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德育教育 培养良好习惯

2020-05-21赵桂珠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班级

赵桂珠

学校道德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和听到“德育为首”、“德育第一”、“德育主导”等口号或标语,这些都足以说明道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强化养成教育。

如何有效进行德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与认识水平,这是我们需要经常关注的课题。

一、学生参与、主动制定校规、班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加强教育。学校开学初各班主任都要向学生宣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在德育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对道德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作为德育过程的主体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是师生间的双向交流过程。

我在班级管理中放手让学生大胆自主管理,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自主讨论、制定班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道德知识,学会关心社会与别人,学会对社会对别人负责,由自发的育德意识到自觉的育德意识,为他们的一生打下基础。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由“他律”发展为“自律”。例如:进入校园自行车有序排放,穿着干净整洁,不乱扔乱丢纸屑;在校园内坚持说普通话,文明用语、不大喊大叫,遇到老师主动问好,遇到到访老师或客人主动鞠躬问好;放学后自动推车出校门,不互相追逐……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些渐渐的都变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了。

二、运用激励、竞争机制,促进学生良好学习的习惯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初中是学生一生中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在初中会发生分化,有部分学生到初中后,课程多了学习跟不上,自暴自弃,行为叛逆,甚至做出许多极端的事来。因此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中,我们注重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如:一次礼貌的问候、一次文明的举动、一个爱心的倡议、一次工整的作业、一堂认真听讲的课、一道回答正确的问题、一个独到的见解……用微笑、掌声、赞赏的话语、握手、击掌等不断鼓励、激励学生。同时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激励他们鼓起奋进的风帆,如:一句发自内心的评语、一个带有鼓励的符号、一句“你真行”“你能行”“你一定行”的话语,讓学生多多感受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公平、公正、公开评价,落实养成教育

西方价值澄清理论认为德育过程应是一个“评价”过程,由下列步骤构成:

(1)自由地选择,从尽可能多的可供选择的项目中作出选择。

(2)对各种可选择的项目后果作认真的思考。

(3)将个人的选择向公众公开,以求得公众的认可,并根据所做的选择去行动。这三个步骤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德育过程中选择、评价和行动的过程。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注重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学生的评价对进行养成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为了把养成教育深入人心,我们尝试改变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做法,改成了评选“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文明之星”等,并成立了以校长、班主任及学生参加的评审小组,先由学生本人自评,再由同学互评,最后评审小组作出评价,综合本人、同学及评审小组的评价,最后确定在这个单项中的评价。这种互相监督全员参与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以活动为载体,激发荣誉感,增强上进心,促进养成教育

一切美丽的东西来源于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可以学到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让学生开拓视野、锻炼身心、无限回味。“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劳动觅真知。”同时班级活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提供了实践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它能充实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复杂关系,并在实践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把学生的爱好引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调节学生的压力等等。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使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自我的社会化。

针对现有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部分学生养成了好逸恶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状,通过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参加春种、夏管、秋收、除草、捉虫、搭架、浇水、培土、修理等劳动实践,主题班会、讨论会,对抗比赛等,既陶冶情操增加知识,体验劳动的艰辛,学会了感恩收获了成功收获了快乐,又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当然开展班级活动要注意:

(一)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感情;

(二)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法;

(三)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自己安排活动内容,体验自主的乐趣;

(五)自己总结活动效果体验成功快乐。

五、创设环境氛围,渲染养成教育

早年张伯苓先生办南开中学,学生仪容整齐、精神饱满、仪态大方,彬彬有礼,引起参观者的极大兴趣,美国哈佛大学校长伊里奥博士向张伯苓请教,张笑而不答,领他到校门口看入门处竖立的穿衣镜,镜框上刻的40字的镜箴,是要求学生每天到校对镜自检的“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与其说这是一面镜,不如说是一种校风,是一门隐性的德育课程。

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起着无形的育人作用。如果学生跨进校园,所看到的一切,所接触到的一切,处处是拾不完的美丽,身心自会有说不完的喜悦,思想也会海阔天空的翱翔,校园内一排排整齐秀美的富贵树,一片片红得似火、白的像玉、粉的如霞的花树,一面面醒目而又优雅的宣传标语牌,黑板报上一个个精心设计的专栏,橱窗里精心设计的画面,都浸透着每个师生的汗水,凝聚了每个师生的智慧,更能激发每颗心灵的自豪感和对学校的热爱之情,一个美化、净化了的环境,会使人的心灵为之美化、净化,并激起一种奋发向上的自尊、自爱的意识。学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怎能不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呢?它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以最深刻、最微妙的方式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产生深远影响。

如何寻求德育的整体优化,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学校德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是靠几次活动就能见效,也不是凭少数人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群策群力,坚持不懈,真抓实管的精神,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校园一定会成为和谐的校园,学生也一定会培养成为文明的学生。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班级
班级“无课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