4个互成 109°28'夹角、并且红色端变大、蓝色端缩小的杂化轨道,随后,4个杂化轨道的红色端大头分别与 H 原子的球形s轨道“头碰头”形成4个σ键,得到正四面体空间构型的甲烷分子。结合视频,能够言简意赅地解释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省时省力。
1.3 应用实例式教学
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平衡两章,概念、公式多,采取应用实例式教学,不仅可以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还可以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即学习用化学家的方法认识和思考生命科学中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手段)。
一方面,用热力学方法认识生命和健康:热力学是富含哲理、具有普适性的自然规律,人体生命系统属于热力学的开放系统,生命列车是一个由始态(孕育、无序、熵值大)到过渡状态(成年、高度有序、熵值小)再到终态(死亡、无序、熵值大)的没有返程的不可逆过程。生命过程应该怎样度过?积极的人生态度就是珍爱生命、不虚度,树立目标、努力奋斗、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疾病和衰老是一个熵增加的自发过程。医生可治疗患者的可逆性疾病比如感冒、外伤、感染性疾病等,不可逆性疾病比如艾滋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暂时不能治疗或者需要终身治疗。健康不是自发过程,不会与生俱来,保持心理平衡、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加上适量的运动就能预防疾病。
另一方面,生命系统是高度复杂的热力学平衡系统。平衡即健康,非平衡即亚健康或者不健康。人体中的平衡体系有红细胞的渗透平衡、人体的水平衡、酸碱平衡以及其他平衡体系(如骨骼、肌肉的代谢是动态的平衡)等。介绍化学与医学的交叉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强化学习效果。
1.4 讨论式教学法在习题课的运用
化学课程需要通过课后习题练习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是否掌握。必须强调做习题不仅仅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系统学习,获取服务社会的知识和能力!以免部分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而盲目购买练习册做大量与教学内容不对等的题目,浪费时间、精力,还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困惑。
习题课主要针对作业批改中的问题以及前后连贯知识点的一题多解进行的讨论,比如《基础化学》化学热力学与化学平衡这两章学习后的习题课,对前面两章(电解质溶液和缓冲溶液)的某些习题可以进行一题多解的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在习题课中的运用,既能使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复习巩固,又能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有深刻的理解。
1.5 提升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手段
实验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采取了三项具体措施,用以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一是通过化学实验短视频辅助实验课教学[4]。将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分光光度计以及蒸馏等规范操作的短视频,实验前两周通过QQ等网络平台发送给学生,学生自行安排时间观看进行实验内容的预习,了解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相关仪器的规范操作,改善实验预习的效果,并能辅助学生更加顺利地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二是对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了调整。实验成绩评定不仅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实际关心的问题。将每次实验的考勤、预习、操作、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等按比例细化分配,保证学生重视每一个实验项目!三是“对比式教学法”的实施:将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实验内容,如有机化学实验的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以及分馏等,放在一起进行“有比较”的教学,在比较过程中达到“有鉴别”的效果,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另外,实验课强调“不以成败论英雄”,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好的给予肯定;操作不规范或者结果不好,但是善于思考找原因,并分析合理,我们也给予同样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对实验异常现象的观察、探究,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等。
当然,教学团队的雷春华老师在医用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的准备、辅助教学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保证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 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就临床医学专业而言,湖南师大医学院有卓越医生、普通临床和树达临床三个层次的班级,学生化学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和习惯都明显不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达到教学育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对普通临床医学班而言,卓越医生班学生学习能力更强,除教材的学习内容外,还补充一些综合应用的问题供学生自主拓展练习,旨在向学生展示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5]。用化学发展史上的实例,说明创新理念对于科研的重要性,时间是科学创新最好的试金石,任何理论和方法都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提倡“学而问,问而思,思而行,行而果”,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缜密的思维品质与探究能力,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或走入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对于化学基础普遍薄弱的树达临床班的学生,第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刚开始上课进度慢些,有助于学生逐渐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特点,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理解所学内容,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比如分子轨道理论、晶体场理论、有机波谱分析等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且对后续课程学习影响不大的知识不在课堂上讨论。第三,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及理解程度。比如针对部分树达班学生吸烟、喝酒的陋习,在芳香烃、醇类章节说明吸烟有致癌芳香烃生成、酗酒会导致肝损伤(酒精肝);胺类与生物碱一章提及毒品的危害;重要的生物有机化合物,讲述营养过度的危害等,提倡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第四,手把手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正确记录数据[6]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树临班大部分学生中学没有接触过实验,在老师耐心细致地指導下,经过两个学期自身的努力,基本能独立完成实验、能用顺畅和简洁的书面语言总结概括知识。还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倡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对于树临班同学尤显重要!因为在讨论、解说知识点时对自己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在进行中。
3 结语
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应用实例式教学法、对比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化学课程教学上的研究与实践,结合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牢固基础。从学生们的表现来看,湖南师大医学院2016—2018三个年级,卓越医生班、普通临床班参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的人数逐年递增,尤其是30人的卓医班,几乎都参与了导师的科学研究项目;树达临床班的同学,课程考核通过率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雪华,陈朝军.基础化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陆阳.有机化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薛斌.大学化学多维度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化学,2019,34(7):1-5.
[4]赵新筠,周忠强,吴腊梅.有机化学实验短视频辅助实验课堂教学研究.大学化学,2018,33(3):32-35.
[5]李厚金,陈六平.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大学化学,2018,33(10):13-17.
[6]戴可,梁华.如何使学生正确记录数据-大学化学有效数字教学改进,大学化学,2016,31(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