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院校一体化教学中微课的设计与运用

2020-05-21许春年

职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中职院校实践

许春年

摘 要:新时期,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急需微课的支撑。本文基于微课的内在含义,探讨了数控专业一体化授课模式现状,分析了怎样在整合授课中实施微课,并对微课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院校 一体化教学 微课 实践

中等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指的是知识传授和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的教育方式。该教育方式打破了过去知识与实践的脱轨,教师和学生教、学、做并举,提升了教育质量,培育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中等职业院校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与过去的教育方式相比有许多优势值得推广。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习理论和技能时,可能存在不精通新理论或新技能、跟不上教学节奏等问题。怎样处理这些问题?笔者以为,这些问题能够通过微课来解决。微课是教师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育内容,把视频当作主要载体,进行的一种简捷而完整的教育活动(时间是5~8分钟)。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在数控专业中应用的优势

中等职业院校的大部分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主动学习能力缺乏,学习兴趣不高,原有的教育模式很难引起他们的注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学习成绩可想而知。然而,这些学生对高科技产品等新兴事物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应该逐步思考和探讨适宜中职院校学生的教育模式和手段。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多获得信息与资源的渠道,微信等交流平台受到人们的青睐,学生们对“动态”事物抱有很大的兴趣。微课的教育方式正好符合了学生们的需求,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事实表明,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教育方式在当代更容易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认可。微课不仅能够填补传统教育的缺陷,还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二、数控车一体化课程教学现状

笔者所在的中职院校的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使用的课本是笔者学院自行编撰的《车床与数控车床操作实训教程》综合资料。本资料把具有代表性的任务当作学习内容,每个内容都有清晰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它将有关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与工作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彰显了对学生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与素质的培育,展示了“把学生作为中心、把专业需求作为导向”的中职教育理念,有着很强的目的性与实用性,是“工学交替、学做一体”的校本资料。与常规教学模式比较,一体化教学模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然而,在数控专业一体化模式的教学过程中,不一样层次、不一样水平的学生对课本中的重、难点和易错点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1.知识点讲解方面

以笔者从教的班级为例,大多数学生成绩处于中下等水平,他们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思维不成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较低。此外,学生在学校要学习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尤其专业学科的学习难度较大。专业学科的教师应该在课下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最近,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绞尽脑汁地探索多种教学模式。然而,对具体教学中遇到的多种困难来说,很多学生原已养成了不积极参加学习活动的毛病,造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2.数控机床实践操作方面

对刀操作是数控机床实践中一个关键的循环性工作。学生们往往需要反复训练才可以比较娴熟地掌握这项技能。针对刚刚开始学习数控机床实践的学生来说,因为对刀实践操作程序复杂,不但要测量,还需要将测量信息上传到对应的位置。如果测量方式错误或者上传信息失误,也可能由于上传信息位置出现偏差,将有下面两种情况产生:一是刀具设置无法完成,造成零件加工失败;二是发生对刀错误事故。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反复强调这一点。另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在每次演示对刀操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关注教师的演示操作,更不用说全部学生能够学会这些技能了。因此,在教学中,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班级人数划分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分小组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解释要点。此外,由于数控机床有限,小组划分后,学生们动手实践数控机床的周期较长,今天他们掌握了对刀操作,下次实践时可能忘记了关键操作点,还需要花精力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点。如此教学的效果是:教学程序复杂,学习进度慢,操作数控机床花费的时间多,教师辛苦,学生实践效果不好。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学院正在探索应用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微课。微课教育模式适合当前高科技技术背景下,依赖互联网交流平台完成学生的网上学习与移动学习。微课牵涉的知识范围广,时间短,占用的空间少,学生能够利用校园网直接浏览视频、开展学习。

三、微课在数控车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微观教学能够概括为知识呈现模式、新课教学模式、讲故事模式、问题探索模式、知识巩固模式、实践探究模式和技能练习模式等。教师们更需注重微课内容和怎样制作得更有创造性。事实上,为了处理好这些问题,教师仅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与提炼,使微课简洁明了。在授课思路明确之后,就能够正式制作微课了。

1.课前准备

首先是开篇的设计。通常而言,第一个PPT是开篇,所以第一个PPT应该制作得合理而恰当。开篇的大致内容是:标题、制作者姓名和单位、课本和章节,背景图像需简明大气,图像内容需和教学内容有联系。其次,知识环节的设计。针对知识环节的设计,尽量简明扼要,不可全屏写许多汉字,那样将让学生感到困乏。知识环节的设计字数应该少一些,这样学生们在浏览时可以一目了然。设计时字体的选用也非常重要,一般采用宋体和粗体,需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文本、图像、數据等资料的设计,重点显示的知识点要突出,背景图像要清清楚楚,不允许本末倒置。最后,可以运用PPT自身的录制作用生成视频、运用数字录像机与白板制作微课、使用卡姆塔西亚工作室与PPT制作微课、用手机与白纸制作微课。其中,用手机制作微课是最方便的,教师能够用手机将演示操作录制成视频。然后使用视频软件Camtasia Studio工作室开展后期编辑,让视频时间在5~15分钟。这能够帮助学生们学习新知识以及巩固原来学的知识。

教师根据将要授课的知识内容,将某个技能点或知识点记录到微型视频中,并将其发送给学生,或组织他们提前预览,以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且鼓励学生们相互探讨和交流。

2.运用案例一:讲授知识点

教师设计制作微课时,应考虑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及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如,复习“数控车床切削加工”的G71指令。学生们对新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同,对学生们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設计训练,根据三种不一样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测试:第一,针对学习专业课程没有热情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用G71编制处理程序,让他们避免产生指令格式上出错;第二,对学习专业课程有兴趣的学生,要求他们能用G71编制加工程序,且可用在机床实际加工中;第三,对学习专业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求他们能够灵活运用G71指令编制加工程序,且可以全面考虑各种加工因素,并考虑产品信息来加工合格产品;第四,老师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评论和解释,并让学生们观看数控软件仿真的全部加工流程的标准操作视频,让他们对新知识的重、难点有进一步的了解。教师应适时地表扬在学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对表现不太好的学生也应给予激励。

3.运用案例二:讲授加工指令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晰地讲解数控专业微课中的操作技能点,并且及时回答学生们提前观看微课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在学习“G76指令的应用”内容时,采取加工外螺纹的具体例子表明,在数控加工实践中,螺纹加工的危险性相对较高,某个指令或定位点的失误,极易导致机床碰撞或工件故障的产生。因此,当学习螺纹制作编程指令或演示加工操作程序时,教师应该更仔细地说明,以便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知道。如若采取微课进行G76指令优点的教学,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该知识点,确保他们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准确运用G76指令。微课教育模式弥补了常规课堂上一些学生看不到或看不明白数控加工演示实践的不足,确保所有学生都可以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习,均可以有效地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与技术要点。

课余时间,学生们能够复习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和内容,他们利用手机记录并收藏G76指令螺纹处理程序,可以反复浏览,以防过后忘记等问题出现。教师还可以收集学生们在课堂上记录的自我的实践过程,且在课后展开观看、评判与分析,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教师能够按照学生们对G76指令加工螺纹处理过程(工具设置、编程、程序处理轨迹)开展检查,及时了解学生们在学习中出现的个别与共性问题,并在下次上课时给学生们进行反馈与讲解,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G76指令的意义与技能点。另外,教师还可以把全部教学流程录成微课,并当做教学资料和同行共享,为将来有效地进行教学奠定基础。

4.运用案例三:数控机床实践操作

目前,学生们用的手机均是智能手机。例如,教师将制作的微课上传到学校网站上,或者发送给学生们,学生们可以在课下自学,也能在动手实践的同时进行学习,从而解决了常规教育中时时依赖教师的毛病。如若学生们在数控机床动手实践时出现问题,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要根据视频上的步骤就能解决,结合视频上的流程,通过重复练习,就可以很快掌握具体操作步骤了。如果每班按四十名学生来计算,每五个学生共同操作一台数控机床。笔者在运用微课教学模式前后,学生们花在数控机床对刀操作知识点上的时间有较大的区别。在不用微课时,学生第一次操作用时平均为22分钟,第二次为16分钟,第三次为12分钟。而使用微课时,学生第一次操作用时平均为16分钟,第二次为12分钟,第三次为8分钟。从统计信息能够知道,采用微课教学模式后,每个学生在对刀操作学习时间平均节省了16分钟,减少了运用数控机床的时间。如今采用微课教学后,全班学习对刀操作知识点要用五节课,节省的时间学生们能够用来做另外的训练,从而大幅度地提升了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四、在数控车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优势

在教育领域,微课产生了很大反响,它是中职院校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教育方式,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以中等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例,微课有下面几个特点:第一,便于学生们独立学习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各种知识点;第二,能够运用于动手操作性强的数控专业综合课程,以防讲解与演示操作遗漏;第三,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相差较大的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能够根据自我知识掌握情况来进行学习。

2.实践运用的效率效果

针对设施要求标准较高的数控专业一体化教学来说,动手操作时间相应较多,学生们需用大量时间动手实践才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目的。可是近年来,中职院校扩大了招生规模,班级人数也增加了,造成了非常不协调的人机比例。运用微课教学后,学生们能够直观、详细地观看教师的示范操作视频,且可按照视频流程动手操作,从而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教育质量。

3.注意事项

应用微课应把握好原则,在具体教学中应注意下面几点:第一,微课只学习某个知识点;第二,尽可能地将微课内容在5~8分钟以内讲完,语言简洁明了;第三,微课教学要合理分层设计问题,循序渐进,最后要有简明扼要的归纳;第四,根据中职学生的具体情况录制微课。

五、小结

微课是中等职业教育很好的补充方式,也是很好的新的教育方法,它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职业教育的实践操作中,需运用好微课模式,让其发挥更大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谢爱玲.微课模式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

[2]马伟,杨旭.探讨微课在一体化教学中的运用技巧及意义[C].中国职协2015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北京:中国职协,2015.

[3]韩嵩.微课在中职学校钳工技能实训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电教,2019(5).

[4]季海峰.浅谈微课在中职机床电气一体化教学的优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

[5]钱成龙.微课在中职数控专业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

(作者单位: 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中职院校实践
中职院校Flash动画精品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