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旗渠精神的演进逻辑和价值取向

2020-05-21王江波王会民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

王江波 王会民

摘要: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坚持红旗渠精神的实践品格,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有为、勇于担当。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困难的宝贵精神财富,是趟过改革深水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价值取向。

关键词:红旗渠精神;理想信念;勇于担当

周恩来总理曾对来中国的外国朋友说:“南京长江大桥和林县红旗渠是新中国的两大奇迹,应该去参观一下红旗渠。”[1](P138)红旗渠奇迹蕴含的红旗渠精神是当时林县(今河南安阳林州市)县委县政府领导林县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修渠通水,结束林县千百年来缺水的苦难历史而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①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红旗渠精神不但属于历史,还属于当代,更属于未来。

一、精神孕育:勇于“战太行”的坚韧不拔的理想信念

解放前的林县历史就是一部人民群众与水进行殊死斗争的历史。从1436年到解放初期,林县县志满卷可见“旱”“大旱”“连年荒旱”“凶旱”“亢旱”等与“旱”相关的词条。秃岭光山、家破人亡成为缺水少雨的林县普遍的自然和社会图景。“冲破荒旱史、不为水所悲”成为林县人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面对三年困难时期连年荒旱的严峻形势,在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林县人民组成筑渠大军,吹响了打破林县千百年来缺水历史的嘹亮号角。

筑渠过程中,林县党员干部和林县人民的干劲、拼劲以及韧劲蕴含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红旗渠工程开工建设时,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异常困难时期,林县人民自力更生,以援为辅,自制了绝大部分修渠材料。自产水泥5170吨,占工程总用量的77.1%;自造炸药1215吨,占44.3%;自烧石灰14.5万吨,占100%;工程所用的诸如钢钎、扁担、箩筐、铁锨、绳索等工具都是自己制造;从红旗渠总耗资额6865万多元看,国家支援额度仅占耗资总额的14.94%,为1025万多元。[2](P69)在面临住宿、运输和严寒等困难时,林县人民艰苦奋斗,不畏任何苦难和险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就地取材,基本上解决了吃住行的生活难题。据统计,从修建到完工,共有81位党员干部和群众英勇牺牲,其中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仅17岁。[3](P100)林县人民不畏艰苦、顽强抗争、奋发向上筑渠引水的光辉历程,集中体现了“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更是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全面继承。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真干、实干和“傻干”的无私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无论是面对“不顾林县实情、置群众死活于不顾”等质疑反对之声,还是面临着检举、调查等非议责难之举,甚至在“百日休整期”冒着“顶风作案”、撤职查办的极大政治风险,以杨贵为县委书记的林县县委真正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坚定“为林县人民筑渠引水”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修建红旗渠直至全面通水。林县的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协作精神真正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红旗渠修建时,林县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五同”原则,吃苦在前、吃亏在先,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林县人民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发挥修渠主力军作用。林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形成了红旗渠建设所特有的强大战斗力、向心力和执行力。“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是对林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生动写照。

在以杨贵为县委书记的林县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林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十年建成红旗渠,彻底地解决了林县千百年来的严重缺水问题,孕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不仅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神图腾,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精神承续:坚定“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和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指引林州人民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经过“战太行”的精神洗礼,林州人民继续谱写了“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林州的壮美乐章。

红旗渠圆满竣工,虽然彻底解决了林州的缺水问题,但林州人民仍处于贫困境地。穷则思变,“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等修建红旗渠时的干劲狠劲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林州人民的文化基因中。改革开放极大地调动了林州人民的积极性,在修红旗渠中历经锤炼的大批能工巧匠以“出太行”的澎湃之势奔向全国各省区市,在建筑行业独领风骚。如今的林州有近3000家企业活跃在全国30多个省份、380个城市和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行业。据统计,林州从事建筑行业的乡村壮劳力占全县壮劳力的60%,农民从事建筑业的收入占其人均纯收入的60%,建筑业存入银行款项占银行储蓄存款余额的60%。[2]建筑业对林州经济社会以及百姓福祉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现如今,建筑业已成为林州三大主导产业之一。

走出家门的林州人,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红旗渠精神指引下更新理念、开阔眼界,完成了资本积累。他们带着前沿信息和项目返回家乡,投身到家乡的工业、建筑业等实体经济的建设当中,开始造富家乡,吹响了“富太行”的号角。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以汽车制造、建筑建材、轻纺、材料、电子技术等为代表的多种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城市基础功能快速提升,林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据2019年6月3日的林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林州2018年全年生产总值590.9亿元,增长6.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18元,增长7.5%,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富而不美,富难持久;富强美丽,国泰民安。新时代,富起来的林州人继续传承创新红旗渠精神。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勇往直前,不仅要“富太行”,更要“美太行”。“美太行”不仅是山水风光的自然之美,还是产业协调、城市宜居、民生和谐之美。林州市风景秀美,名胜古迹众多,拥有红旗渠、太行大峡谷、黄华神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展现出无窮的自然名胜之美。林州人民以自然名胜之美为基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不断推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正大踏步迈向更加绿色、更加循环、更加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开创建设美丽林州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林州40多年的改革发展实践,推进红旗渠精神与时代同进步相融合,坚持发展和创新红旗渠精神,使红旗渠精神更加鲜活,更有吸引力。

三、价值取向:新时代红旗渠精神的实践品格

在纪念建党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3]新时代弘扬红旗渠精神,既要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更要与新形势、新任务、新目标相结合,坚定不移地以红旗渠精神的实践品格为价值取向,为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新时代坚定红旗渠精神首要体现在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度信任信赖。50多年前,在施工环境十分艰险、科技非常落后而无任何机械化施工工具的情况下,林县人民之所以能够战胜重重艰难险阻,依靠自身力量建成贯穿太行山崇山峻岭的“人工天河”红旗渠,一个关键的因素在于林县人民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高度信任,坚信以杨贵为县委书记的林县县委的路线正确、决策精准有力,能够为他们彻底解决林县缺水的问题。

当前我们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各方面改革正步入深水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全党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信念有机融入党和国家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之中,把个人梦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机融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听从服从党的指挥,坚决落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新时代红旗渠精神实质体现于坚定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极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理想信念如果缺失或者不坚定,将会导致共产党员精神上“缺钙”,甚至得“软骨病”。[4](P414)这段论述高度凝练了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风骨的极端重要性,从“缺钙”致使易被诱惑到“软骨病”导致生活腐化、道德堕落、经济贪婪、政治变质形象地刻画出共产党员动摇理想信念的严重后果。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迈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P4)这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理想信念中最具震撼力、感染力、吸引力的真实性表达。历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最广泛地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创造活力,凝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新时代红旗渠精神植根于实干有为的精神。理想和实践结合方能产生巨大动力。如果只有理想,而没有行动,那么,所有的规划只能是画饼充饥、空中楼阁。因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理想信念在行动上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明确指出:“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必须做到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做到廉洁奉公、勤奋工作,做到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4](P23)红旗渠之所以能够修成,关键在于把理想信念化为坚定行动。30万林县人民在林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以坚定的信念完成了“引漳入林”这一伟大的红旗渠工程。中国梦的实现就是新的红旗渠工程。没有党中央的顶层设计,没有广大党员干部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动员和积极参与,就难以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必须坚持理想信念和实际行动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万众一心,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新时代红旗渠精神表现于勇于担当的精神。勇于担当精神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优秀政治品格。作为一种精气神,勇于担当本质上是奋发向上的朝气、清正廉洁的正气、坚韧不拔的大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锐意创新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精神、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真正体现领导干部具有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准则。[5](P156)没有一批勇于担当、与百姓同甘共苦的党员干部,没有敢于将责任担在肩上、勇于担责的林县县委领导,红旗渠难以修建完成。勇于担当既是对理想信念的践行,又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负责。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是裹足不前还是勇往直前,考验着党员干部是否具有勇于担当精神。只有具有勇于担当精神,不负众望、肩负重担、不畏艰难险阻,才能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增强改革创新勇气,突破原有利益格局的制约,冲破对眼前利益患得患失的羁绊,摆脱知识固化和工作定式的局限,真正做到敢想巧思、敢为能为、敢当承责。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他强调指出,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境况,任何国家、民族或政党,都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必须“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才能在理性认同科学理论、正確认识历史规律、准确把握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牢记“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更加有力地高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中国梦”视域下的青年理想信念